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百川東到海,萬山朝九嶷——評粵劇電影《譙國夫人》

2023年10月14日19:5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恩格斯關於未來戲劇理想原則曾有過一個經典的論斷:“具有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同莎士比亞劇作的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的完美融合”。這一論斷,指明了創作一部優秀文藝作品的根本路徑,即是自覺地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正確地認識歷史過程和現實關系,並以充分的歷史感和現實感予以藝術再現,從而達到主題和題材的統一,歷史傾向性與藝術描寫的真實性的統一。

日前在北京舉辦專家觀摩研討會的粵劇電影《譙國夫人》,以冼英的歷史事跡為題材,結合新時代年輕觀眾的審美需要,在兼顧史實的基礎上,展現冼夫人生動細膩的情感細節以及鮮明獨特的人物性格,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偉大女性銀幕形象,可謂很好地踐行了恩格斯的這一評價。

生逢偉大的時代,身處壯闊的歷史,文藝何為?隻有眼納千江水、胸起百萬兵,從歷史的靜水流深中照見時代的波瀾壯闊,在喧囂的信息洪流中探尋歷史運行的規律,勘察世代變遷的奧秘。《譙國夫人》的時代背景,可謂黑暗而混亂。冼英所屬的嶺南百越仍屬偏遠地區,苗俚瑤等少數民族混雜而居、各民族間戰亂不斷。電影就從這硝煙彌漫、紛爭四起開場,繼而串聯起俚族少女冼英一生多姿多彩的功勛與事跡。

豆蔻年華,別的少女還在閨房裡織布繡字,冼英便縱身躍馬,繼承父親遺志、平息內部戰亂、領導族人推行漢化,這是剛強不阿的俚人大首領“冼英”﹔當時戰亂四起,生民涂炭,結交忠義之士,組成勤王之師,經過連年苦戰,消滅了亂臣侯景,並協助陳霸先建立陳朝,這是以身許國、一身鎧甲的民族女英雄“冼英”﹔態度堅決,排除壓力,主動提出與馮保的異族聯姻,兩人厮守終身、絹蝶情深,這是明大義、幼賢明、有操守的大女子“冼英”﹔婚后二人共治高涼郡,教民識字、耕織,傳播先進生產技術,用鐵器農具代替落后的刀耕火種,幫助人民興修水利,用牛耕田,追求“樂樵蘇而不罹鋒鏑”的團結安定,這是尊教化、保安民、守禮節的大首領“冼英”……電影通過對冼英一生多個形象和人生側面的描畫,為觀眾塑造出一位一生致力於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反對叛亂掠奪和貪暴,高瞻遠矚,有勇有謀的女政治家和軍事首領……在電影藝術畫廊中,《譙國夫人》堪稱奉獻出一位當仁不讓的“大女主”,是響亮亮的一首女性英雄人物的贊歌。

從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上看,《譙國夫人》也是一部精雕細琢、經得起觀眾細細品味的好作品。雖然是粵劇電影,但影片對於影像語言的設計、故事情節的營造、打斗場面的構建、戰爭場面的拉排等核心視覺元素,都進行了現代化的處理和改造,給人強烈的藝術刺激。尤其是其中一些武打場面,其精致和流暢程度,絲毫不亞於當下的一些武俠大片。在堅持“講一個好故事、寫一個好人物”的基礎上,影片對於粵劇文化的呈現也是可圈可點。穿插故事中的粵劇唱段深沉、生動、細膩,仿佛雲散雨稍歇后的萬裡晴空,給人賞心悅目、心馳神醉的審美享受。

粵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電影是深受當代觀眾歡迎的藝術形式。《譙國夫人》的最大用心就是用電影展現粵劇表演藝術家的精彩表演,通過電影鏡頭拉近觀眾與劇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距離。她不僅是一出精彩的粵劇,同時還是電影人用創新的電影形式講述譙國夫人精彩紛呈的歷史故事。戲曲主要是演員精湛技藝的非物質形式,電影更多的則是含有物質特性的技術形式,這兩種表現方式創新性的交織必然會產生強烈的藝術生命力,給觀眾帶來震撼級的美好享受,這就是《譙國夫人》這部電影的藝術創作追求。

總而言之,《譙國夫人》將粵劇和電影的優勢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刻畫了“巾幗英雄第一人”冼英這位偉大的女性,突出強調了中華統一的重要性、危機選擇的歷史性、深明大義的英明性、為民福祉的永恆性,不失為當下戲曲電影大觀園中的一朵奇葩。觀眾有幸通過《譙國夫人》,在歷史長河與時代律動中,感受著生生不息的中華文脈,體會著心向祖國的深厚情懷。冼夫人在國運動蕩、徑流百出之時以“仁”待人,以“德”服眾﹔待到盛世之時又似百川東到海,萬山朝九嶷,《譙國夫人》為后人永遠留住了“嶺南聖母”的瑰麗風採。(康岩)

(責編:關喜艷、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