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數字化賦能“直面”台風  實現精准高效防御

2023年09月14日17:13 |
小字號

9月5日5時20分前后,今年第11號台風“海葵”挾帶著風雨直扑福建。受其影響,福建沿海形成了一條縱橫300多公裡的特大暴雨帶,給多地帶來城市內澇、山體滑坡、海堤溜方、洪水圍困、道路阻塞等險情災情。

其中,福州城區最大24小時雨量617.4毫米,再度刷新歷史紀錄。接近2億立方米的雨水落在城區,導致城區多處積水,全城公交地鐵停運、區域供電中斷。5日22時許,福州城區排水防澇應急響應提升為最高等級一級,一場排水防澇攻堅戰在全城打響,閘排、泵排、龍吸水設備抽排等多種手段“齊頭並進”……6日中午,受內澇積水影響的主城區主次干道基本搶通,絕大部分路段實現正常通行﹔地鐵從12時起恢復運營,城區315條公交線路下午全面恢復。

“逢暴雨必澇”是很多城市的“心頭之痛”,“加速度”退水的背后,有城市內澇預警機制、防洪機制的運行,有無數防澇搶險人員的傾力付出,有城市居民的守望相助,還有大數據的精准賦能……

數字賦能挂圖作戰

防澇治澇精准高效

面對接踵而來的台風“蘇拉”“海葵”,福建省防指聯合氣象、水利等部門精准分析研判,突出防范城市內澇,發揮福州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作用,提前預排預泄內河內湖水位,住建、市政、園林等部門提前向重點地區預置搶險力量,力爭防澇治澇精准高效。

福建省將水利、氣象、地質數據融入扁平化的防汛指揮體系,推行“場景+應用”模式,構建“台風—暴雨—洪澇”災害鏈臨災風險快速評估模型,將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數據與智慧城市、城市大腦等城市管理平台融合,為城市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風險會商評估、應急救援處置等提供數據支持和決策參考。

“32座沿江排澇站水閘群閘聯動泄洪排澇”。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排水採用“上游蓄、中游排、下游抽”方式,一方面適時控制八一水庫等上游水體的下泄流量﹔另一方面沿江所有排澇站充分利用閩江低潮時段,採取“能閘排則快排,配合抽排”的策略,爭分奪秒開閘排水,加快城區澇水外排,並視外江潮位及時配合泵站抽排,加快城區內河洪水入海,排水防澇應急處置效率提高了50%。

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整合交通、城管、氣象及地鐵、在建工地等多方數據資源,打造集“風情、雨情、水情、工情、警情”為一體的排水防澇“一張圖作戰”應急指揮體系,實現“事前預警預報、提前布防,事中輔助決策、統一指揮,事后災后評估、優化系統”的全過程管控目標。

在接到氣象信息預報后,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9月3日提前排空內河水體,降低水位,騰出庫容約998萬立方米調蓄庫容應對強降雨,做到“四到位”:30分鐘內四城區排水防澇指揮部各成員入駐指揮中心到位﹔30分鐘內各排口操作人員到位﹔路面應急搶險隊伍網格化巡查到位﹔各排澇站、龍吸水等排水設備布置到位。

“我們接抗洪搶險集結令后,立即派出百余名搶險人員和43台大流量龍吸水連夜從龍岩奔赴福州參與抗洪搶險。”福建省防汛抗旱僑龍應急救援隊伍負責人說。

福建省防指把力量預置考慮在前,省應急管理廳迅速集結社會應急救援力量,調動11支省級應急救援隊伍出動1312人次、大型裝備234台套,在福州、寧德等地參與抽水排澇、道路搶險、清障除淤等救援任務。

讓預警跑在災害前

監測預報精准服務

在自然災害面前,分秒之間就是生死之差。讓預警跑在災害前,是福建省應對自然災害的基本要求。福建省防指不斷完善聯防聯動機制,加強綜合風險監測研判,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於防災減災,不斷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

8月下旬起,今年第9號台風“蘇拉”、第11號台風“海葵”接踵而至。“海葵”究竟在哪裡登陸,暴雨落區會在哪裡,風究竟有多大?9月4日晚,福建省領導徹夜坐鎮省防指,研究分析水庫防洪調度、人員轉移、城市積澇等情況。

作為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福建氣象部門責任在肩。氣象專家聚精會神地緊盯衛星雲圖,結合歷史相似台風路徑提出自己的看法,力爭拼出一個更加清晰、更加完整的信息地圖,為最終結論提供參考。與省水利廳、自然資源廳、公安交警總隊等聯合發布道路交通安全、山洪、地災等風險預警與影響預報,為福州聯排聯調沿江水閘“隻出不進、能出就排”騰出庫容,全力保障福州福清東張、寧德霞浦溪西等水庫泄洪,並提供預警研判依據,有效緩解城市內澇。

福建省圍繞增強精准預報能力,不斷完善“1262”(提前12小時劃定防范重點區、提前6小時預置救援力量、提前2小時轉移人員)預警聯動機制,做到早研判、早會商、早服務、早預警、早行動。比如,氣象部門針對強降水集中期加密發布鄉鎮精細化預警,逐1小時到20分鐘加密發布短時強天氣報告,為政府預置防御力量、及時轉移群眾提供重要決策支撐﹔及時修訂省級預警叫應服務機制,突出遞進式叫應服務策略,落實直達基層責任人預警“叫應”服務,強化臨災預警叫應到崗到人。

福建省充分利用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提高對台風的預測、預警和防御能力,從組網信息到多源融合,不斷提升精准度。得益於這些智慧化預警手段,提前20天研判提出8月底到9月初可能有1個至2個台風影響福建,提前5天指出台風將影響福建沿海和漁場,提前3天指出最大過程累計雨量將達600毫米。應用過島台風極端降水研究成果,深度挖掘海洋浮標觀測資料,提高台風強度、強降水落區等預報准確率和提前量。同時,新增百米級、分鐘級、高頻次、高分辨率多源實時監測數據,深度解構台風“海葵”結構和微物理演變過程,提升對台風螺旋雨帶強降水預測的科學能力,並及時跟進防御調度需求,研制升級台風重點防御區域圖,為防抗台風工作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群眾有序安全轉移,得益於科學精准有效的預警調度。風聲尚遠時,福建各地迅速響應,漁船歸港、漁民上岸,景區關閉、游客疏散,作物搶收、應收盡收……各地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線,努力將台風可能帶來的各項損失降到最低。各地果斷轉移危險區域和重點地區人員,累計緊急避險轉移29.41萬人,讓群眾在安全的地方住下來、穩下來。(沈良坤)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