人民網
人民網

從“水上漂”到“岸上富”  寧德蕉城鰲江村奮力唱響鄉村振興“漁歌”

2023年08月14日12:29 |
小字號

從寧德中心城區出發,驅車不到20分鐘便可以來到蕉城區漳灣鎮鰲江村。隻見階梯式的房子依山而建,人們傍海而居,漁民小樓、晾晒的魚干、織漁網的老人,漁村氣息扑面而來。

鰲江村。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鰲江村。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鰲江小海鮮“風生水起”

漁民滿載而歸。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漁民滿載而歸。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天色漸晚,漁村的碼頭卻熱鬧了起來。出海歸來的漁民還未來得及卸下“裝備”,就被慕名而來的尋鮮食客緊緊“圍住”。純野生章魚、青蟹、蝦、海鱸魚、泥螺……漁民趕海簍內的漁獲被“洗劫”一空。“這可是剛上岸的一手貨,新鮮得很。”一位食客專程從城區開車來到鰲江,挑購到了心儀的漁獲。

老寧德人都知道鰲江海鮮出名,在中心城區的每一個農貿市場都能看到鰲江海鮮的身影。不僅寧德人愛吃,福州、溫州等地的食客對鰲江海派美味更是垂涎萬分。“省內外老顧客常找我打包郵寄,每天在碼頭收購的海鮮都能銷掉,甚至不夠賣。”在村中心街,一家已經營20多年的海鮮攤攤主林泉斌正忙碌著打包青蟳,他說,在鰲江村,像他這樣的海鮮收購鋪就有20多家。

正午,食客絡繹不絕地走進村民連億瑞的海鮮樓享用海鮮盛宴。“鰲江海鮮遠近聞名,我們是常客了,很鮮很美味。”正在海鮮樓內用餐的食客說道。連億瑞過去是鰲江地地道道的漁民,四年前,他改行專心做起了餐飲行業。“我們的海鮮是村民下海討的,剛開始還擔心做不好,漸漸回頭客越來越多,有時還忙不過來。”連億瑞把餐館建在灘涂上,漲潮時,整座餐館便漂浮在海面上,讓食客體驗到置身海上的用餐體驗。

鰲江村是蕉城最大的純漁業村,也曾是貧困村。從單純“看天吃飯”到自主創富,如今,鰲江村民依靠自己的勤勞朴實與艱苦奮斗,讓鰲江的小海鮮“風生水起”,實現脫貧致富。

特色產業“挑住大梁”

工人在工廠內加工海藻類制品原料。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工人在工廠內加工海藻類制品原料。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鄉村振興的號角下,鰲江村光影如畫,二級避風漁港碼頭內舟楫縱橫,漁船的馬達聲、卸貨的吆喝聲不絕於耳。碼頭上,村民翁玉忠帶領工人用吊機卸下龍須菜、海青菜、紫菜、海帶等海藻類制品原料,再送往他的工廠內烘干加工。

走進翁玉忠的工廠,工作人員正在趕制一批出口國外的藻類制品。“當時就想提高我們鰲江特色海藻類的附加值,沒想到,這些海菜吃法還這麼多。”翁玉忠說,部分員工干一天就能拿到一千多元。創業初期,翁玉忠的工廠缺技術,鰲江村“兩委”帶領他走出去學技術﹔缺市場,村“兩委”幫忙張羅銷售。從2007年的一個小作坊,到現在的2000平方米大工廠,從粗加工到精加工,從龍須菜養殖戶到企業老板,如今,翁玉忠的食品加工廠年營業額達千萬元,帶動百余名村民“洗腳上岸”就業。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在鰲江村支部書記歐成安心中,他的鄉村振興藍圖是讓特色產業“挑大梁”。近年來,鰲江村以黨建為引領,依托鄉村振興指導員及鄉賢力量,結合地域特點與區位優勢,全面打開經濟發展和產業提升的新空間,為鄉村發展帶來“詩和遠方”。

整改告別“不修邊幅”

村民們在整潔的新房內話家常。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村民們在整潔的新房內話家常。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一排排樓房錯落有致、干淨整潔,這是如今的鰲江村。過去,鰲江村民終日隻能漂泊在海上,以船為家,人稱“海上的游牧族”疍家人。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在政府的幫助下,他們上岸定居,終於住上磚木水泥建構的新房。

趕海簍、漁網、泥撬……在村民陳天文家的小院中,隨處可見被裝扮挂起的漁耕工具,院子並不大,卻被拾掇得十分整潔、干淨,充滿藝術的氛圍。正與好友沏茶閑談的陳天文說,自家小院常常迎來游客參觀。“我們是漁民的孩子,那時候上無寸瓦,下無寸土,一條斑駁的舊漁船、幾張漁網,是村裡許多人幾近全部的家當。如今生活改善了,我們也有自家的小院了。希望游客在我的小庭院裡,能了解鰲江人的漁耕文化。”

談及村裡的變化,75歲的村民連德壽高興地說:“原來都是泥土路,硬化道路在以前都不敢想,現在這一條條水泥路走起來舒服啊,下雨再也不用踩泥水坑了。”連德壽還介紹道,過去村民們長期從事海上作業,每天早出晚歸,對自己居住的環境疏於打理,一到夏季就臭氣沖天。如今,跟著鄉村振興的步伐,鰲江村以“美麗漁村”為抓手,掀起了提升人居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潮。

據歐成安介紹,為全面整改鰲江村“不修邊幅”的村容村貌,村裡安排車輛定時收集生活垃圾,聚焦房前屋后、主干道沿線等重點區域開展全面清理。歐成安還積極引導黨員干部走進家家戶戶倡導提升內在素養、培育文明鄉風,讓人居環境整治真正成為每位村民的“家務事”。“從隻有幾棟吊腳樓,到如今過上海上勞作,岸上生活的日子,我們的生活慢慢在變好。鰲江村將不斷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凝心聚力助力鄉村振興。”

整改后的村居街道。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整改后的村居街道。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如今的鰲江村,村庄潔淨了,百姓腰包更鼓了,煩心事也變少了,他們用勤勞與智慧融入岸上生活,開啟了嶄新生活篇章。老漁村承載著歷史,也孕育著希望。從“水上漂”到“岸上富”,鰲江村正奮力唱響鄉村振興的“漁歌”。(阮傳龍)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