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廈門翔安建區20年:工業立區勇開拓  產業強區提能級

2023年10月19日10:50 | 來源:廈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工業立區勇開拓 產業強區提能級

位於翔安的天馬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是國內最大、最先進的AMOLED單體工廠。

位於翔安的天馬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是國內最大、最先進的AMOLED單體工廠。

20年來,廈門市翔安區從曾經的“風頭水尾”農業區蝶變為名企滿園的工業強區——以“工業立區”既定思路勇闖開拓,又以“產業強區”的戰略思維提升能級,從而帶來了突破性變化,產業發展持續實現新躍升,為城區高質量發展積蓄了強大的后續動能。

站在20年的節點上審視:更多創新力量的加入和營商環境的進一步提升,為翔安未來產業發展插上了一對翅膀,振翅高翔!

關鍵詞 工業 產業

煉成“中國工業百強區”

2022年2月,作為廈門投資最大的單體高科技制造項目,廈門天馬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天馬顯示科技”)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首批柔性AMOLED產品在翔安出貨,一舉刷新業內新產線達成交付速度的新紀錄。

無論是“首批”還是“刷新紀錄”,近年來,類似這樣的描述在翔安的工業領域已經屢見不鮮。在翔安建區后的起步發展中,“工業立區”是始終堅持的戰略。建區伊始,輕工食品、光電、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加快集聚發展﹔“十一五”期間,就確立了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格局,重點發展輕工食品、光電、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

一組數據也佐証了堅持“工業立區”的成果:翔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從建區之初的21家發展到現在的536家﹔20年來,相繼引進一系列重大產業項目包括友達光電、冠捷科技、宸鴻科技、電氣硝子、ABB、聯芯、天馬、中創新航等,並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加速集聚成群﹔規劃總面積達到11.88平方公裡的巷北、市頭、銀鷺、內厝四大工業集中區,成為翔安工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翔安(銀鷺)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約1.21平方公裡,主要依托銀鷺集團發展食品產業集群以及輕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2022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9.8億元﹔翔安(巷北)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約8.44平方公裡,以高投資強度、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低污染、低能耗的電子電工配套、紡織服飾、倉儲物流等多種產業協同發展,2022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8.4億元﹔翔安(市頭)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約1.07平方公裡,重點發展電子信息、電力電工、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2022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0億元﹔翔安(內厝)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約1.2平方公裡,計劃建設集倉儲、專業市場、配送物流業、物流信息服務及商務服務業為一體的現代物流中心。

去年,翔安區入圍“2022年中國工業百強區”。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唯有構建起一個現代化的產業體系,才能為全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經過多年的思考、調整和發展,翔安區圍繞廈門市產業布局,立足發展實際,展望未來產業方向,正在著力構建“4+3+3”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提升平板顯示、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機械裝備制造等4個傳統優勢產業﹔加速發展生物醫藥、航空臨空、海洋高新等3個特色重點產業﹔提前布局旅游會展、文創體育、數字經濟等3個新興潛力產業。

翔安產業高度集群化所產生的強大吸附力,讓更多相關企業落戶在火炬(翔安)產業園區,加速產業配套和完整產業鏈的形成。以友達光電、宸鴻科技、冠捷顯示等企業為代表的平板顯示企業群,形成重要的國家級液晶電視研發生產基地和全球領先的觸控產品研發生產基地。以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領域為例,翔安已形成一條半導體照明產業鏈:覆蓋上游LED芯片的切割和封裝(代表企業:晶宇光電、開發晶照明)、下游的半導體照明應用(代表企業:強力巨彩、龍勝達等),還包括IC設計(代表企業:英諾爾電子)、晶圓制造(代表企業:聯芯集成電路、原子通電子)、供應鏈(代表企業:弘信電子)等環節。

