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高質量發展“區”動力——

福州長樂:“縣→市→區”千年蝶變  向海圖強赴“時代之約”

葉青卿
2023年10月16日08:5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長樂建縣。

長樂,取自《詩經》中的“長安久樂”之義。

那時,作為閩地“州府”的福州海陸發達,隸屬於福州的長樂,涉彼狂瀾、若履通衢,簡稱“航”。寥寥一個“航”字,道不盡長樂與大海、與遠洋、與世界交融千年的淵源。

公元1405年,經過數月囤糧備貨,一支兩萬多人規模的巨大船隊從長樂太平港啟程,駛向蔚藍的深海。從此,長樂成為鄭和七下西洋的舟師駐泊基地和開洋起點,開創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航線最遠的航海記錄,開啟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巔峰時代。宋元時期,長樂已是商貿繁華之城,在中國航海史上熠熠生輝。

福建長樂鄭和史跡陳列館裡的鄭和雕像。人民網 葉青卿攝

福建長樂鄭和史跡陳列館裡的鄭和雕像。人民網 葉青卿攝

太平港伺風開洋,屹立於長樂鄭和公園的聖壽寶塔巍峨依舊。曾經的航標塔,見証著長樂先人下南洋、赴西洋的闖勁和拼勁。一眼千年,太平港已留在聖壽寶塔的歷史凝望中。如今,千萬噸級大港鬆下港已然成為長樂向海發展、向海開放的“明星級”地標。

以海為途,拓海而興。“海濱鄒魯”“文獻名邦”“華僑之鄉”“草根工業”發源地……一個個別稱是長樂向海圖強的印記。

1994年2月18日,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長樂撤縣建市。

2017年11月6日,長樂撤市設區,開啟福州“第六區”新時代。

福州市長樂區風景如畫。姜亮攝

福州市長樂區風景如畫。姜亮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樂經濟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435.08億元,飛躍至2022年的1218.08億元,年均增長9%,連續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區,助力福州實現從濱江城市向濱江濱海城市的歷史性跨越。

從“縣”到“市”再到“區”,一字之別卻是長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文脈“厚” “厚”在積澱

“如果當年就有社交平台,那鄭振鐸的‘朋友圈’實在太耀眼了。李大釗、胡適、老舍、郭沫若、冰心、茅盾、巴金、葉聖陶……幾乎同時期大部分的文豪都是他的摯友。”在長樂區博物館,講解員歐陽翠瓊正在介紹長樂籍社會活動家、文學家鄭振鐸。

這個國家二級博物館位於長樂區航城街道愛心路,展陳了《一代才華鄭振鐸》《長樂歷史大關》《楹聯館》等珍貴史料,其中以閩江出土的海絲文化瓷器最具特色。隔路相望的就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基地冰心文學館,長樂正是冰心先生的故鄉。

長樂區博物館是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福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州市青少年德育基地。人民網 葉青卿攝

長樂區博物館是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福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州市青少年德育基地。人民網 葉青卿攝

“‘杏林春暖’漢代名醫董奉、‘珠算鼻祖’明代數學家柯尚遷、制定‘清規戒律’的懷海禪師、福建第一位狀元林慎思等等,他們都是長樂人。”提起長樂名人,歐陽翠瓊如數家珍,“長樂人才輩出,歷代有11個狀元、955名進士。”

據了解,長樂是承接“八姓入閩”和歷次中原望族南遷的重要區域。中原望族“衣冠南渡”,將中原地區先進的文化理念和生產生活方式帶到長樂,改變了當地先民以舟為家、居無定所的生活狀態,科教理念和工商意識在長樂覺醒、萌芽、壯大。

長樂“千年府第街”和平街有近百座古建筑,至今保護完整、修繕如舊﹔和平街西關天后宮是清代天后宮建筑規制文物,亦是福州水運發展史、鄭和下西洋在長樂駐泊地的歷史見証﹔梅花古鎮斑駁的城牆,仿佛訴說著抗倭名將林位的壯舉﹔琴江滿族村是福建省最大的滿族聚居村,至今依然保留著雍正時期“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的建筑群,延續著滿族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是一座城的靈魂,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

位於長樂老城區的和平街有“長樂三坊七巷”的別稱。人民網 葉青卿攝

位於長樂老城區的和平街有“長樂三坊七巷”的別稱。人民網 葉青卿攝

1400年的積澱,長樂枕山襟水,文脈賡續,孕育了獨具特色的海耕文化、筆耕文化、士紳文化。“山海民生”“閩海門戶”“航海搖籃”只是滄海一粟,卻也勾勒出了長樂建縣1400年的文明進程中所創造的壯麗篇章。

“長樂的文脈是寶庫,是我們長樂人的根。”長樂區相關領導表示,“要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通融,延續千年積澱。”

