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著力打造“生態+”高效外向型綠色農業
綠色是漳州最鮮明的發展底色。
近年來,漳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這抹綠繪入農業發展全過程,全力打造“生態+”高效向外型綠色農業,著力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暨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立完善農業綠色發展機制,探索“生態+”模式,延展“生態+”效益,致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
2023年,漳州市先行區建設順利通過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等部門評估,並獲第一等次的優異成績。
堅持高效、優質、外向發展,產業體系更優化。持續開展特色現代農業千百億產業培育行動,建設“園區農業”,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產業強鎮6個、“一村一品”示范村9個及一批省級園區,帶動2022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7%、畜禽標准化養殖比重90.9%,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打造福建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8個、名牌農產品22個,認証“三品一標”566個。著力建設“外向農業”,培育形成水產、果蔬、食用菌、糧油、飼料、休閑食品等六大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經檢疫出口農產品貨值約佔福建省一半。
堅持減量、利用、保護並舉,資源環境更匹配。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著力推進減量增效行動,全市化肥、農藥使用量2022年比2017年減少29.3%、22.5%。著力推進資源化利用行動,2022年全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8%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91.8%、農膜回收利用率87.7%。
堅持模式、技術、推廣齊抓,綠色發展更高效。先后總結集成推廣8種具有典型華南或漳州市區域特色的綠色生產技術模式,其中海峽兩岸綠色農業合作模式,累計引進台灣良種2000余種、種養加技術1000余項。食用菌渣資源再利用模式,利用廢棄菌渣代替稻草種植雙孢蘑菇不僅有效解決漳州市地區稻草原料缺口問題,同時實現菌渣循環再利用,變廢為寶。酸性土壤改良技術集成模式,根據酸性土壤障礙因子,對不同農作物開展改良試驗,創新集成5種酸性土壤障礙因子修復技術,此模式適於南方稻田土壤及赤紅壤區推廣應用。(張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