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山青水綠 百鳥朝晉

護一城綠、一片林、一汪水  福建晉江用“綠色之筆”勾勒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畫卷

2023年08月15日15:39 |
小字號

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放眼福建晉江,山青水綠。

崎山公園山林主題區的頂峰,海拔135米,登頂遠眺,晉江市區綠樹成蔭﹔九十九溪穿城而過,波光瀲灩,宛若城市的綠腰帶﹔泉州灣河口濕地晉江段,鷗鷺翩飛、雁鴨暢游,一派野趣盎然的自然景象。

生態環境向好,鳥兒最先知曉。

這些年來,“鳥中國寶”東方白鸛造訪晉江南岸生態公園﹔“鳥中大熊貓”彩鹮出現在晉江九十九溪的藕田覓食﹔“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自2019年起連續現身晉江圍頭灣﹔國家瀕危候鳥遺鷗與勺嘴鷸也結伴到圍頭灣海灘越冬﹔“中國最美小鳥”栗喉蜂虎,在晉江“安家產子”……

護一城綠、護一片林、護一汪水,如今,晉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吸引了14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28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到此棲息、覓食、越冬,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護一城綠  讓城市“會呼吸”

在晉江城市核心區,九十九溪田園風光項目成為“會呼吸”的城市綠肺,為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和充足的食物來源。

去年,一位神秘重磅“嘉賓”——國家Ⅰ級保護鳥類彩鹮造訪了九十九溪田園風光項目區。

時值5月,九十九溪的藕田裡,一隻彩鹮正在覓食。它體形修長,羽毛呈栗紫色,有一雙長長的黑腳,細長的喙向下彎曲,像一把倒挂的鐮刀。隻見它時而低頭啄食,時而跟著一群白鷺來回散步,好不悠哉。

彩鹮有多珍貴?據了解,彩鹮曾在中國絕跡,直到2009年中國境內才重現它們的蹤跡。因其數量稀少、瀕臨絕跡,彩鹮也被稱為“鳥類大熊貓”。

九十九溪流域田園風光連接了城市與鄉村,是一片“城村山水田”交織區域。這裡,不僅承擔著保護耕地、傳承農耕文化的歷史責任,還發揮著“城市中央公園”游憩休閑、生態調節、三產融合發展的重要功能。

在晉江,城市綠肺還有許多。擁有近千畝湖面的晉陽湖,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這裡是白鷺最喜愛的棲息地,也為市民帶來了許多“綠色福利”﹔晉江南岸生態公園成片的疏林草地散發著青草香氣,市民最愛漫步江畔,看飛鳥覓食翱翔﹔安平橋公園內,鷗鷺點波、綠林生華,重現了長橋凌波的自然風貌。

晉江是福建省唯一一個林業和園林合並設置管理機構的縣級市。發揮林業和園林高度融合的優勢,晉江按照“全市一城、城鄉融合”的理念,以國土空間規劃為統領,以生態文明建設統攬全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工作大局。近五年,晉江完成重要道路綠化、公園綠地建設等項目,市區主干路綠化100%,並向各片區輻射擴充。當前,晉江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1541.27公頃,綠地率40.03%,綠化覆蓋率4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4平方米。

護一片林  守住“物種基因庫”

除了“城市氧吧”,晉江還有一片片“樂活山林”。

生態向好的紫帽山,曾經上演了一出“追鳥”記。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白鷴的出現,引來市民、觀鳥愛好者蹲守、拍攝。

據不完全統計,紫帽山共有177種動物,其中鳥類就有112種﹔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蟒蛇,還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20種、省重點保護動物19種,以及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動植物30種。

紫帽山、靈源山、華表山、羅裳山、崎山、八仙山等晉江市域內的自然山林,是城市生態綠色空間的“骨架”,是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公園的主要載體。城建過程中,晉江依形就勢,以各類自然山體為景觀特色,順勢規劃一處處供居民休閑游憩的綠色空間。經過系統規劃,八仙山公園、崎山公園、羅裳山公園等串成靚麗景觀帶。

去年,晉江全面推行林長制,搭建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林長組織架構,建立各級林長巡林制度和“林長+森林警長”“林長+檢察長”“林長+法院院長”工作機制,選聘護林員100名,分區劃片,實行網格化管理,全力以赴守住青綠。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物種基因庫”。

晉江地處濱海地帶,濕地資源豐富,泉州灣河口濕地、圍頭灣、深滬灣及安海灣是我國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近年來,晉江市加大推進濕地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以林長制統籌相關職能部門共同落實“宣、治、護、巡、管”等五大措施,有效提升了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功能性和持續性。近兩年,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到晉江越冬、停歇、繁殖,見証了晉江生態持續向好,成為晉江亮麗的生態名片。

護一汪水  擦亮“生態名片”

站上泉州市“藍色海灣”綜合整治項目二期工程的鳥類監測塔,舉目遠眺,新種植的紅樹林連綿成片,鷗鷺、雁鴨等鳥類飛翔其間。

紅樹林生態修復工程是“藍色海灣”綜合整治項目的一項重點內容。

“紅樹林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可以稱為‘海岸衛士’。”晉江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晉江加大生態整治修復力度,紅樹林生態修復近3000畝,構建了以濱海濕地—生態海堤—海岸生態防護帶為核心的海岸帶生態系統。

水是晉江的生態名片。曾經,水源貧乏、旱時無水、雨季汪洋、流域污染、泥沙淤積等“水問題”困擾著晉江,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一大因素。2013年啟動生態水域綜合治理以來,晉江破譯一組組“水密碼”,克服一個個“水問題”。

通過“河長制”助推“河長治”,晉江將全市21條河流分為市鎮兩級管理,各條流域從源頭保護入手,不斷提升水域岸線景觀,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河道微景觀、濱水休閑步道、臨水主題公園,再現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態人文風情,也為百姓提供一個個休閑放鬆的好去處。

如今的晉江,藍天白雲相伴,城市“氣”質優已成為一種常態。向綠而生、逐綠前行、乘綠而上,晉江正用“綠色之筆”勾勒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生態畫卷,堅決守護好晉江的綠水藍天碧海淨土,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成為晉江“最美底色”。(蔡斯洵)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