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制造”到“創造”  廈門科技創新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余乃鎏
2023年09月24日13:3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5周年。四十五年來,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廈門經濟特區工業經濟走過了“廈門加工”到“廈門制造”再到“廈門創造”的光輝發展歷程。

近年來,廈門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引進培養專業人才、營造創新創業環境,工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工業研發經費佔比不斷提升……數據顯示,僅2022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佔“四上”重點企業研發投入的七成以上,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 1034.67 億元。

隨著一個個高新科技企業、創新實驗室的落地生根成長,一幅科技創新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圖景正在徐徐展開……9月22日,由廈門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央媒話廈門·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廈門行”集中採訪活動走進廈門鉅瓷科技、翔安創新實驗室等,通過實地探訪高科技企業等了解廈門科技創新發展成效。

氮化鋁新材料實現“國產替代”

高純氮化鋁粉末(微米粉)、氮化鋁造粒粉、氮化鋁填料粉(陶瓷微球)以及氮化鋁陶瓷制品……在廈門鉅瓷科技產品陳列櫃裡,陳列著氮化鋁四大系列產品。

指著一個小小的氮化鋁“小噴嘴”陶瓷產品,技術人員說,作為易耗品,它廣泛應用於等離子刻蝕機等設備中,“一台設備有50個,以前每個1000元,現在價格大約降至600元。”

氮化鋁“小噴嘴”陶瓷產品的降價,主要原因是氮化鋁新材料實現了“國產替代”。而在此前,國內氮化鋁新材料幾乎靠進口,“重點是有的制造工藝、設備產品要麼買不到,要麼買不起”,但落地廈門翔安的鉅瓷科技,經過多年的“自主研發”,終於改變了這一窘境。

燒結車間。廈門鉅瓷科技供圖

燒結車間。廈門鉅瓷科技供圖

據悉,這家創新型高科技企業落地以來,致力於高品級氮鋁粉末及氮化鋁陶瓷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於2022年底建成佔地面積20余畝、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的科技(新材料)產業園。目前,園區已擁有年產700噸氮化鋁粉末、200噸陶瓷制品的產能,成為國內最大的專業氮化鋁陶瓷研發、生產基地。

技術人員對氮化鋁粉末等進行檢測。人民網 余乃鎏攝

技術人員對氮化鋁粉末等進行檢測。人民網 余乃鎏攝

“加快擴張氮化鋁產能,橫向擴展如氮化硅、硅晶氧化鋁等其他新材料。”企業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以氮化鋁材料為起點,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性能,增加新材料產品種類,進一步提升產能,並致力建設新材料產業平台,努力做出國產替代產品、產業。

新引擎助推生物醫藥、能源材料產業發展

全球首個戊肝疫苗、我國首個國產 HPV 疫苗、全球首個新冠總抗體檢測試劑、全球首個艾滋尿液自檢試劑、全球首個鼻噴流感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等創新產品……均出自廈門翔安的“生物制品科學與技術福建省創新實驗室”(簡稱翔安創新實驗室)。

成立於2021年12月31日的翔安創新實驗室,包括核心區和配套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其中,核心區包含可支持新型疫苗和抗體等藥物研發轉化的 GMP 中試線平台、實驗動物平台和通用研發實驗室平台等﹔而配套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總投資20億元,前期規劃150畝地作為產業園加速器和定制廠房。

實驗室主要圍繞疫苗、診斷試劑、藥物等展開研發。翔安創新實驗室供圖

實驗室主要圍繞疫苗、診斷試劑、藥物等展開研發。翔安創新實驗室供圖

翔安創新實驗室主要圍繞疫苗、診斷試劑、藥物等展開研發,目前,疫苗方面,戊肝疫苗已上市﹔牽頭研發的國產首支二價HPV疫苗2019年國內批准上市,2021年通過WHO PQ認証,並在亞非7個國家獲上市許可,2022年首次突破百億元銷售額﹔九價HPV疫苗正在開展國內三期臨床試驗﹔二十價HPV疫苗臨床前研究持續取得突破,“有效性正不斷被証實,有望成為全球首個二十價HPV疫苗”﹔牽頭研發的鼻噴流感病毒載體新冠疫苗,2022年12月2日獲批緊急使用。

“在開發疫苗、診斷試劑和開展治療產品相關的轉化研究同時,致力於滿足國家需求和推動區域及產業發展。”翔安創新實驗室HPV平台負責人介紹,作為福建唯一聚焦於生物醫藥領域的省級創新實驗室,其圍繞生物醫藥科學與技術的創新、轉化和產業化,持續進行生物醫藥相關的基礎科學、底層技術、應用技術、轉化技術攻關,研發疫苗、檢測試劑和儀器、治療藥物等創新產品,致力於成為省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支撐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今后,創新實驗室還將通過多個創新平台協同配合、相互銜接,力爭全鏈條支撐生物醫藥領域創新及轉化,將實驗室打造為促進生物醫藥成果轉化的創新高地。

實驗室技術人員進行檢測分析。人民網 余乃鎏攝

實驗室技術人員進行檢測分析。人民網 余乃鎏攝

無獨有偶,相距不遠的嘉庚創新實驗室(能源材料科學與技術福建省創新實驗室),也是廈門市人民政府等精心打造的能源材料國家級戰略科技創新平台。

“通過省市校企緊密協同,匯聚高端人才團隊,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全面賦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競爭新優勢,力爭為國家實現能源安全獨立和雙碳目標貢獻力量。”嘉庚創新實驗室負責人表示。

數據顯示,在創新研發方面,該實驗室面向國家能源戰略需求和安全,現已實施儲能、氫能和硅能等9大項目群60余項科技與產業化項目,在氫能、半導體與未來顯示等領域攻克關鍵技術難題20余項﹔在設施條件方面,首期布局研發基地能源材料大樓和產業化空間逾8萬平方米,建成亞洲首座無噪聲實驗室、智算中心等平台,並正籌劃建設國際首套智慧儲能大型科研基礎設施,以強力支撐國家能源戰略和未來產業發展。此外,作為首家具備CMA和CNAS資質的福建省創新實驗室,已為寧德時代、華為等70余家知名校企提供技術服務,總服務機時逾9萬小時。

(責編:吳舟、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