華僑“拼” “拼”在全球

一座城的歷史,其實就是“人”的故事。

依海而居、賃海而市、向海而為,長樂的故事和“海”息息相關。千百年來,長樂人以“大愛開明”的胸襟和“能拼會贏”的闖勁,從長樂百裡海岸線出發,征服大海,走向世界。

地處長樂區北端的猴嶼鄉,轄有4個行政村、3個自然村,在3.8萬的總人口中,港澳台胞和旅居海外的華僑約有3.3萬人,常住人口僅為0.5萬人。

“猴嶼鄉的華僑比長樂其他地方的華僑要更早出國。”猴嶼鄉黨委書記林俊成說道,“當年隨鄭和下西洋出國的,很多都在東南亞定居。19世紀中葉,長樂掀起‘移民潮’,猴嶼人靠‘四把刀’闖天下。”

長樂區猴嶼鄉黨僑同心館展陳著猴嶼華僑創業的“四把刀”。人民網 葉青卿攝

長樂區猴嶼鄉黨僑同心館展陳著猴嶼華僑創業的“四把刀”。人民網 葉青卿攝

剪刀、理發刀、菜刀、瓦刀,這是猴嶼華僑海外創業的“四把刀”。“長樂人會吃苦,很拼。”猴嶼鄉黨僑同心館講解員林英志說,“初生代猴嶼華僑在國外開裁縫店、理發店、飯店,還有的當建筑工人,就這樣一點一滴積累了‘第一桶金’。”

改革開放以后,長樂人通過自費留學、勞務輸出、團聚移民、技術移民等途徑,繼續邁開打拼世界的步伐。如今,“四把刀”已載入史冊,取而代之的是“三師”(醫師、律師、工程師)和“三家”(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

愛國愛鄉、情系桑梓。“建校舍、蓋祠堂,捐資助學、修橋修路,甚至捐建鄉鎮基層辦公場所,隻要家鄉、祖國有需要,長樂籍華人華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林俊成說道。

長樂區華僑博物館由長樂籍華人華僑捐建。人民網 葉青卿攝

長樂區華僑博物館由長樂籍華人華僑捐建。人民網 葉青卿攝

由華人華僑捐建的長樂區華僑博物館,展陳了千百年來長樂人出國創業的艱苦歷程和歷久彌新的赤子情懷。“長樂人的骨子裡就是想當老板,到哪裡都一樣。出國打工幾年攢錢了,就會想著創業干事。”長樂區僑聯副秘書長林佳介紹,“海外的長樂商會、長樂公會在當地都頗具影響力,幾代定居在外的華僑,他們的后代或許不會說普通話,但一定會說福州話,不會忘了長樂是他們的‘本’和‘根’。”

僑鄉長樂,吳航驕子,建功異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僑務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僑務工作是黨和國家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工作,始終與國家發展大局息息相關,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

據不完全統計,長樂區共有海外鄉親75萬人,人數基本與長樂常住總人口持平,分布在世界五大洲、96個國家和地區。他們與所在國人民友好相處,融入當地社會,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為促進中外經貿合作共贏發展,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長樂力量。

草根“旺” “旺”在紡織

“我是做銷售出身的,什麼東西我都賣得出去。”福建省金綸高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寶佑自信地說,“長樂的企業家,膽子大、能吃苦,大家抱團取暖,生意擠著做才能越做越大。”

自1982 年進入紡織行業,“從小窮怕了”的鄭寶佑抓住了改革開放之初的市場機遇,將民間籌資幾萬元創辦的小紡織廠轉型成長樂第一家生產滌綸短纖維和滌綸長絲的紡織上游企業。如今,企業年產量已超百萬噸,年產值超百億元,已成為中國滌綸絲重要生產基地,是福建省乃至全國專業生產差別化化學纖維行業的“航母”,連續6年蟬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等榜單,2023年首次入圍中國企業500強。

曾經的“紡織小作坊”,如今已成為規上企業。人民網 葉青卿攝

曾經的“紡織小作坊”,如今已成為規上企業。人民網 葉青卿攝

家庭小作坊升級蛻變為“鏈主”企業,這是長樂很多民營企業的發展之路。

從一根尼龍繩起步辦起蚊帳廠的陳建龍,堅守實業三十載,四年三次跨國收購,恆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申控股)已掌握全球己內酰胺“話語權”,在全球擁有44家分公司,除化纖產業外,業務涵蓋化工、新材料、地產板塊,穩坐全球錦綸行業龍頭。

在恆申控股廠區,紡織工人忙碌調度“金梭銀梭”的場面早無影蹤,偌大的車間,轟鳴的紡織機器在不間斷工作,數控機器人穿梭自如,機械臂“一臂抵數十人”……曾經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迭代新生。