平板顯示、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機械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重點產業鏈群中,目前已擁有2條500億級產業鏈,翔安也已經成為福建省最大的光電產業基地、廈門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2022年,翔安區平板顯示產業產值達672.2億元,佔全市的44.8%,已經成為全市千億產業鏈條的中堅力量﹔中創新航2022年實現產值突破百億,待三期全部建成后產能可達60GWh(億瓦時),將助力廈門新能源產業鏈進一步做大做強。

關鍵詞 平台 創新

新老平台集聚 釋放發展動能

今年5月剛剛竣工驗收的延江股份高端醫衛新材料產業化項目,佔地6.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5.4萬平方米,包含8棟廠房、智能化倉庫、研發樓等樓體——這些都位於翔安(內厝)工業集中區內,也意味著延江股份的研發中心已經確定在翔安。

廈門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繼華表示,之所以選擇翔安,是因為他對翔安發展很有信心,“無論是園區還是周邊的村庄,都在變好。”他認為,良好的配套更利於延江股份吸引更多的技術人員加入。顯然,蓬勃發展的工業集中區已成為翔安產業飛速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成為吸引企業入駐的重要原因。

坐落於翔安大道西側的翔安數字經濟產業園,是福建省首個數字經濟產業園——位於翔安核心區域的這個新園區,三期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作為翔安區建區以來第一個區屬主導產業定位明確集中的園區,核心組團“健康翔安智谷”主動布局大健康大數據產業生態,是全區健康醫療產業發展孵化的重要載體和平台。

截至2023年9月,園區已注冊落地企業逾750家,注冊資本金超300億元。落地企業包括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成果轉化平台——廣州呼研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廈門聯合呼吸健康研究院”、 上海復旦大學產學研轉化項目“復旦-琺贊”噬菌體聯合實驗室項目和研發癌症新生抗原療法的上市后備企業“勁威生物”等一批醫療大數據運用、醫療人工智能、醫療大健康領域的優質企業。

除了目前已有的平台外,包括航空新城、東部體育會展新城、同翔高新城(翔安片區)、廈門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廈門科學城(蓮河片區)這五大產業發展平台也都在加快建設,將為翔安區產業新一輪跨越式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和載體。其中,廈門市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還是福建省唯一的海洋高新產業園區。

翔安數字經濟產業園是全省首個數字經濟產業園,也是全區健康醫療產業發展孵化的重要載體和平台。

翔安數字經濟產業園是全省首個數字經濟產業園,也是全區健康醫療產業發展孵化的重要載體和平台。

持續創新發展 驅動引擎加速

如何為未來積蓄動能,實現可持續的長久發展?這一直是翔安在構建產業體系過程中著重思考的問題,而今,當前的最優解是創新。

一組數據可以看出翔安付出的努力:設立總額30億元規模的產業引導母基金,重點關注醫療健康、大數據、創新藥、新型醫療器械、人工智能等行業,打造區域經濟新增長點﹔“十四五”以來,翔安全社會研發支出佔GDP比重達3.4%。

另一組數據則能看出努力的成果:翔安如今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1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9家、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86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

創新,已逐漸成為產業體系構建中的關鍵詞。創新實驗室的加入,讓產學研的交流合作更加緊密,成果也更加豐碩。翔安轄區內的嘉庚創新實驗室是福建首批四家福建省創新實驗室之一,以落地產業化成果為主要任務,明確布局高效能源存儲、低碳能源系統、未來顯示技術、先進材料、儀器裝備網絡、國家能源智庫等研發方向。實驗室通過自主孵化、聯合開辦、技術入股方式成立產業化公司18家,與寧德時代、三安光電、華商國際等50余家企業單位廣泛開展合作。

離廈門大學翔安校區不遠處,是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翔安創新實驗室。實驗室圍繞生物醫藥科學與技術的創新、轉化和產業化,持續進行生物醫藥相關的基礎科學、底層技術、應用技術、轉化技術攻關,研發疫苗、檢測試劑和醫療器械、治療藥物等創新產品。

