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航海裝備大會閉幕——
追逐海洋夢想 促進交流互鑒
潮涌閩江畔,門納萬千客。10月12日至15日,由福建省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聯合主辦的2023世界航海裝備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航海領域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和行業代表共聚福州,展示世界航海裝備領域的先進技術和成果,圍繞技術創新、裝備制造、產業合作、文化交流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
尖端科技,推動技術創新
走進2023世界航海裝備大會新時代十年成果展,“愛達·魔都號”大型郵輪、“長恆”系列液化天然氣船等模型,彰顯中國在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大型絞吸挖泥船“天鯨號”、“海燕”水下滑翔機等一眾裝備產品,展現中國高校在航海裝備領域的創新能力和研發實力﹔以半潛式大型智能化深海養殖裝備“海洋漁場一號”、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台“深海一號”等為代表的新型海洋工程裝備,呈現中國深遠海養殖、海洋新能源、海洋旅游業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系統創新。
“塑料也能用來造船嗎?”不少參觀者在中國海洋裝備博覽會寧德未來展台前駐足,由寧德未來船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的聚乙烯船艇用塑料代替玻璃鋼、橡木等傳統船隻制造原材料,不僅結實耐用,而且出海距離得到進一步提升。
作為大會的同期活動,中國船舶集團主辦的中國海洋裝備博覽會設置數智科技裝備展區、海工裝備展區、海洋漁業裝備展區、航運物流及裝備展區等展區,吸引了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45家企業參展,覆蓋海洋裝備上游研發設計、中游制造生產、下游應用及服務等全產業鏈。
據統計,中國海洋裝備博覽會落實交易簽約金額436億元,意向成交金額180億元,涉及臨港項目、海上牧場、綠色能源、海洋漁業裝備等。同期舉辦的福建省海洋經濟產業合作創新發展大會共對接簽約項目170項、總投資超2000億元,涵蓋海工裝備、海洋信息、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新興產業領域。
綠色發展,智能化引領潮流
福建福安,中國傳統造船基地,曾以船業“拆、改、建”技術而聞名。從小在廢舊船艙裡長大,跟著父輩拆船、造船30多年的鄭振貴,如今帶著泰和船業來到大會參展。
“看!這就是我們的新產品‘雙體帆船’,主供旅游休閑,船體輕盈,風能、太陽能均能提供動力,還可搭載新能源電池組,在近海旅游中應用前景廣泛。”鄭振貴說,今年初開始建造的新能源雙體帆船,為泰和船業注入了新活力,“不少客商要了我們的產品資料,意向訂單已經達成了幾筆!”
鄭振貴的話,折射出福建省造船工業的轉型升級——初步形成涵蓋研發設計、總裝建造、“三電”系統研制、運營配套、船舶應用的電動船舶全產業鏈。
目前,福建全省已落地電動船舶示范項目11型53艘,涵蓋江河湖海等應用場景。
海洋裝備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大會上,堅持綠色發展、強化技術創新驅動和數字賦能,成為在場船舶產業鏈供應商的共識。“綠色航運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之一,發展電動船舶是推動航運減排的重要抓手。”武漢理工大學交通與物流工程學院副院長袁成清在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專題論壇上表示。
以海為媒,文明交流互鑒
作為2023世界航海裝備大會的分論壇之一,世界海洋文明交流互鑒論壇在福州馬尾中國船政文化城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200余名海洋文化研究者以海為媒,尋找共識、交流互鑒、互動互融。
在主題演講環節,與會嘉賓從航海裝備發展歷程與海洋文明發展軌跡結合的視角,聚焦南洋閩商海上貿易史等與福建相關的世界海洋文明交流互鑒典型案例,交流探討海洋文明研究成果與思考。
“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有一艘古帆船名為‘卡蒂薩克號’,曾在1871年造訪福州,船上的貨物正是由閩江口岸輸送的武夷山茶葉,茶葉直接參與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論壇上,英國格林尼治皇家博物館卡蒂薩克館館長、策展人路易斯·馬可法萊恩回顧了這樣一段歷史,引起與會嘉賓的共鳴。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9日 第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