“‘端到端’的數字大腦,實現企業數字化管理。我們用大數據賦能大工業,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生產,開創了化纖類垂直供應鏈資源整合運營平台。”恆申控股有關人士如是說。

長樂現代化紡織企業車間已難覓紡織工人的身影。人民網 葉青卿攝

長樂現代化紡織企業車間已難覓紡織工人的身影。人民網 葉青卿攝

據了解,目前長樂的紡織企業超過1300家,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長樂這片“無棉之地”卻將紡織業打造成超兩千億的產業集群,制霸全國紡織工業版圖:全國最大的錦綸民用絲生產基地,佔全國產能的1/3﹔全國最大的經編花邊面料生產基地,佔全國產能的60%﹔全國最大的化纖混紡紗生產基地,佔全國產能的50%。

曾經的“草根工業”,如今已成為“參天大樹”。敢拼會贏的長樂人鉚著一股勁兒讓長樂躋身全國縣級紡織產業三強,成為“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全國紡織模范產業集群”“全國紡織行業創新示范集群”“中國經編名城”“紡織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示范地區”“全國超千億產值紡織產業集群地區”。

來自長樂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的數據統計顯示,2022年,長樂規上紡織業實現產值2574.48億元,佔全區規上工業經濟總產值的70.7%。從“制造”到“智造”,這是中國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長樂樣本。

百業“興” “興”在數字

江海興,則福州興。

1993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高瞻遠矚地指出,“福州在大踏步邁向新世紀的進程中,首先要有一個立足於科學、切合於實際的長遠的戰略設想,才能使福州的改革開放事業譜寫出最宏壯的樂章”。《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 (簡稱“3820”戰略工程) 為福州擘畫了美好藍圖,建設“閩江口金二角經濟圈”和“海上福州”成為“3820”戰略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協同推進。

長樂,恰恰位於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

一張藍圖繪到底,沿著“東進南下,沿江向海”城市發展思路,在長樂撤市設區的同年,福州新區濱海新城在長樂區“畫了一個圈”,成為創新高地、開放門戶、宜業家園、生態綠城。

“才幾年的光景,這裡就完全變了樣。”來自青海的小馬於2018年起在濱海新城工作,“當時隻有幾棟樓,現在的數字產業園區大了好幾倍。”

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和數字中國會展中心。福州市長樂區委宣傳部供圖

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和數字中國會展中心。福州市長樂區委宣傳部供圖

大數據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競相發展,長樂以全域濱海的理念推動發展。國家醫療大數據中心、國土資源大數據應用中心、國家旅游大數據分中心、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海峽光纜一號”等龍頭項目紛紛落地,東湖“三創園”加速推進,成為濱海新城發展的動力引擎。

乘著數字中國建設的“東風”,濱海新城吸納了中電數據、貝瑞基因、數字雲、網龍網絡、湛華科技、達華智能等眾多知名數字企業入駐。位於濱海新城的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成為福建省集中度最高、規模最大、標准最高的數據中心。截至2023年3月,園區已累計注冊915家企業,注冊總資本約659.95億元。

長樂區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融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和“數字福建”“數字福州”建設。自2018年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落戶福州起,坐落在濱海新城的數字中國會展中心連續多年承辦分會場活動。2022年,長樂吸引5000多名數字經濟產業人才就業創業,2022年數字經濟規模突破700億元,爭當全省數字經濟第一區。

古有“珠算鼻祖”遠名揚,今有“數字經濟”立潮頭。從算盤到計算機,以“數”興業的“長樂之歌”蓄力千年而愈發氣勢磅礡,實現產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

福州新區濱海新城。陳捷陽攝

福州新區濱海新城。陳捷陽攝

從“縣”到“市”再到“區”,走過1400年后的今天,長樂海港、空港、鐵路港、公路港、信息港“五港齊聚”。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升級擴容至國際樞紐機場,鬆下港建設國家級物流中心和國際郵輪港,軌道交通、鐵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機場、港口等組成的立體交通體系加快構建。

作為福州新區的核心區,長樂是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自主創新示范區、海絲核心區、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五區疊加”,數字引擎是推動長樂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

驅動力亦是“區”動力,長樂是福州邁向現代化國際城市的重要“區”動力。

福州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長樂區委書記張帆表示:“長樂作為‘沿江向海’的前沿陣地、福州未來經濟發展的先鋒地區,發展正當其時、恰逢其勢,將用足用好‘多區疊加’‘五港齊聚’政策優勢,以更大手筆、更大力度,全域推進新區新城建設,推動九大片區優勢互補、齊頭並進,持續在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等方面取得更多實質性進展。”

奮楫逐浪,筑夢遠航。浸潤在海納百川、尚新圖變、四海一家、人海共生的海洋文化中,長樂人將秉承“大愛開明、敢拼會贏”的長樂精神,向海圖強赴“時代之約”,抒寫新時代的長樂篇章。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