由翔安創新實驗室團隊牽頭研發的國產首個二價宮頸癌疫苗,已在國內上市並通過世界衛生組織PQ認証,2022年首次突破百億元銷售額﹔還有全球首個戊肝疫苗、首個國產HPV疫苗、全球首個新冠總抗體檢測試劑、全球首個艾滋尿液自檢試劑、全球首個鼻噴流感病毒載體新冠疫苗……這裡,已被外界譽為是我國生物醫藥領域產學研合作的典范。

規劃總面積達11.88平方公裡的工業集中區是翔安工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圖為內厝工業集中區。

規劃總面積達11.88平方公裡的工業集中區是翔安工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圖為內厝工業集中區。

關鍵詞 營商環境

政策再加碼 加大扶持力度

對落戶翔安的企業家來說,不少人對翔安的營商環境從來不吝於贊美之詞,還有不少人願意身體力行,成為翔安的“招商顧問”,為翔安“代言”。

近年來,翔安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上陣,為企業“直播帶策”。

翔安區還專門建立了“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同時成立區級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小組,將營商環境工作納入績效考核范疇——2020年、2021年營商環境績效考核,翔安區均位居廈門市第一。

在政策支持方面,翔安區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並高效落實一攬子政策措施,如提供購(租)房補貼,精准定位不同群體的人才提供購(租)房補貼,強化安居保障,讓人才住有所居。扶持政策的加碼,讓人才有了更好的歸屬感和安全感,“要讓人才在這裡工作、居住都順心,沒有后顧之憂。”翔安區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

服務做加法 讓企業少跑腿

在服務企業方面,翔安區不斷在各個層面做“加法”,讓企業少跑腿。

翔安區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全流程網辦事項佔比由58.29%提升至100%,全事項實現了“零跑動”﹔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共推出 64 項“一件事”集成服務套餐(不涉及工程領域),便利企業辦理。此外,服務的觸角還延伸到了企業身邊,中心依托翔安產業園服務中心設置“審批服務E站”,將政務服務直通車開進數字經濟產業園。

稅費服務方面,翔安區將業務辦理集成在“稅收醫社保e體機”上,全面進駐各鎮(街)便民中心、產業園區等區域,勾勒出以1個全職能辦稅服務廳為中心、布局9個街(鎮)服務中心站點、向N個產業園區輻射開來的“1+9+N”稅費服務地圖,打造翔安區“15分鐘便民辦稅圈”。

今年,翔安區率先在全市推行個體工商戶登記許可線下業務“全區通辦”服務模式,方便群眾“就近辦”,又讓群眾“少跑路”,同時主動調研、收集企業需求,通過活動構建銀企橋梁,通過政府政策支持、銀行主動作為,幫助企業運用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無形資產獲得融資。

廈門大學侯旭團隊在嘉庚創新實驗室開展創新研討。

廈門大學侯旭團隊在嘉庚創新實驗室開展創新研討。

【產業發展成績單】

●當前,翔安區工業建成面積已達18.7平方千米,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36家,工業總產值達到1786.9億元。

●翔安平板顯示產業鏈已覆蓋玻璃基板、面板、模組、整機等上下游全產業鏈布局,共有規模以上企業37家,2022年實現產值672.2億元。2022年翔安區以平板顯示為核心的電子信息業產值已達863.72億元,有望成為全區首條千億產業鏈。

●半導體和集成電路已初步覆蓋“芯片設計、材料與設備、晶圓制造、封裝測試、運用”等主要產業鏈,共有規模以上企業17家,2022年實現產值108.2億元,總量佔全市的32.8%。

●機械裝備制造,聚焦發展細分領域電力電器以及航空維修制造,共有規模以上企業200家,2022年實現產值562.5億元,總量佔全市的23.6%。

●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動力電池、光伏、儲能等領域。共有規模以上企業45家,2022年實現產值306.4億元,總量佔全市的50.8%。其中龍頭企業“中創新航”產值突破百億,成為現階段廈門最大的鋰電池生產企業。(文/記者 邵凌豐 曾嫣艷 通訊員 葉曉菲 圖/記者 王火炎 黃嶸 林銘鴻)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