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萬商雲集,共赴一場“硬科技”淘金熱

人民網記者 陳藍燕
2023年09月18日16:5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科技大潮涌起,艨艟齊聚鷺島。

恰逢全球資本掘金“硬科技”的風口浪尖,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投資盛會之一,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無疑是矚目的焦點。

來自102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客商團組、5.8萬多名境內外客商齊聚於此,共同開啟合作共贏和雙向投資的“金鑰匙”。

9月8日至11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福建廈門舉行。人民網 陳永整攝

9月8日至11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福建廈門舉行。人民網 陳永整攝

不同於往年,人人熱議“數字經濟”“綠色低碳”,今年的“頂流”,則由“硬科技”引爆。

緊跟最前沿科技,本屆大會首次舉辦硬科技等系列投資論壇,前瞻未來科技風口,捕捉最新投資邏輯。

“聚焦投資熱點領域,本屆投洽會為全球投資者展現產業新賽道、投資新熱點,共享產業投資新機遇。”廈門市副市長庄榮良的一席講話勾畫出大會重點。

大江大河

什麼是硬科技?這似乎還不算是一個很普及的詞匯。

其實早在2019年科創板橫空出世時,“硬科技”已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

它,包括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芯片、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八大領域的高精尖科技。

華為5G手機突然上線,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慕尼黑車展上一枝獨秀……近日,一系列硬核黑科技出現,讓本屆大會參會者們直呼,“此時談硬科技,比以往任何時刻,都來得有信心,也更有熱情。”

走在人潮洶涌的展會上,硬科技領域的產業,吸引投資者頻頻駐足。

本屆投洽會展覽面積12萬平方米,共有1000多家機構、企業參展。人民網 陳永整攝

本屆投洽會展覽面積12萬平方米,共有1000多家機構、企業參展。人民網 陳永整攝

作為本屆投洽會的主賓省,甘肅組織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6個產業123家企業參展,展品數達390多種,為歷年來該省外出參展數量之最。

在福建省新能源客車展區,金龍客車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前8月,企業海外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58%,其中新能源汽車海外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110%。“借助投洽會,我們能夠與更多海外客戶面對面溝通、一對一服務。”

硬科技這股大潮,在國內涌起不過5、6年時間,但隨波卷起的技術革命及其所帶來的新生事物,琳琅滿目。

有業內直言,這是一個新時代的“大江大河”。而在這條新時代的河裡,如何自如地“乘風破浪”?

“需要配備一副‘望遠鏡’。”在“AI賦能產業招商”論壇上,國投美亞基金總經理、經濟學博士孫萬營直言,面對趨勢,需秉持長期主義,擁有凝視詩和遠方的定力﹔同時保持行業敏銳度,重點聚焦半導體、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硬科技賽道。

換道超車

科技自誕生以來,不斷推動人類的發展。

有業內人士直言,若能把握住未來產業突破性變革的關鍵技術,將助力整個行業在全球范圍內“換道超車”。

孫萬營表示,考慮到中外環境的顯著差異、技術水平尚有差距,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國內特定場景下的定制化商業模型,或面向國內C端消費者提供內容生產應用,更加有望成為國內廠商彎道超車的機會。

“因為硬科技領域存在很多‘卡脖子’問題,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來鼓勵並購重組。”華泰聯合証券董事總經理、並購部負責人董光啟告訴記者,恰逢經濟轉型重要窗口,傳統企業可借此騰籠換鳥,開辟新的賽道,快速突破行業壁壘。

所有硬科技領域,都是大家迎頭直追的對象。

以人工智能為例,根據新思科技數據,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有望由2021年的870億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15970億美元,2021—2030年復合增速達38.1%。

充滿想象力的市場,正是企業競相角逐的基礎根源。

在全聯並購公會會長尉立東看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的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的經濟結構。

在廈門科學城展區,工作人員向嘉賓們認真推介。人民網 陳永整攝

在廈門科學城展區,工作人員向嘉賓們認真推介。人民網 陳永整攝

尉立東認為,以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硬科技,在政策、資本的雙重扶持之下,正在蓬勃發展。

實際上,在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的協助下,整個世界的投資與貿易邏輯正發生根本性改變。

聯合國工發組織投資與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主任武雅斌向記者表示,新消費決定新制造。過去,主要的投資大多發生在生產國。未來,由於大數據可以把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反饋給制造商,所以投資會更多貼近在消費地。

“投資領域正處在一個重要變革期。”北京愉悅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執行合伙人劉二海稱,從改革開放迄今,中國投資領域經歷了三大發展階段,從啟蒙階段到互聯網時代,再到如今的以人工智能等構成的新基礎時代,企業不僅可以做客戶端,也可做全供應鏈,雙邊重構催生了企業新物種的誕生。

劉二海告訴記者,“咖啡+茅台,一天賣了500多萬杯,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而這背后,正是中國新基礎設施成熟帶來的巨大機會,讓瑞幸咖啡能夠有機會和星巴克一較高下。

厚積薄發

硬科技前景看似一路繁華似錦,但產業羽翼尚未豐滿。

不少業內投資者談到,區別於互聯網模式的創新,硬科技是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才能形成的原創技術。

“相較於消費企業的並購,硬科技領域的企業對現金流的要求非常高。”大鉦資本董事總經理陳規易告訴記者,一部分消費企業成為一個標准化金融產品以后,賬面上的淨現金不斷增加,后續無需再融資了。而科技賽道的企業,為了保証技術不被淘汰,需要持續迭代,需要持續不斷投入資金。

縱使未來可能面對很多不確定性,但業內普遍認為,硬科技投資將迎來較為確定的增長機會。

科技之爭的長期確定性,刺激著諸如隆基綠能、萬華化學、寧德時代等一批科技企業的估值在短時間內成長數倍,迅速成為了千億、甚至萬億級的企業。

從國際上來看,從微軟、谷歌、蘋果、亞馬遜、高通、英偉達、Intel、AMD、Facebook等科技巨頭的股價漲幅中就可見一斑。

在中國——印尼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主播正認真推廣產品。人民網 陳永整攝

在中國——印尼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主播正認真推廣產品。人民網 陳永整攝

而行業的高估值也吸引著資本市場的爭先布局。

中國銀行投資銀行部高級經理余虹志表示,2023年上半年,國內高科技領域內部的估值分化明顯,硬科技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半導體估值偏高,而高估值也激發了上市公司推動並購擴張的欲望,因此成為國內硬科技領域並購最活躍的板塊。

國內PVC投資的項目中,超過90%的項目無法通過IPO退出。目前,很多知名VC,包括一些科創企業,正逐漸轉向通過並購的方式退出。

“硬科技並購的交易邏輯,一是為了突破細分領域的業務天花板。二是為了確保產業鏈的安全,通過並購方式整合了其他垂直細分領域的一些技術和科技人才,確保產業鏈的安全。”廈門火炬集團董事會秘書兼產業研究院院長葉立炎告訴記者。

不過,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洪提醒到,科技企業的知識產權既是它的生命,也是商戰當中的商家必爭之地。

她表示,在並購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知識產權的問題,不僅僅是權屬問題,還包括技術本身,是否有相應的保障,這兩者構成了專利技術的穩定性以及價值。

這是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來自投資界的部分真知灼見。

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來臨之前,更要以史為鏡、戒驕戒躁,真正重視科學與技術,才能抓住新的機遇,引領科技秩序。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