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福州閩清縣推出這份紅色攻略

2023年10月20日14:18 |
小字號

為持續強化理論武裝,進一步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福州市閩清縣重磅推出主題教育現場教學點(9個)及8條黨性教育紅色路線,供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前往調研參觀、領學共學。

閩清縣主題教育現場教學點

梅城印記歷史文化展示暨黨員政治生活館。

梅城印記歷史文化展示暨黨員政治生活館。

梅城印記歷史文化展示暨黨員政治生活館位於梅城印記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清代古厝“吳厝裡”內,下設歷史文化展示館和黨員政治生活館兩個分館,系閩清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內以展示中國共產黨黨史、閩清革命斗爭史、閩清歷史沿革、閩清核心特色歷史文化、奮進中的新時代為主題,復刻了一系列從古厝中走出的文化印記和紅色印記。

歷史文化展示館分陳閩清歷史沿革、禮樂文化、狀元文化、華僑文化、院士文化、陶瓷文化、古厝文化、祠堂文化、非物質文化等專題展廳。黨員政治生活館則作為閩清紅色印記的微型展示館,展陳興增厝、六葉祠等古厝模型,圖文並茂地展示閩清文廟、天儒中學等古厝民居作為革命據點、地下交通戰、聯絡點在紅色歲月裡的鮮明印記,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基因和內涵。

吳孟超院士館。

吳孟超院士館。

吳孟超院士館位於雲龍鄉后垅村,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福建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福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州市黨性教育現場教育點、閩清縣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其總佔地面積6659㎡,總建筑面積2050㎡,是一處集文化宣傳、愛國主義教育培訓、文藝活動、村民集會、旅游觀展、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場所。

院士館展陳主要分為勵志報國、勇攀高峰、大醫仁心、甘為人梯、回報鄉梓五個部分,分別講述吳孟超讀書報國、學醫報鄉的赤子之愛,執著追求、永不停歇的職業之德,普救天下含靈之苦的大醫之仁,培養人才、甘為人梯的師者之義,弘揚吳孟超院士的“三愛”情懷和“四勇”精神。

上演村革命歷史陳列館。

上演村革命歷史陳列館。

上演村革命歷史陳列館位於金沙鎮上演村,建於2017年,佔地面積約700㎡,共二層。一層共有“紅色上演”“紅色遺跡”兩個展館,分別展示上演村革命斗爭歷史和閩清縣重要革命遺址和革命紀念設施,展陳面積439.5㎡,另設有學習教育紅色講堂,面積261.9㎡﹔二層為“新時代 新上演”展館,全面展現上演革命基點村奮力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措施及成效。

項南舊居暨《抗日救亡》周刊編輯部舊址。

項南舊居暨《抗日救亡》周刊編輯部舊址。

項南舊居暨《抗日救亡》周刊編輯部舊址位於坂東宏琳厝。據史料記載,1937年黃開修、黃開雲兄弟倆在宏琳厝家中創辦《抗日救亡》周刊。1939年初,中共閩江工委指派地下黨員項南、舒誠等到閩清開展抗日救亡活動。項南到閩清后住在宏琳厝,與黃開修一起組建“閩清戰時民眾教育流動工作隊”,創作和排練抗日救亡節目赴全縣各地巡演,影響帶動了當時閩清其他中小學幾乎都組建抗日救亡文藝宣傳隊,全縣抗日救亡熱潮高漲,當時的閩清成為黨領導下的重要抗戰根據地。2012年被列為福建省黨史教育基地,2017年列為市、縣黨史教育基地。

塔庄鎮坪街村(黨建示范點)。

塔庄鎮坪街村(黨建示范點)。

坪街村位於塔庄鎮南部,轄區面積3.6平方公裡,是福建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入選省級“金牌旅游村”。坪街村黨支部創新“黨建+聯盟工作站+項目+服務”模式,建立鄉村振興黨建服務聯盟工作站,成立七家墩農業專業合作社,整合“六清”公園、學習強國園地、書畫研學培訓中心、七疊溫泉等資源,將農民豐收節、體育旅游嘉年華、美麗鄉村旅游季與旅游休閑娛樂、觀光採摘農業、特色康養培訓相結合,帶動當地農家樂、民宿等服務業發展,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省璜鎮前峰村(黨建示范點)。

省璜鎮前峰村(黨建示范點)。

省璜鎮前峰村(黨建示范點)位於省璜鎮中部,面積4.76平方公裡,共有145戶639人,有香糟鴨、檳榔芋、臍橙、油茶等產業。近年來先后獲國家級森林村庄、省美麗鄉村示范村、市鄉村振興中級版試點村等多項稱號等。前峰村創新推行“人人懂、人人動、人人評、人人享”“六清一改”工作機制和評星亮榜制度。探索“33”工作模式,發揮黨委政府、村集體和社會等三方主體在整合農村資源、資產、資金等三資方面的作用。

2019年以來,該村分三步走,創建“六清示范村”,提升村庄環境﹔打造“彩繪網紅村”,引爆客流商機﹔運營“小丫振興村”,推進長效發展﹔由閩清南部偏遠小鄉村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2022年春節期間累計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2022“丫丫節”當天接待游客近2萬余人次。

