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VR全景式呈現!廈門思明區十處紅色教育現場教學點正式發布

2023年10月07日09:32 |
小字號

戳戳手指,你就可以在雲端,身臨其境走進廈門市思明區十處紅色教育現場教學點。通過720°全景影像、高清圖片,用文字、照片、視頻,可視化呈現每處紅色教育現場教學點的實地場景及歷史故事,帶您置身其中,沉浸式感受紅色思明文化。

遠親不如近鄰政治生活館

廈門市思明區開元街道深田社區圖強路1號

廈門市思明區開元街道深田社區圖強路1號

遠親不如近鄰政治生活館位於廈門市思明區深田社區圖強小區,於2019年6月建成。近年來,深田社區黨委大力弘揚“遠親不如近鄰”理念,探索實踐近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千戶訪百事幫萬家和”群眾工作法,營造了黨群一心、鄰裡和諧的濃厚氛圍。

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舊址

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街道龍頭社區虎巷8號

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街道龍頭社區虎巷8號

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舊址位於鼓浪嶼街道龍頭社區虎巷8號。1930年8月,中共黨員曾志遵照中共福建省委指示,以私人名義租用該樓作為省委機關辦公地點,省委書記羅明、省委代理書記王海萍等同志都曾在此指揮全省的革命斗爭。該舊址是中國共產黨在福建地區進行革命活動的歷史見証。

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

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街道龍頭社區鹿礁路16號

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街道龍頭社區鹿礁路16號

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位於鼓浪嶼鹿礁路16號(原英國領事館舊址),是介紹鼓浪嶼作為“歷史國際社區”的發展歷程、文化價值的綜合性展館。展館分為鼓浪洞天、鷺江第一、天風海濤、鼓浪嶼之波、鼓浪嶼申遺之路五個部分,講述了鼓浪嶼不斷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所形成的有機城市肌理,探索創新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機制,守護鼓浪嶼的“根”與“魂”。

廈門總工會舊址

廈門市思明區鷺江街道大同社區大同路土堆巷68號

廈門市思明區鷺江街道大同社區大同路土堆巷68號

廈門總工會舊址位於廈門市思明區大同路土堆巷68號。1927年1月24日,廈門市總工會在該址舉行成立大會。大會通過了總工會章程,選出30多名總工會委員,選舉共產黨員羅揚才為總工會委員長,楊世寧為副委員長,吳世華為秘書長,粘文華為組織部長,柯子鴻為宣傳部長。廈門市總工會的成立,標志著在中共廈門市委的領導下,廈門的工人階級已經廣泛地組織起來,成為一支強大的革命力量。

劉惜芬公園

廈門市思明區中華街道仁安社區釋仔街103號廈門市群惠小學(東側)

廈門市思明區中華街道仁安社區釋仔街103號廈門市群惠小學(東側)

劉惜芬公園位於廈門市群惠小學(思明區釋仔街103號)東側,是一個口袋公園。該公園由思明區市政園林局推動建設,劉惜芬烈士的母校群惠小學參與設計,於2022年9月落成並投入使用。公園集顏值、便民和“紅色”內涵於一身,以開放、體驗、融入的方式,讓劉惜芬成為群惠師生、周邊居民、外地游客熟知的“英烈”,傳頌惜芬美名,傳承紅色基因﹔同時成為百年中山路的文化延伸,成為“中華街巷游”的打卡點。

廈門破獄斗爭舊址

廈門市思明區廈港街道巡司頂社區思明南路451號

廈門市思明區廈港街道巡司頂社區思明南路451號

廈門破獄斗爭舊址位於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南路451號,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原為廈防同知署監獄,用於關押、監禁從台灣押解到廈門的罪犯,1912年改稱思明縣監獄。1930年,震驚中外的“5·25破獄斗爭”就發生在這裡。破獄斗爭舊址內設有三個展覽部分——破獄斗爭展室、刑具(復制)展區以及監獄實景區。其中破獄斗爭展室主要借助圖片資料、模型、實物等載體系統介紹“5·25破獄斗爭”的整個過程﹔刑具(復制)展區以及監獄實景區則採取了實景再現和場景模擬等更為直觀的方式,讓參觀者更加深刻地感受當年那場紅色風暴。

廈門市革命烈士紀念碑及烈士陵園

廈門市思明區開元街道虎溪社區虎園路1號

廈門市思明區開元街道虎溪社區虎園路1號

廈門市革命烈士紀念碑及烈士陵園位於廈門市思明區開元街道虎園路1號、廈門園林植物園西北麓。該址始建於1953年10月,1954年10月竣工,總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內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陵墓、浮雕長廊、“永志銘心”群雕、安業民烈士墓和葉飛將軍紀念園等紀念性建筑群。紀念碑由花崗岩台基、碑座及碑身三部分組成,通高24米,碑身正、背兩面均鐫刻五角星及陳毅手書“先烈雄風永鎮海疆”8個鎦金大字,碑座和碑頂上精工雕琢著海浪和白雲,象征著革命先烈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坐落於紀念碑后的烈士陵墓,安放著廈門解放前夕為革命捐軀的中共黨員以及在解放廈門戰役中犧牲的解放軍指戰員、渡海船工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因公犧牲的烈士共計1036人的遺骸或骨灰。

英雄小八路紀念館

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何厝社區何厝下何542號何厝小學內

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何厝社區何厝下何542號何厝小學內

英雄小八路紀念館坐落於廈門島東南海防前線的何厝小學校內,於2001年5月29日建成並正式開放。展館分為上下兩層,主要展示了“八二三”炮戰模擬演示區、炮戰相關史料、“英雄小八路”的成長歷程、中國少先隊隊歌誕生紀實,以及新一代小八路繼承和發揚隊歌精神的活動記載﹔館內挂有140多幅小八路支援前線的圖片資料,展出當年小八路們用過的學習、生活、勞動器具等珍貴歷史實物。

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廣場(隊歌紀念館)

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塔埔社區觀音山商業街135號

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塔埔社區觀音山商業街135號

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廣場(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紀念館)位於思明區觀音山商業街135號,建於2011年,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紀念館是全國首個以“紅色童歌”為主線的紀念館,隊歌紀念館分為上下兩層,第一層講述的是隊歌起源以及廈門英雄兒女的事跡,第二層講述的是中國少年兒童組織的發展歷程及其伴隨誕生的兒童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廣場(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紀念館)先后被命名為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福建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廈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思明區廉政文化基地、思明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

福建省第一個中共支部舊址(廈門大學囊螢樓)

廈門市思明區濱海街道演武社區思明南路422號廈門大學群賢路3號

廈門市思明區濱海街道演武社區思明南路422號廈門大學群賢路3號

廈門大學囊螢樓始建於1921年,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創辦廈門大學時建的首批學校宿舍。1926年春,中共廈門大學支部在此成立,這是廈門地區第一個中共支部,也是福建省最早成立的黨組織。從廈門發展起來的黨組織,在此之后陸續向閩西南各地派出了骨干分子開展建黨支部活動,從廈門大學燃起的星星之火,已然向閩西南地區迅速蔓延,作為紅色原點的廈門大學也因此被譽為“八閩大地的革命搖籃”。(圖文由中共思明區委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