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福清:文物保護的人大作為

2023年10月08日14:14 |
小字號

行走至福建“四大古橋”之一的龍江橋,領略大宋千年前的富庶繁榮﹔逶迤於曲折婉轉的古驛道,感受青石上往來的歷史足跡﹔置身鑲嵌於黃檗山中的萬福寺,聆聽那古老悠遠的誦經聲……廣袤玉融大地上,總會有小小一隅,或鐫刻著鄉愁記憶,或流淌著悠長文脈,靜靜講述著這座城市的故事。

龍江橋上上演精彩絕倫的舞龍表演。福清市人大常委會供圖

龍江橋上上演精彩絕倫的舞龍表演。福清市人大常委會供圖

福建福清,一座有著深厚人文底蘊的千年古城,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以僑鄉文化、海絲文化、黃檗文化、南少林文化等為代表的文明在這片土壤上生根、交融,源遠流長。其登記在冊的各類不可移動文物共43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6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368處。

在福清文物數量多、分布散、保護難度大的情況下,如何才能讓“沉睡”的古物漸次“蘇醒”、讓泱泱的文明賡續延綿?

“文物的保護傳承利用迫切需要剛性的力量參與監督,督促職能部門更好履行保護文物的法定職責。”福清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嘉給出答案。通過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福建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等一攬子法規條例,實施依法監督,福清人大將自身的職能優勢轉化為了全市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優勢。

代表建議重現古物光彩

初秋之時,龍江湖畔。伴著龍眼樹的清香深入水南村村道,不久便看到一座古塔坐落其間,在頹廢中依舊昂首傲立,余暉傾洒在一垛垛斑駁的塔壁上,似是書中泛黃的歷史走進了現實。

據悉,水南塔,又名龍山祝聖寶塔,始建於宋宣和元年(1119年)。宋建炎三年(1129年)遇台風毀壞,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修復,明代曾重修。塔高20米,仿木構樓閣式用花崗岩砌建,七層八角,下有須彌座,轉角用倚柱,柱頭用斗拱出,於1981年2月被列為福清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已知的梁思成手繪古塔中唯一一座福建塔。其塔基雕刻著“頭頂托物”的畫面,與敦煌壁畫中的外域商人形象十分相似,証實了海絲文化在福清的影響之深遠。

“沒想到這裡還藏著一座千年古塔!”福清市人大代表、龍江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子清回憶起當時的場景,2021年初到龍江街道任職,他便被祝聖寶塔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同時又可惜這座極具文化價值的寶塔已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損壞並被人遺忘,淹沒在四周層層疊疊的民房中。據介紹,當時的民房與塔身僅有兩三米間隔,四層以下全被房屋包圍的密不通風,遠望隻能看到塔尖及一小部分塔身。

身為人大代表,能不能為古塔“重見天日”貢獻一份人大力量?2021年12月,王子清以人大建議的形式將祝聖寶塔的保護和開發提上了“福清議程”,得到了福清市人大常委會的高度重視。“這份建議很快便得到了回復。”王子清激動道。

2022年,福清市人大常委會將祝聖寶塔的保護和開發列入年的重點督辦項目,先后通過聽取匯報、現場督查、召開會議等方式,加強對項目實施情況的監督。同時,邀請文物古建筑專家現場“把脈問診”,並督促做好寶塔的動態監測,建成系統全面的信息檔案,為深入挖掘古塔內涵及開展古塔保護提供專業指導和數據支撐。

在文物保護過程中,往往涉及大量民生問題,如何才能找到古塔保護和民生所需之間的“平衡點”?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相關法規中對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的有關規定,福清市人大常委會迅速號召福清市文旅局、自規局和龍江街道等部門對祝聖寶塔本體及周圍一定范圍實施重點保護,並從貼近民生的細節入手,啟動制定祝聖寶塔周邊片區拆遷方案,將代表建議從“紙面”落到“地面”,從“規劃圖”轉化為“施工圖”。

“目前我們已和住建局制定了征遷補償方案,同市僑投公司明確了安置房源,並抽調了工作人員入駐征遷指揮部,完成測繪及意向簽約,相信不久后周邊老百姓就能住上嶄新的房子。”龍江街道黨工委組織委員楊星說。

在福清市人大常委會的積極推動下,今年8月,祝聖寶塔文物保護片區周邊零星房屋拆除征遷項目正式啟動,涉及房屋拆除20棟,建筑總面積4270平方米,塔身周圍的低矮民房已經率先拆除。下一步,相關部門將通過對水南塔周邊環境進行全面勘察,制定可行的文物保護工程修繕設計方案,早日重現與瑞雲塔“大小兩塔隔江對望”的歷史景觀。

龍山祝聖寶塔“重見天日”。陳夢凡攝

龍山祝聖寶塔“重見天日”。陳夢凡攝

近年來,福清市人大常委會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充分發揮人大監督職能,全力推動文物保護利用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據統計,近兩年來福清市各級人大代表發揮人大代表聯系群眾的優勢,提出關於文物保護方面的意見建議17個,在福清市人大常委會的積極推動下,各項建議均得到有效落實。

文物保護的文章寫在了大地上、心坎上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福清眾多田野文物淡出人們視野,散落在城市角落、野嶺荒郊,有的在歲月的沖刷中幾近損毀,有的至今仍發揮著作用,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彰顯著福清的厚重歷史和市井煙火。

文物保護工作,從本質上來看是一件件民生實事。

為更加契合群眾所需、所急、所盼,切實提高代表建議辦理的滿意度和落實率,近年來,福清市人大常委會將“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貫徹落實到文物保護工作全過程,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為目的,多次組織人大代表開展田野文物保護專項視察,去遠山、進村落,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調查了解文物保護情況,用腳步丈量福清每一寸土地。