雄江鎮梅雄村(黨建示范點、橄欖湖創客小鎮)。

雄江鎮梅雄村(黨建示范點、橄欖湖創客小鎮)。

雄江鎮梅雄村(黨建示范點、橄欖湖創客小鎮)位於濱江國道線上,是雄江鎮“三區兩水帶動、雙核驅動、兩線牽動、十二村聯動”全域旅游格局中的核心引擎,是省級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被譽為“水上布拉達宮”和母親河畔風情小鎮。

該村總面積13.55平方公裡,共358戶1052人。村內有臨江而居的親水景觀、姹紫嫣紅的垂直綠化、四通八達的石階磴道、玉帶環腰的濱江棧道,層疊錯落的黃牆紅瓦等特色景觀,組成了雄江的“吉祥五寶”——“彩虹橋”“青雲梯”“美人湯”“綠玉帶”“紅屋頂”。村內發展有創客小鎮民宿、水上牧場、庫區游樂、自然研學、衡水培訓等文旅農旅項目,形成梅雄特有的形態、文態、業態。

伴嶺革命教育基地。

伴嶺革命教育基地。

伴嶺革命教育基地位於桔林鄉伴嶺村,為福建省級離退休干部黨員傳承紅色基因學習教育基地、福州市直機關黨員干部教育基地、閩清縣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點。總佔地面積約1800㎡,由革命紀念館、紅軍食堂、多功能會議室等組成。

其中,紀念館分為紅色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三部分等展廳,講述了1934年,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途經伴嶺,播下了紅色種子。1944年初,中共閩浙贛省委為打通閩北到閩南的地下交通線,選擇伴嶺村開辟革命據點,並在伴嶺三丘田組建中共古田工委,領導古田、閩清邊區開展地下革命活動等一系列革命斗爭史跡。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清縣人民政府授予伴嶺村“革命基點村”牌匾。

義由窯群遺址。

義由窯群遺址。

義窯青白瓷窯群,是福建宋元時期規模最大的青白瓷產地,位於閩清縣東橋鎮義由村和青由村沿安仁溪一帶,連綿約10公裡。其年代上限在南宋晚期,下限為元代。在近20座山頭發現窯爐基址及大量的匣缽和瓷片堆積,100多個古龍窯遺址,義由下崗窯址有2座保存完整的宋元窯。該窯群對研究福建青白瓷系的形成、發展以及與其他窯系的關系,瓷器的外銷等,都具有重要研究價值。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8條黨性教育紅色路線

線路一: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革命精神

黃乃裳紀念館(市級黨性教育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戰時民教流動工作隊隊部舊址(縣文廟)→閩清縣革命烈士陵園(省級黨史教育基地)→梅城印記歷史文化展示暨黨員政治生活館→白河江橄欖種植基地(中國農技協、福建省農技協橄欖科技小院)

線路二:追尋先賢足跡 弘揚梅花精神

吳孟超院士館→后垅美麗鄉村(黨建示范點、院士家鄉、西紅柿之鄉)→中共閩清二都支部舊址→福建學院革命師生抗日救亡活動舊址(白樟明興厝)

線路三:重溫紅色記憶 牢記初心使命

十五都革命紀念館→十五都反擊戰紀念台→攸太村紅色領航主題公園→上演村革命歷史陳列館→墘面村革命歷史陳列館→金沙鎮前坑村黨建陳列室→金沙鎮廣峰村(黨建示范點)

線路四:建設新閩清 奮進新時代

“十一都事變”舊址→王公宮(傳統制陶非遺基地)→“遇見心上蓮”產業園區→佳頭知青文化基地

線路五:重訪抗戰遺址 弘揚民族精神

中共閩清縣委機關駐地舊址(坂中村)→省委地下交通線洪厝裡聯絡站舊址(洪安村)→項南舊居暨《抗日救亡》周刊編輯部舊址(宏琳厝)→三溪上洋美麗鄉村(黨建示范點)→三溪山墩南拳非遺基地

線路六:傳承紅色基因 牢記初心使命

林洞村革命史跡陳列室→閩中游擊支隊蓮宅聯絡總站舊址(蓮宅村革命紀念室)→塔庄鎮坪街村(黨建示范點)→省璜革命斗爭史跡陳列館→閩清縣黨員政治生活館→省璜鎮前峰村(黨建示范點)→娘寨地下革命活動舊址

線路七:重走紅軍路 共筑中國夢

雄江創客小鎮→飯宅古村→桔林鄉重走紅軍路(后洋萬年冰川遺址→新光村紅軍標語遺址→伴嶺革命老區紀念館→伴嶺革命老區公園)

線路八:尋訪革命聖地 牢記使命擔當

安仁溪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途經地→東橋義窯遺址(義窯民宿)→東橋鎮官圳村(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點)→東橋竹嶺村黨建示范點(習近平視察過的造福搬遷村)→城工部地下黨杉村活動點舊址(杉村毛氏祠堂)→麒麟山茶業(“兩新”黨建示范點)→同一農牧→汶洋村(軍民幫扶共建點)

(圖文由閩清縣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