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絲”起點這十年: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額約4.4萬億元

人民網福州10月19日電 (記者林曉麗)在過去10年,福建累計對95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項目近1400個、投資總額近200億美元﹔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進出口總額約4.4萬億元。今年1月,中印尼、中菲“兩國雙園”獲國務院批復,分別在福州和漳州加快建設……一串串數字、一個個印記,彰顯著“海絲”核心區綻開的經貿合作“繁榮之花”。
千年前,古人筆下“雲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的刺桐港萬國來商,福建泉州成為繁盛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跨越千年,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發祥地”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始終保持著獨特的優勢。
在近日召開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暨“海絲”核心區建設成就新聞發布會上,福建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一級巡視員詹晨輝提到三點,他說,福建實體經濟強勁,產業體系完備,配套能力較強,與東盟、中東、中亞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具有垂直分工的產業聯系,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不可或缺,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北連長三角,南接粵港澳,面向台灣,背靠中西部廣闊腹地,在國內大循環中發揮著銜接、貫通的作用,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通道﹔是中國最早對外通商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也是著名的僑鄉和港澳同胞祖籍地,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力量。
今年7月,一艘“絲路海運”電商快線“海豐蛇口”駛入廈門海天碼頭。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今年6月10日,在廈門東渡海天碼頭,“海豐馬尼拉”號貨輪正在開展作業,125個裝有日用品、鞋服等產品的電商貨櫃被運至貨輪,隨后該輪順利駛向菲律賓馬尼拉港,標志著國內首條“絲路海運”電商快線正式開通一周年。
這條通達世界的“海上通道”備受關注,其誕生要追溯到五年前。2018年12月24日,“絲路海運”在福建成立,首批16條“絲路海運”命名航線發布。2022年6月,國內首條“絲路海運”電商快線在廈門港開通,該航線從廈門至馬尼拉僅需2天航程,開通一年集裝箱吞吐量完成3萬標箱,總貨值超100億元。
在隨后的時間線裡,“絲路海運”功能不斷延展,“朋友圈”也日臻擴大:截至目前,全球已有317家企業和機構加入“絲路海運”聯盟,命名航線達116條,聯通43個國家和地區的131座港口。
絲路通達世界,通達民心。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近日發布的《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中,記錄著“一株草”的故事。這株草,就是菌草。
菌草技術誕生於福建,播撒在全球各地。“‘菌草的故事’是人民擺脫貧困的故事,是中國貢獻世界的故事。”福建農林大學副校長鄭寶東說,“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的菌草技術成為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之一,已傳播到100多個國家﹔先后舉辦了333期國際培訓班,培訓學員13990人次﹔在17個國家建立示范基地﹔建設太平洋島國區域中心﹔為12個國家培養27名菌草專業的碩、博士留學生﹔為數十萬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增強了共建國家的減貧能力和民生福祉,被譽為“致富草”、“幸福草”。
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既是機遇當前,也是使命在肩。詹晨輝表示,福建將全面提升“海絲”核心區建設能級,充分發揮“海絲”核心區先行示范作用,讓“帶”連得更順、“路”走得更通,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