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滄:以高質量的人大工作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概括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廈門市海滄區人大常委會堅持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不斷提升新時代人大工作質量和水平。
堅持黨的領導 以政治引領把准方向
黨的領導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証。“黨委工作指向哪裡,人大工作就跟進到哪裡,力量就匯聚到哪裡,作用就發揮到哪裡”,這是本屆海滄區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職的共識。區人大常委會始終圍繞服務海滄高質量發展依法行使憲法法律賦予的各項職權,使人大工作與區委決策部署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切實做到在黨的領導下踐行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換屆以來,海滄區人大常委會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工作重點,以《廈門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為契機,在全市率先作出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定,創新設立25個優化營商環境企業聯系點,通過視察調研、座談交流、執法檢查等方式,最大限度聽取企業意見建議,積極幫助企業排憂解難。以“共建優質營商環境”為主題創新開展“人大講堂”走進駐區市直部門、產業園區等系列活動,為密切政企聯系搭建“連心橋”,為企業呼聲“面對面”直達部門開辟了新渠道,促進政府決策更好地滿足市場主體需求和期盼。
站穩人民立場 以精准發力彰顯人大作為
海滄區人大常委會深刻領會“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堅持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著眼“全鏈條”,完善機制,發展“最管用”的民主。以“監督—落實—再監督—再落實”為主要模式,建立覆蓋意見交辦、跟蹤落實、效果評價等環節的全鏈條閉環監督機制,同時積極探索從監督議題選定、調研、審議到跟蹤落實全流程的閉環民主,不斷擴大代表對人大監督各環節的參與,以保障群眾切身利益發展“最管用”的民主。如自2019年以來,堅持每年組織省、市、區三級人大代表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路段開展道路交通視察。為避免“一察了之”,及時梳理視察發現的問題,形成清單交區政府辦理,並要求定期反饋落實情況,實行台賬式銷號管理,做到解決一個問題銷號一個。在有始有終的“全鏈條”監督下,2019年首次視察后,海滄當年交通亡人事故同比下降46.4%,降幅廈門全市第一,而隨著近年來監督的持續推進,一批斷頭路加快打通,一批事故多發點周邊設施不斷完善,有效保障了群眾出行安全。
著眼“全方位”,創新方式,發展“最真實”的民主。近年來,海滄區人大常委會不斷完善常委會及機關會議制度、工作程序和運行機制,建立常委會領導與列席會議代表座談機制,及時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寫入區“雙聯”制度,以制度的有效執行不斷拓展代表、群眾“全方位”參與常委會工作的深度和廣度,確保人大工作始終建立在最真實的民意基礎之上,僅去年就有239人次代表參與了常委會各項工作。
著眼“全覆蓋”,突出主體,發展“最廣泛”的民主。人大代表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中堅力量。海滄區人大常委會以推進代表線上線下履職平台為抓手,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建成集學習宣傳、線上履職、反映民意、接受監督、知情議事為一體的“掌上”平台,使代表聯系群眾向“指尖”延伸,打通了參與人大工作的線上渠道,實現代表聯系群眾更密切、履職更便捷。另一方面,建成線下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活動室(站)56個,並因地制宜率先設立產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專業代表小組活動站,實現街道、村(居)“全覆蓋”,力促行業領域“廣覆蓋”。同時,出台量化考評辦法,開展活動室(站)星級評選,實現平台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根據代表專業背景、職業特點,將全國、省、市、區四級人大代表混合編組進站,建立“4個1”代表活動機制,通過常態化開展代表活動,推動了一批群眾身邊具體事得到落地落實,形成了一批活動室(站)特色品牌。
強化自身建設 以能力提升夯實責任擔當
打鐵還需自身硬。海滄區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嚴抓自身建設,著力夯實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履職基礎和責任擔當。
持之以恆抓學習強本領。落實“第一議題”學習制度,建立常委會黨組集體學、領導帶頭學、機關干部日常學機制。創新開辦以常委會任命人員為主、專業人才為輔進行授課的海滄“人大講堂”,既拓展了自身建設新渠道,又搭建了履職新陣地,相關經驗和做法入選福建省縣鄉人大創新案例,成為海滄人大特色品牌。統籌抓好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人大干部三支隊伍建設,著力打造政治堅定、服務人民、尊崇法治、發揚民主、勤勉盡責的人大工作隊伍。
馳而不息抓作風提效能。練好新時代人大調查研究基本功,常委會領導堅持問題導向,帶頭深入一線開展調研,走代表、訪群眾,力求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准、把對策提實,真正做到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以釘釘子精神推動調研中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如通過連續三年跟蹤督辦,橫亙二十余年的一批統遷自建房產權証辦理、長期困擾902名農場職工的社保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贏得群眾廣泛好評。(陳心怡 林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