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正式批復!福建莆田何以入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10月10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於同意將福建省莆田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莆田成為全國第142座,福建省第5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莆田建市40周年。
據悉,莆田古稱“興化”“莆陽”,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美譽,是福建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負山襟海、“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造就了莆仙文化的獨特魅力,也積澱了豐富多樣的歷史文化遺存,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跡、星羅棋布的古鎮古村,傳統多元的歷史街區、活態傳承的非遺文化,成為莆田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優勢和有力支撐。
木蘭溪。蔡昊攝
媽祖塑像。蔡昊攝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蔡昊攝
莆田歷史底蘊深厚。據了解,木蘭溪流域距今2萬多年前便有人類活動,自南朝陳光大二年(568年)初置縣,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始筑軍城至今,已有1400多年建制史和1000余年建城史。莆田山水營城和傳統禮制共融的古城選址格局,與興化平原逐水而居的洋田聚落體系構成了莆田“城原一體”的獨特名城特色。
興化平原。蔡昊攝
水上巴士。陳斌攝
莆田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目前全市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3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5個﹔中國傳統村落7個、省級21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2片﹔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0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62處)﹔已公布歷史建筑599處﹔傳統風貌建筑1249處﹔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04項﹔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1項﹔國家級10項。
湄洲島。蔡昊攝
木蘭陂。蔡昊攝
莆仙戲《踏傘行》劇照。蔡昊攝
在莆田,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保存著千年的古堰木蘭陂和古剎南山廣化寺,記錄了歷史的韻味綿延著古老風情。時至今日,以媽祖信俗、莆田木雕、莆仙戲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活態傳承良好,精品項目良多。伴隨著海內外華人的腳步,媽祖文化廣泛傳播到世界49個國家和地區,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和延伸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
媽祖祭典。蔡昊攝
“狀元紅”古荔樹。楊怡玲攝
千年方言莆仙話,宋元南戲活化石的莆仙戲,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的莆田木雕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如珍珠般散落在這片古府新城的土地上。
莆田素有“地瘦栽鬆柏,家貧子讀書”之風尚。據史料記載,這裡有過“科甲冠八閩”的鼎盛時期,涌現出2482名進士、21名狀元、17位宰相、15位莆籍兩院院士。在中國《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中,立傳的莆田名人近百人,超過福建省的三分之一,有著“三世登雲,四異同科”“一家九刺史”“一門五學士”“一朝三莆相”“六部五尚書”等文化奇觀。
蔡襄文化園。蔡昊攝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城市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是沉甸甸的國字號“金字招牌”。莆田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傳承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歷史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利於進一步保護城市歷史文脈,促進莆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賦能城市綠色高質量發展。(陳楚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