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龍岩連城:牽手工程 “牽”出美麗新塘前

2023年09月04日09:57 |
小字號

不是假期,也非周末,但在龍岩市連城縣塘前鄉,前來參觀賞景的游客絡繹不絕。一個山上無資源、地下無礦藏、地上無產業的典型“三無鄉”,在短短的幾年裡是如何實現蛻變的?塘前鄉黨委書記傅永貴道出了真諦:是實施“牽手工程”帶來了組織強、產業興、鄉村美。

塘前鄉地處國家4A級旅游景區后麓,轄6個行政村,境內有雲霄岩、老盈山等自然景觀和進士第、貽谷堂等人文景觀,素有冠豸山“后花園”的美譽。塘前素有“內山”“外山”之分,近年來,外山的塘前等4個村借助環冠豸山騎行路建設等項目,筑牢黨建根基,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而內山的羅地、張地則地處偏僻,各項工作相對薄弱。近年來,塘前鄉以實施黨建“牽手工程”為抓手,將6個村相互“牽手”,“弱村學強村,富村幫窮村”,蹚出了一條村村同建的鄉村振興路子。

塘前鄉開辟的親子樂園。連城縣委組織部供圖

塘前鄉開辟的親子樂園。連城縣委組織部供圖

薄弱村 后進村 共建帶來村村興

塘前鄉以“冠豸山下黨旗紅”活動為引領,深入實施“近鄰”黨建,創建“豸下蓮鄉”黨建聯建,成立“豸下蓮鄉”黨總支,採取“村村聯建”“村企共建”“村單位結對”三種模式,將6個村“牽手”在一起,通過整合黨建資源,推動強村帶弱村、后進村跟先進村,解決農村發展資源、動力不足等突出短板。水源村和塘前村共同打造“文化旅游+生態農業”產業發展模式,村財收入達50萬元以上。各村黨支部由“單打獨斗”向“抱團發展”轉變,著力構建“組織共筑、資源共享、產業共育”的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截至目前,所轄6個村的黨支部都躋身先進行列。

傳統古村落迪坑村新建的“文明有象”牆。連城縣委組織部供圖

傳統古村落迪坑村新建的“文明有象”牆。連城縣委組織部供圖

破房子 爛泥塘 活化利用成景點

據記載,塘前鄉迪坑村的“進士第”建於清代時期,留下紀曉嵐“文明有象”題匾﹔塘前村的寶鑒堂,是1934年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舊址。塘前鄉先后投入1500余萬元“活化賦能”貽谷堂、有積樓等古建筑,為塘前巧打“文旅牌”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塘前村內原有28口荒廢池塘,塘前鄉累計投資近2000萬元,將池塘進行清理改造,引進10余個荷花品種大面積種植荷花。還利用荒廢的造紙廠舊廠房,籌資建起了龍岩市首家以知青題材為主線的知青文化陳列館,每年接待游客30余萬人次。與此同時,塘前鄉還積極引進福建臻騎士國學康養發展有限公司,運用民間資本開發建設神馬谷、盈山湖、雲霄岩等景區及旅游配套項目,與飛鷹戶外、青年旅行社等企業初步達成研學合作意向,加快推進大學生體驗實踐和福建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建設。

老盈山雪景。連城縣委組織部供圖

老盈山落雪。連城縣委組織部供圖

貧瘠地 山垅田 引入項目變產業

位於塘前中學旁的錦欣生態葡萄園,是塘前村民林滿金投資90余萬元、流轉土地20余畝建起的生態園,預計今年產量可達5萬多斤,創產值60萬元。羅地村成立尚福鑫專業合作社,建設高山香菇種植基地。合作社負責人羅欽華說,前期6萬棒菇筒正上架等待收成,二期4萬棒正加緊加工、接種,一旦收成,可創產值近百萬元。

塘前鄉的6個行政村,有不少貧瘠地、山垅田,不適宜種稻栽薯。該鄉致力打造休閑農業樣本,在抓好烤煙生產、水稻、地瓜種植等傳統產業基礎上,在“兩地”上做文章,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高優蔬菜和蓮子、葡萄、芙蓉李、聖女果等休閑農業種植。如,塘前村創新農產品產業新格局,建成連城U糖富硒大米產業基地暨富硒產品體驗館,依托U糖(連城)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和煙草公司供銷一體化供應鏈優勢,實施富硒大米深加工項目,打造“米豆寶”“米黃金”、富硒米湯等富硒飲品﹔上琴村種植百余畝芙蓉李、柑橘、葡萄、百香果,建起頗有規模的水果基地﹔張地村實施鄉村特色游項目,利用村內豐富的竹木資源和老盈山獨特的自然風景,以露營基地、農家樂等增加村集體收入。2022年,全鄉創社會總產值6.38億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251元。

美麗的老盈山。連城縣委組織部供圖

美麗的老盈山。連城縣委組織部供圖

臟亂差 爭吵鬧 綜合整治煥新風

塘前鄉把鄉村治理擺上重要議事議程,常態化開展“兩治一拆”行動,全鄉6個村全部通過龍岩市級“兩治一拆”驗收,成功創建無裸房鄉鎮﹔先后建設了鄉污水處理廠及各村污水處理設施並投入使用,實行垃圾保潔收費制度,全面建立垃圾治理常態機制,不斷加強村庄風貌管控,實行集鎮主街道“三線”下地、道路“白改黑”改造提升和房屋立面改造,有效提升了鄉村面貌。塘前村獲評福建省級美麗休閑鄉村、迪坑村獲評省級森林村庄。

塘前鄉注重全民參與、黨員帶頭、典型示范,先后評選“文明家庭”“美麗庭院”“五好家庭”“最美媳婦、婆婆”等各類典型75人次,深入實施獎教獎學基金、智力科技支鄉協會、村規民約、基層普法、志願服務隊伍等“八個全覆蓋”的鄉村治理理念和模式,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全鄉6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實現全覆蓋。塘前鄉先后獲評第十二、十三、十四屆福建省級文明鄉鎮,獲評省級鄉村治理示范鄉和市級平安鄉鎮,迪坑村獲評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張地村獲評市級文明村居,塘前村、水源村獲評省級文明村居,羅地、張地、水源、迪坑等4個村被授予市級平安村居。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