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推出系列創新舉措 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邁入"快車道"

聯發爾寓1819項目是老工業區廠房改建的挑高復式單身公寓,是廈門市非改租的典型案例之一。
聯發爾寓1819項目提供精裝房,拎包即可入住。
隨著城鎮化的高速發展,我國目前已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並重,各類存量資產的更新改造成為現階段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租賃住房尤其是保障性租賃住房即是當前不少城市存量盤活的一個重要方向。
近日,廈門市修訂出台存量非住宅類房屋臨時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實施方案的通知。這是在總結前兩年實施經驗的基礎上,對原有非改租政策的修訂“升級”。
標准放寬、流程優化、可持續發展更靈活……直面閑置或低效項目轉化為租賃住房的實際需求,此次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創新,將為廈門市盤活存量資產、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注入全新動能,有望再次激發企業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熱情,推動廈門市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邁入全新“快車道”。
成效
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
18個項目申請臨時改建,將為超過1萬人提供過渡性居住保障
位於湖裡區興隆路的聯發爾寓1819項目,是老工業區廠房改建的挑高復式單身公寓,共840套,每套建筑面積26-35平方米,租金水平約2000元/月。契合城市青年對品質生活的需求,每一套公寓都是精裝房,拎包即可入住,且周邊一公裡生活休閑配套完善,出門就是地鐵站,樓下就是公交站。“2020年5月開業到現在,出租率保持在95%左右,常年入住人數約1000人。基本客群以‘85后’‘90后’為主,大多是周邊企業以及自貿試驗區裡的青年白領、企事業單位中層。”項目運營方告訴記者。
這是廈門市非改租的典型案例之一。因具有戶型小、租金低、租賃穩定等優勢特點,保租房日益受到青年人、新市民青睞。而廈門較為完善的政策鏈條,也推動和吸引不少企業布局非改租這條“新賽道”,以盤活閑置低效資產。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8個項目申請臨時改建為保租房7400多套(間),改建面積約34萬平方米,其中共有12個項目、5100多套(間)已改建完成並入市運營,另有6個項目、2300多間套(間)正在建設中。
“18個項目全部入市運營后,將為超過1萬人提供過渡性居住保障。”市住房局房屋交易租賃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2021年廈門市在全國率先出台非改租政策、推動相關工作落地,積極創新和探索的經驗做法獲得了國家認可,“非改租”系列政策被住建部作為發展保租房的可復制可推廣經驗之一,在全國宣傳推廣。
升級
提供全過程支持保障
明確已改建項目認定條件和流程,完善聯合竣工驗收制度“全鏈條”
借由此次原政策到期為契機,市住房局牽頭對其進行修訂“升級”,新增了原方案出台前已改建項目認定條件和流程,即允許修訂政策出台前已改建的項目,在通過消防驗收和房屋可靠性鑒定合格情況下,可以依申請、依程序納入保租房管理。“此舉將進一步打通已改建項目納入保租房管理瓶頸,加強非改租項目規范性管理。”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次新政策對項目驗收流程進行了明確細化,將由市住房局負責項目在申請工程驗收前進行政策確認,建設部門負責受理工程聯合竣工驗收,並依托市建管系統進行流程對接,更符合改建項目工程聯合驗收的管理要求。
此外,新政策還優化了非改租項目認定流程——設計先核發改建項目預認定書,用於改建主體申請手續。待項目實施完成后,再由受理部門按要求和流程核發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認定書,用於改建主體后續享受各類政策支持的憑証﹔調整了改建項目規模標准——考慮到保租房是產業及科研院校項目等產業的配套,不能代替產業本身,為提高項目改建靈活性,將科研教育類項目改建范圍調整為以地塊、樓棟(梯)或獨立樓層作為最小申請單元。
“堅持管當前和利長遠相結合,此次制度完善不僅是為了貫徹落實國家工作部署過程中發現的難點瓶頸,也是廈門市在保租房機制創新、擴大供給等方面進行的又一次積極探索。”市住房局相關負責人說,立足保租房發展實際,廈門市將持續為企業投資、建設、運營保租房提供全過程支持保障。
舉措
增強項目建設動力
大力推動優惠政策兌現,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
上周五,針對新政策修訂情況及前后發生的政策變化,市住房局召開政企對接會,邀請廈門市相關部門單位、租賃企業參加。會上,參會企業代表認真記錄,紛紛表示“要將新政策帶回去進一步研究論証”,體現出對非改租的濃厚興趣。
數據顯示,廈門市已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房源超過10萬套(間),已有4.1萬套(間)入市經營。企業參與保租房建設的動力從何而來?市住房局正用打出利企“組合拳”作答,通過“土地增、財政補、金融扶”等方式,積極落實政策優惠,持續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讓租賃企業發展有實惠、可持續。
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需要土地政策支持。廈門市優化土地供給,針對不同類型的投資主體,分類施策,在土地性質、土地使用年限和土地價款補繳等方面,分別給予不同程度優惠。目前,廈門市已形成存量非住宅臨時改建、企業自有用地建設、產業園區利用雙控指標配建、利用農村集體預留發展用地建設等七種保障性租賃住房籌建渠道。
為了提振市場信心,助力企業可持續經營,廈門市給出真金白銀,發放中央財政試點獎補資金,一次性降低企業在建設階段的投資,廈門市已有47個項目獲得項目補貼,減免稅費超億元。同時,又注重細水長流,落細落實減稅降費等措施,為企業中長期的運行降低成本,有力保障企業良性循環發展,根據現有政策,符合條件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可適用減按1.5%繳納增值稅、減按4%稅率征收房產稅。
此外,廈門市還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市場化方式向建設、自持運營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主體提供長期貸款。其中,重點明確商業銀行面向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發放的有關貸款,不納入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對商業地產改造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項目,銀行發放貸款的期限、利率適用保障性租賃住房貸款。據了解,廈門市已與中國銀行、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十四五”期間將提供中長期低息貸款,用於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記者 袁舒琪 通訊員 鄒婷 圖/廈門晚報記者 陳立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