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山海攜手續新篇  閩寧協作在固原

2023年10月30日17:1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十月的固原宛如一副色彩斑斕的油畫。人民網 黃東儀攝

十月的固原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人民網 黃東儀攝

人民網固原10月30日電 (黃東儀)10月28日,閩寧協作第二十七次聯席會議在福州召開。閩寧協作有哪些最新實踐?讓我們跟隨鏡頭,走進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進行“雲探訪”。

金秋時節的固原,天高氣爽,色彩斑斕,大美風光令人沉醉。固原是國家曾經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是寧夏脫貧攻堅主戰場,所轄5縣區都曾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

27年來,福建省累計援助固原各縣區幫扶資金19.2億元,援建閩寧示范村160個,中小學校和幼兒園118所,市縣醫院及鄉鎮衛生院315所,實施項目涵蓋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科教文衛、城市建設、勞務合作等領域,近60萬群眾從中持續受益。

圖為寧夏飛毛腿技工學校在校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基本電路的安裝調試方法。人民網 黃東儀攝

寧夏飛毛腿技工學校在校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基本電路的安裝調試方法。人民網 黃東儀攝

福州市馬尾區是固原市原州區的“結對幫扶區”。2018年,“娘家”位於福州市馬尾區的福建飛毛腿集團在固原原州區建立技師學院。5年來,該校累計招生突破1300人,畢業生實現100%穩定就業,被國務院列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扶志扶智模式典型案例,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作為典型經驗面向全國推廣。

固原市隆德縣楊家店位於六盤山西麓,氣候冷涼,適宜菌菇生產。近年來,隆德縣依托閩寧幫扶等資金大力發展菌菇產業,於2016年在楊家店基地建設食用菌菇馴化種植基地。基地建成以來,年均培育菌菇65噸,年平均收入達400萬元,純利潤達80萬,累計帶動當地群眾就業100人以上。

寧夏飛毛腿技工學校電子信息工程班的同學們在生產車間進行實訓課程。人民網 黃東儀攝

寧夏飛毛腿技工學校電子信息工程班的同學們在生產車間進行實訓課程。人民網 黃東儀攝

圖為楊家店食用菌菇馴化種植基地內,工人正在打理菌棒。人民網 黃東儀攝

圖為楊家店食用菌菇馴化種植基地內,工人正在打理菌棒。人民網 黃東儀攝

因氣候較干,菌菇生長速度較慢,楊家店基地建設食用菌菇馴化種植基地裡生產的香菇肉質肥厚,纖維含量高。人民網 黃東儀攝

因氣候較干,菌菇生長速度較慢,楊家店基地建設食用菌菇馴化種植基地裡生產的香菇肉質肥厚,纖維含量高。人民網 黃東儀攝

在福建省援寧工作隊指導下,閩隆福馨托創園創建殘疾人電商平台。截至目前,平台銷售額達4000萬元,淨利潤460萬元,為2000余名殘疾人分紅236萬元。圖為固原市隆德縣閩隆福馨托創園殘疾人幫扶車間內,受助殘疾人正在制作人造花。人民網 黃東儀攝

在福建省援寧工作隊指導下,閩隆福馨托創園創建殘疾人電商平台。截至目前,平台銷售額達4000萬元,淨利潤460萬元,為2000余名殘疾人分紅236萬元。圖為固原市隆德縣閩隆福馨托創園殘疾人幫扶車間內,受助殘疾人正在制作人造花。人民網 黃東儀攝

隆德縣殘疾人電商創業帶頭人辛寶同在電商直播間內。人民網 黃東儀攝

隆德縣殘疾人電商創業帶頭人辛寶同在電商直播間內。人民網 黃東儀攝

2017年以來,閩寧協作平台為固原市隆德縣閩隆福馨托創園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887萬元。2022年,“閩寧創新隆德縣‘托養+’殘疾人幫扶模式”入選國家鄉村振興局第一批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2021年,固原市西吉縣與福建省福清市確立結對幫扶關系,期間,福清市累計向西吉縣投入閩寧協作資金22245萬元,圍繞閩寧產業園區建設、閩寧示范村建設、招商引資和消費幫扶等方面實施項目95個。曾是西吉縣238個貧困村之一的龍王壩村是西吉縣重點打造的12個閩寧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2021年,龍王壩村利用閩寧資金200萬元建成了閩寧農產品加工及手工非遺產品一條街、閩寧福清鄉村民宿群落30家、閩寧窯洞民宿56間。2022年,龍王壩文化旅游公司接待游客達16萬人(次),收入達1800萬元(其中電商銷售農產品230萬元),為20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解決就業,全村人均純收入從2012年的2300元增長至13500元。

近年來,寧夏西吉工業園區共獲得閩寧協作資金9720萬元。該園區現有入園企業35家,其中閩籍企業共14家。截至2023年10月,該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51億元,同比增長31.2%﹔工業銷售產值約3.41億元,同比增長29.5%﹔利潤總額5460萬元,同比增長9.3%。

圖為固原市西吉縣龍王壩村閩寧窯洞民宿。人民網 黃東儀攝

固原市西吉縣龍王壩村閩寧窯洞民宿。人民網 黃東儀攝

固原市西吉縣龍王壩村閩寧窯洞民宿。人民網 黃東儀攝

固原市西吉縣龍王壩村閩寧窯洞民宿。人民網 黃東儀攝

在固原市西吉縣龍王壩村,電商主播正在推介馬鈴薯粉、沙棘汁、雜糧、果脯等特色產品。人民網 黃東儀攝

在固原市西吉縣龍王壩村,電商主播正在推介馬鈴薯粉、沙棘汁、雜糧、果脯等特色產品。人民網 黃東儀攝

圖為寧夏西吉工業園區入園企業寧夏金曜塑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人民網 黃東儀攝

寧夏西吉工業園區入園企業寧夏金曜塑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人民網 黃東儀攝

寧夏金曜塑業有限公司利用回收廢舊地膜生產的再生料顆粒。人民網 黃東儀攝

寧夏金曜塑業有限公司利用回收廢舊地膜生產的再生料顆粒。人民網 黃東儀攝

六盤山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是中國革命走向成功的勝利之山。圖為固原市隆德縣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人民網 黃東儀攝

六盤山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是中國革命走向成功的勝利之山。圖為固原市隆德縣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人民網 黃東儀攝

固原是歷史文化名城,寧夏固原博物館於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123件(組),國寶級文物3件。圖為寧夏固原博物館。人民網 黃東儀攝

固原是歷史文化名城,寧夏固原博物館於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123件(組),國寶級文物3件。圖為寧夏固原博物館。人民網 黃東儀攝

寧夏固原博物館館藏國寶級文物鎏金銀壺。人民網 黃東儀攝

寧夏固原博物館館藏國寶級文物鎏金銀壺。人民網 黃東儀攝

固原市西吉縣梯田美景。人民網 黃東儀攝

固原市西吉縣梯田美景。人民網 黃東儀攝

(責編:關喜艷、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