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深化改革,邁向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新征程

2023年08月28日09:03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深化改革,邁向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新征程 - 福建日報數字報

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是近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優化國土空間發展格局”。2022年,出台首部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

如何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嚴守資源安全底線,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5年來,福建省自然資源系統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高水平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大力提升治理水平。

目前,福建省級和福州市、廈門市總體規劃成果已報國務院審批,其余市縣均已進入規劃審查報批的最后階段。省級海岸帶專項規劃基本編制完成。鎮村規劃同步推進,村庄規劃超額完成三年行動計劃。初步建成全省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並在一張底圖上實現統一的用途管制。

一個互為支撐、科學合理的“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正在凝聚合力,為新時代新福建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高站位

合力繪好國土空間藍圖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出台了《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成立了由省長任組長、分管副省長任副組長的省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領導小組,全程協調推進國土空間規劃工作。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有關要求,福建全省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緊緊圍繞“兩統一”職責,壓茬推進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編制。

“各類規劃標准不統一、數據‘打架’、圖斑沖突、審批繁雜等突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福建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堵點難點,舉全省之力,合力推進省域“多規合一”工作,著力打造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在《實施方案》指導下,福建省出台了規劃過渡期政策,依法依規做好國土空間規劃批准前的銜接和保障工作。出台了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村庄規劃編制指南等技術標准,規范各級各類規劃編制工作。

同時以規劃傳導體系為紐帶,逐級落實空間戰略指引,積極構建和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在完成各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基礎上,全省加快推進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針對能源、水利、交通、工業、農業、環境衛生、醫療衛生、教育設施、歷史文化、防洪排澇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以專項規劃為補充,更好地引導城市更新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加快形成“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自2021年以來,為滿足新一輪建設“海上福建”新需求,推進福建海岸帶綜合開發,建設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建”,福建省啟動了省級海岸帶專項規劃編制工作。落實國家“雙碳”目標,科學統籌協調涉海用海,為新興海洋產業用海預留空間,引導海洋產業相對集聚發展,提高海域資源利用效率。

守底線

高質量完成“三區三線”劃定

無論是經濟社會發展,還是開展省域“多規合一”,都有一條“紅線”貫穿其中、不能逾越,那就是國土安全。統籌劃定“三區三線”(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城鎮空間三種類型空間,以及分別對應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是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的基礎和關鍵。

福建省在國土空間規劃中高質量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基於福建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確定的耕地面積,嚴格按照國家下達的控制數,全省落實耕地保護目標134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1215萬畝,糧食安全基礎不斷夯實﹔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6524萬畝,做到應劃盡劃、應保盡保,生態安全屏障有效筑牢。全省城鎮開發邊界嚴格按現狀城鎮建設用地1.3倍控制,既能體現集約適度要求,又能滿足近期城鎮建設需求。

立足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稟賦特色,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留白留文、創新驅動。在推進“多規合一”改革中,福建省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將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全面融入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全過程,強化主體功能區的戰略引導和政策支撐保障。

在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基礎上,福建省進一步細化全省主體功能分區,共劃定17個國家級農產品主產區、16個重點生態功能區、50個城市化地區。構建形成“四類八區”的農業生產格局、“兩屏一帶六江兩溪”的生態安全格局和“兩極兩帶三軸六灣區”的城鎮發展格局。

對定位為農產品主產區的,適當提高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任務﹔對定位為重要生態功能區的,合理確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比例﹔對定位為城市化地區的,適當調高城鎮開發邊界擴展系數,從而確保農產品主產區的農業優勢、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優勢和城市化地區的發展優勢都得到充分發揮。

通過實施主體功能區綜合布局,福建省實現了主體功能區戰略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深度融合。比如,福建省積極探索以“六江兩溪”流域為單元的上下游補償機制,以都市圈為載體的城市化地區向重點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的橫向補償機制,逐步緩解地區之間的保護權與發展權的矛盾。

“通過確定各區域的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不斷優化,避免了區域間同質化低效競爭,促進區域協調和高質量發展。”福建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轉“智”理

確保一張藍圖管到底

高質量的規劃“一張圖”是“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核心成果的集中體現。按照“數字賦能、空間管控、共享開放、集約高效”的原則,福建省建設完成全省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規劃管理模式實現從“治”到“智”的轉變,根據《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分省情況摘要(福建省)》,福建省智慧國土規劃建設水平位居全國第三。

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准,統一規劃,統一平台”要求,縱向上,實現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及數據匯交、審查、實施的全流程和全域全要素、全生命周數字化管理。橫向上,與發改委、交通、水利、住建、氣象等部門建立部門協作機制,促進部門專項規劃統籌和數據互聯互通,匯總形成5大類110個小類數據體系,建立了統一的數字空間基底。

“一張圖”系統還建立重點建設項目對接機制,利用平台數據和分析功能引導項目科學選址、精准落圖,實現統一的用途管制。強化規劃“一張圖”與用地、用海、用礦等業務審批系統的深度融合、無縫銜接,運用到項目建設的“批、供、用、補、查、登”等所有環節,確保一張藍圖管到底。

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要求,致力於提高政府服務效能,全省各地探索編制形成招商“一張圖”,引導重大項目科學選址和精准落地,實現項目“雲上招商”。各地也積極探索招商“一張圖”應用新模式。比如,廈門市依托規劃“一張圖”系統,逐年梳理招商空間資源,提前核實各類空間要素情況,算好招商引資“空間賬”,引導產業項目落地。分級分類推出可供招商成熟空間和備選空間,提前謀劃規模以上、集中連片地塊,支持產業高質量發展。泉州市永春縣利用720度全景、無人機航測、GIS系統等前沿技術,將重要招商信息展現在“招商一張圖”中,打破了傳統的看地模式,讓客商在“雲”端就能進行實景考察。

把規劃晒在陽光下,省陽光規劃系統上線以來,累計公開規劃15302個,系統訪問量超19萬次。

通過規劃“輕鬆查”、用地“智能選”、監督“隨時說”,打造一個公開透明、高效智能、便民親民的綜合性服務平台,保障人民群眾對國土空間規劃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公眾可以查閱公開規劃,隻需設定選址范圍和相關條件,系統還能為項目“把脈問診開良方”,實現空間智能推介。

以往冗繁的重復溝通環節少了,實現從“找人”向“自助、智能”轉變,“讓人跑路”向“讓數據跑路”的轉變,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大增強。

目前,依托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和陽光規劃系統,福建正在全力構建國土空間規劃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實施監管機制。

“數字化正在成為支撐福建國土空間治理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陸續會有更多的管理和服務工作逐步從‘線下’轉到‘線上’。”福建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我們將繼續深化‘多規合一’改革,統籌推進國土空間資源高水平保護和高效率利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空間保障。”(施飛鴻 張穎)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