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用好“一張圖” 問題“雲上解”——莆田市數字賦能破解發展堵點難點  助推綠色高質量發展

2023年10月10日11:54 |
小字號

福建莆田市在主題教育中深化拓展“黨建引領 夯基惠民”工程,利用“全市一張圖 全域數字化”大數據平台,突出問題抓整改,以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

直面研判難問題,為木蘭溪治理安上“超級腦”

傳承弘揚治理木蘭溪的重要理念,以打造木蘭溪全流域治理平台為抓手,數字化賦能河湖管理,做好木蘭溪全流域治理“后半篇文章”。

全流域立體態勢感知。依托大數據調度指揮平台,構建“數字木蘭溪”自動監測體系。水質自動監測站等統一接入平台,實時監測。借助5G+北斗及人工智能技術,利用無人機、無人船等進行水域排查工作,主動識別流域異常情況,實現物聯感知、智能預警、及時處置,構建“岸上查、點上測、網上管、天上巡”監管體系。

全閉環河湖管理。建立智慧河長綜合管理平台,面向各級河長、河長辦、相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差異化、精准化的服務,確保“一張藍圖管河、一條軌跡管人、一個標准管事”,與水利、環保等相關部門業務工作協同、有序、高效地開展,實現木蘭溪全流域智慧化統管。

全維度深化共享。在木蘭溪治理展示館內面向公眾設置三維仿真巡河體驗設備,展示河道巡查視頻,提供三維流域漫游體驗,使群眾綜合感受河湖治理的投入和成效,讓主題教育更加鮮活生動、貼近人心。

直面聯通慢問題,為企業服務裝上“快腿腳”

發揮大數據調度指揮平台綜合指揮、高效調度、部門協同的優勢,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讓企業感受到營商環境新變化。

“兩圖兩庫”鏈接產業。圍繞全市12條產業鏈,廣泛摸排企業發展、招商用地、項目推進、人才分布等信息,建立“一企一檔”,繪制產業鏈“全景圖”“現狀圖”“項目庫”“客商庫”,為招商引資、企業鏈接、人才落戶等提供快速、精准的決策參考。

“親清惠企”回應訴求。開發建設親清惠企平台,建立“我的訴求”運行機制,對企業反映的咨詢類事項、建議類事項和訴求類事項分別在3日、5日、10日內辦結反饋,構筑企業直通政府的快速通道,做到“企有所憂、我有所解,企有所盼、我有所應,企有所需、我有所為”。

“雲上協同”化解難題。開展“企業家接待日”活動,通過平台公告等方式提前向社會公開、預約登記,接訪活動全程開放,問題不篩選、時間不限定。針對“電商發展面臨瓶頸”“項目建設受到土地制約”等問題,通過平台現場會商縣區、部門相關負責同志,了解詳細情況,解釋有關政策,研究提出解決辦法,現場交辦任務、明確解決時限。

直面基礎保障軟問題,為鄉村振興插上“硬翅膀”

加快數字鄉村建設,助力基礎薄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鄉村“彎道超車”。

“助農平台”讓“土特產”飛出鄉村。開發“惠民寶”,集成“壺蘭鄉村”“福農驛站”“助農直通車”等雲平台,匯聚農業電子商務、農村土地流轉、農業社會服務、農村旅游等服務功能,推動荔枝、龍眼、枇杷、文旦柚等本地特色水果、本地文旅資源走向全國。

“時間銀行”讓“優資源”精准下沉。深化“機關+農村(社區)”黨建聯建,制定基層269項事件服務清單,推動機關干部力量、服務資源“雙下沉”。開發“時間銀行”志願服務平台,吸引7萬多名黨員志願者、“兩代表一委員”等入駐,按照“群眾點單、平台派單、志願者接單”模式,為群眾提供保姆化服務。

“鄉村課堂”讓“新農人”逐夢沃野。建立“農業大講堂”等農技培訓、農技問答雲平台,建立“鄉村能人信息庫”“科特派專家庫”“本土人才庫”等師資隊伍,分類抓好傳統農民、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等群體的培訓,舉辦320多場鄉村規劃、種植技能提升等個性化幫帶培訓課堂,著力培養造就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的“新農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