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評“長樂最美鄉鎮(街道)”,江田鎮靠什麼“圈粉”?

近日,由福州市長樂區融媒體中心組織開展的“長樂最美鄉鎮(街道)”評選活動正式收官,經過十天的線上投票,江田鎮以2681的總票數摘得桂冠,成為長樂大眾心中的最美鄉鎮。江田鎮的“圈粉”密鑰是什麼?
持續擦亮文旅名片 變“流量”為“留量”
下沙海灘游人如織。姜亮攝
初秋時節,漫步在落日余暉的下沙海邊,細軟的沙灘如同一條金色的絲帶向無盡的遠方延伸。浪花輕輕拍打著沙灘,清新的海風吹過臉頰,帶來了遠方的故事和淡淡的海藻味道。活潑的孩子在沙灘上盡情玩耍,笑聲與海浪的歌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曲令人流連忘返的交響樂……
自今年“五一”假期煥新開放以來,下沙——這片白塔聳立、碧水連綿的美麗海灘便“一炮走紅”,成為周邊省市游客打卡濱海風光的最佳目的地之一,“五一”期間接待游客超70.8萬人次,以黑馬之姿闖入福建熱門景區前十名。
“長樂有很多海灘,但下沙的美景最令我印象深刻。”身為一個“老長樂”,林依伯動情地說,下沙有它不一樣的魅力。
花樣繁多的系列活動也是下沙吸引回頭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裡經常舉行活動,美食節、音樂節、帆船賽、馬術賽……一有空我就會和朋友來這兒‘湊湊熱鬧’。”海灘上,正和朋友一起拍Vlog的市民陳小姐說。
弘揚傳統文化 感受民俗獨特魅力
夜渡龍舟。姜亮攝
“自古龍舟日競渡,獨有三溪夜賽航”。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槳葉飛舞,浪花翻騰,鑼鼓喧天,喝彩不斷。數十條龍舟陸續出現在溪中,二三十根船槳搏擊著水面,穿梭在幸福橋下,兩岸觀眾歡呼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這是江田鎮三溪村的夜賽龍舟。據悉,近年來三溪村的龍舟賽事面向全球直播,被多家媒體所報道。
三溪夜渡龍舟的習俗已經沿襲600多年。古時,村民白天要辛苦勞作,到了晚上才有閑暇。於是,白天外出勞作趕不上龍舟賽的人,傍晚一收工就乘著暮色挑燈競渡。如今,三溪夜渡龍舟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盛會。每逢端午,出門在外的鄉親們紛紛趕回村子,與兒時的玩伴組成龍舟隊,在燈火通明的江面上馭舟飛馳。
“每年,許多身在異鄉的三溪人都會不約而同地趕回來參加劃龍舟活動,大家本著團結、和諧、友誼的龍舟精神,在溪面上激情競渡,以此來傳承弘揚龍舟傳統文化,祈盼端午安康、風調雨順。”三溪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潘銀官介紹道。
每年的三溪夜賽龍舟之約都吸引著八方來客。“看到龍舟在江面馳騁,船槳翻飛,鼓聲如雷,那場面別提有多震撼了!”攝影愛好者鄭建飛說,他已經連續三年到三溪村拍攝劃龍舟場面。
“三溪村的夜賽龍舟真的太精彩了,每到端午,我就帶孩子到三溪村感受濃厚的節日氣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市民王彩玉說道。
堅守黨建引領 落實共富共享
九月是百香果成熟的季節,走進江田鎮溪湄村溪源農業專業合作社,百香果清甜的香氣縈繞鼻尖,一顆顆拳頭大小的百香果從支架中間垂挂下來,渾圓飽滿令人垂涎欲滴。
溪源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的百香果。柯抒琳攝
“我們挂果時間比市場上的長兩周,所以剝開后果肉會更加飽滿,市場上一般是一公斤果有400克果肉,而我們種植的百香果足足有500—600克果肉,所以在品質、客源方面我們都不愁,基本上是種植多少賣多少,今年又將是喜獲豐收的一年。”溪源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守欽高興地說。
據了解,該合作社內果園約有150畝,今年種植黃金百香果約40畝,產量約1500公斤左右,今年能收獲6萬公斤左右,正常情況下年利潤一畝地可以達到1萬元左右。
這只是江田鎮以推進農業產業升級帶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江田鎮充分利用農業基礎優勢,創新黨支部引領、合作社運營、村民參與的三方發展模式,打造江田村、石門村、漳坂村、漳流村糧食蔬菜種植示范片,發展水稻、馬鈴薯、萵筍等農作物種植,年產值達500余萬元。
探索利用電商平台,使農副產品等遠銷全國各地,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在做大傳統產業的同時,依托馬鈴薯種植片,建立多彩馬鈴薯親子農耕體驗園,大力發展鄉村農家樂旅游,初步形成了一二三產業互動融合發展模式,助推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
該鎮還以“物聯網+”智慧農場為發力點,大力扶持轄區內農戶,將智能化、數字化融入農業種植,用科技力量節約種植成本,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戶持續增收,扶持合作社先后獲得了馬鈴薯、萵苣、花椰菜、甘藍綠色產地與產品認証基地,並通過國家商標總局注冊成功“吳航”牌蔬菜的商標,擁有6項馬鈴薯生產自主專利。
江田鎮主要負責人表示,該鎮將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多措並舉賦能鄉村振興,奮力打造鄉村美麗、產業升級、農民富足的江田鄉村振興發展新面貌。(林碧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