不久前,福清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到三山鎮澤岐村現場督查迎潮塔的修復情況,依法落實此前代表提出的關於修復迎潮塔的建議。據福清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副局長林紹龍介紹,該塔始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年),立於澤岐村東側海灘,400多年來,因海水、大風的沖擊逐漸向東南傾斜而不倒,成為了別具一格的“東方比薩斜塔”景觀。2000年,在台風的摧毀下,這座福建最高的實心塔不幸倒塌,如今隻余兩層,殘高僅約5米。

“有啥想法,遇到啥難事,都可以暢所欲言。”了解到目前的保護進度和基本情況后,福清市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匯集民意、反映民意的作用,迅速召集村裡的干部、鄉賢和村民代表,與相關職能部門在村裡召開現場督辦會,傾聽各方聲音、解決各方訴求,眾人的話匣子打開了,你一言我一語地訴說著情況、商量著對策,共同研究細化修繕方案。

“通過‘巡視主導、多方參與、現場督辦、解決問題’的原則,我們掌握了大量以前並不掌握的情況,發現了不少在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聽到了許多傳統調研方式聽不到的‘真感受’‘好聲音’,有效地提高了監督工作質量。”福清市人大教科文衛工委主任劉黎榕說。

據統計,自2021年換屆以來,福清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5場田野文物保護專項視察,並聽取田野文物保護工作報告,推動落實對龍江古橋、瑞雲塔、彌勒岩、龍首橋、鰲江寶塔等23處田野文物的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讓歷史文脈綿延相傳、浸潤人心。

福清市人大代表調研古驛道開發保護情況。福清市人大常委會供圖

福清市人大代表調研古驛道開發保護情況。福清市人大常委會供圖

在福清市眾多不可移動的文物中,未定級的古道、古塔、古橋佔據多數,它們中的大部分因為過去沒有進行過系統摸排,缺乏對其所蘊含價值的認識而被忽視,亟須採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強保護。

為此,福清市人大常委會督促各級部門持續開展好田野文物普查、建檔工作,完善保護名錄體系,最大限度地挖掘文物價值與內涵,推進文物提檔升級。去年,更是明確要求相關部門深入一線,做好古道驛道普查工作,摸清全市古道驛道分布線路,修繕活化古驛道資源,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古驛道品牌,帶動周邊村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一支網格上的“文物保護隊”

海口鎮石溪村沁園六扇邸內,福清市人大代表林香欽正在“文物台賬”上做著詳細記錄,進行著一周一次的文物巡查。由於古厝是中軸對稱的三進式土木結構和典型的清式傳統南方民居的穿斗式木架構,巡查起來需要格外細致:消防器械是否擺放到位、屋子哪裡受潮發霉了、有沒有人為損壞……古厝邊住著幾戶人家,她便挨家挨戶上門叮囑用火安全,防止木材燃燒﹔碰到經過的村民,她都會熱情地向他們介紹著:“這是我們村裡的寶貝!”

除了人大代表,林香欽還有另一個特殊的身份——村裡的文物保護專員。而在福清,像她一樣兼具雙重身份的人比比皆是。

2021年,福清市出台《文物保護專員管理辦法》《不可移動文物及歷史建筑市級守護責任制度》,要求每個不可移動文物及歷史建筑明確由市四套班子領導和全市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擔任“守護人”,在全市260個涉及不可移動文物及歷史建筑的村居各配置一名村級“文物保護專員”,形成以鎮(街)、村(社區)為主、市級層面關注的文物四級保護責任制。

去年,在專題聽取市政府關於田野文物保護工作情況的匯報中,福清市人大常委會提出要通過網格化管理手段,有效、精准地保護田野文物安全。這一保護機制,恰好將文物網格化管理和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無縫連接。

人大代表來自人民,由人民選舉產生,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是人大代表的天然優勢。通過人大這一窗口,架起了黨群之間的“連心橋”。一方面,處在保護一線的人大代表能夠及時將文物保護相關政策傳達給群眾,另一方面,能夠將文物保護情況和百姓需求反映給人大常委會和有關部門,幫助協調解決文物保護工作中的困難。

據統計,目前福清共有不可移動文物市級“守護人”388人、歷史建筑市級“守護人”149人、村級“文物保護專員”260人,形成了多渠道、全覆蓋、廣泛參與的文化遺產保護機制。

“此前,村民或不認得文物、或缺乏保護意識,常把一些古墓當作地基,蓋上豬圈,大大增加了文物保護難度。通過與他們點對點、面對面的溝通,講解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與文化價值,現在村民們都支持和重視起文物保護的工作,自發帶動身邊的人參與進來。”陳杰思說。長期從事文物相關工作的他,通過福清市人大兼職委員的身份,為文物保護獻出了一份專業力量。

文物保護關鍵是人才。近年來,福清市人大常委會著力加強文物保護人才隊伍建設,吸納了一批專業人士以兼職委員的身份投身人大文物保護的各項工作中,為福清文物保護事業蓬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力。

文物文脈,需要更多守護人。在福清市人大常委會的帶動下,全社會依法保護文物的意識顯著提高,掀起了“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都是監督員”的熱潮。

如今,行走在福清的大街小巷,濃濃的古意扑面而來,每一步都能感受到歷史的余味。“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福清人大必須在文物保護工作中依法履行人大監督職責,展現人大擔當,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文物保護觀,讓文物保護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讓城市留得下記憶、百姓記得住鄉愁。”福清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存楓堅定道。(陳夢凡)

(責編:關喜艷、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