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城長”20年:從“一條路”到海陸空立體化綜合大交通格局

看廈門翔安發展20年,需要一張全景圖。2003年的廈門地圖上,翔安412平方千米的土地上除了大片大片的胡蘿卜田,幾乎是一片空白:建成區為6%,全區隻有一條新店到馬巷的路可以稱為路。
城興,首先要路通。20年后的翔安,出現了這些變化——
翔安大道。翔安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2004年9月8日,翔安大道一期全線貫通。翔安終於有了一條貫通南北的經濟大動脈。據了解,整個翔安大道共12車道,寬120米,是廈門乃至全省最寬的道路。此后,路網開始延伸。路網、市政等專項規劃建設進展迅速、步履不停,海翔大道、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劉五店滾裝碼頭、翔安隧道、翔安東路等一批重點市政項目加速建設。
翔安隧道。翔安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2010年4月26日,國內首條跨海隧道——翔安隧道正式通車,大幅縮短翔安與廈門本島的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10分鐘連通廈門島與翔安,翔安距島內僅需8.69千米路程。從原來到廈門島需要2小時的最遠的交通死角,一舉成為出島后的一線區域,如織的車流、人流朝著翔安奔涌而來,讓這片曾經靜寂的土地變得熱鬧。
海翔大道。翔安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2016年1月13日,海翔大道(翔安段)及其東延伸段主線順利通車。至此,海翔大道主線基本實現通車,翔安區東西走向的“交通主動脈”基本打通。
濱海東大道。翔安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2018年1月5日,濱海東大道(同安大橋至大嶝大橋段)實現全線貫通,大大加快了翔安西部到達島內和廈門翔安機場的時間。
地鐵3號線蔡厝站。翔安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1年6月25日,廈門地鐵3號線(廈門火車站-蔡厝站)開通,翔安進入地鐵時代,開創了廈門軌道交通的網絡化運營新時代,快速串聯起廈門本島和翔安新城,助力廈門形成“中心放射 環灣發展 空鐵聯運”的海灣型城市生態網絡。
翔安大橋。翔安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3年1月17日,歷經三年建設,福建省首座預制裝配化跨海大橋——翔安大橋主橋正式通車。值得一提的是,翔安大橋是福建省一次性投資額最大、整體橋面最寬、跨海段採用鋼箱梁最長、下沉式隧道最長的橋隧綜合跨海通道工程。大橋通車后,進出廈門島最快隻需5分鐘。
溪東大橋。翔安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3年4月20日,廈門翔安機場片區重要交通項目溪東路正式通車,從此蓮河片區進出大嶝島的路程實現了“截彎取直”,市民進出大嶝島縮短至10分鐘。該項目起自翔安南路,終於機場快速路南段,全長6.05公裡。其中,長1.38公裡的溪東大橋是福建省首座、廈門唯一採用上下層結構,即上層為機動車道,下層為非機動車道的跨海大橋。作為廈門翔安機場綜合交通集疏運體系“兩高兩快”中重要一環,溪東路串聯起翔安南路、濱海東大道等市域重要橫向快速路,並接入機場快速路,直通機場航站樓。
南港特大橋。翔安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天風浩蕩,極目海天一色。在翔安大嶝島的東南海濱,廈門翔安機場、廈門軌道交通3號線翔安機場站、4號線翔安機場站正快速地展開建設。投資536.85億的廈門翔安機場是國家批准的重要的國際機場、區域性樞紐機場和兩岸交流門戶機場。根據規劃,到2025年,這裡將建設兩條近距平行跑道,航站樓面積約55萬平方米,陸側配套設施約4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年旅客吞吐量預計達4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0萬至80萬噸,將成為我國最大的單體航站樓之一。而連接翔安新店和大嶝的南港特大橋,是翔安機場快速路上唯一的跨海大橋,也是翔安機場快速路整個項目最早開工的標段。
高起點謀劃、高標准推進、高質量落實,經過20年“城長”,翔安如今已構建出了“三縱六橫”的快速路網系統,形成了海陸空立體化綜合大交通格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