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莆田元妙觀三清殿,看江南古建之花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元妙觀三清殿,位於莆田市荔城區梅園東路,始建於唐貞觀二年(628),是莆田第一座道觀,是福建現存最大的宋代道教建筑群,中國南方宋代三大木構建筑之一,被譽為“江南古建之花”,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妙觀三清殿現有佔地面積6182平方米,建筑面積3587平方米,保留有三清殿、山門、東岳殿、五帝廟、西岳殿、五顯廟、文昌祠等建筑,保存有宋徽宗瘦金體《神霄玉清萬壽宮詔碑》、宋孝宗《賜陳俊卿札碑》、宋左朝散大夫、行尚書駕部員外郎、方昭書並題額《祥應廟記碑》以及王禹偁、蘇東坡、文天祥、文征明、周瑛、朱繼祚等歷代名人碑碣題刻。
三清殿是元妙觀的主殿,為重檐歇山頂,至今保持了宋代原構,縱橫交錯的井字形主體梁架構造,剛柔連接,減震抗震,使其屹立千年不倒。殿中的斗拱、梁架、隔扇門、雕繪有蝙蝠、蓮花、牡丹、麒麟、鯉魚以及道教有關故事等圖案一梁一柱,裝飾精巧,古典精致。
東岳殿,主祭東岳大帝,位於三清殿正殿東邊,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前為拜亭、山門,以兩廊連結成整體格局,拜亭內仍保存著清梁架結構,現作為“莆陽書院”“莆陽書房”和“莆田市圖書館分館”。
西岳殿,原供奉西岳華山君神,后祀奉文昌帝君,位於三清殿正殿西邊,與東岳殿相對稱,懸山頂小式建筑,脊柱為通柱、三開間,現為“莆仙戲傳習所”。
《神霄玉清萬壽宮詔碑》,是宋徽宗趙佶於宣和元年(1119)用瘦金體御書的一塊碑銘,被書法家們看做宋徽宗“瘦金體”代表作,是莆田市現存帝王書法藝術價值最高的碑刻,列入全國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碑額“御筆手詔”四字為蔡京第三子蔡翛手書,碑文兩側精刻有栩栩如生的夔龍紋圖案。宋徽宗崇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該碑銘書寫后以該碑的拓本頒賜天下摹勒立碑,但還未來得及勒石立碑,金兵已南下,現全國僅存有三塊,稀有珍貴。
《祥應廟記碑》,南宋紹興八年(1138)立碑,記載了泉州商人朱紡舟往三佛齊國的經過,是研究我國宋代對外交通貿易和莆田參與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實物史料,碑額為隸書書寫,碑文用楷書書寫,全碑共34行,全文1876字,除13字磨損無存和16字略損外,其余完好。
《宋孝宗賜陳俊卿札碑》,碑文一碑三段,且字體不同,第一層碑額“皇帝御書”四字篆書,第二層宋孝宗御札(行書),第三層陳俊卿謝表(楷書),宋孝宗在陳俊卿致仕返鄉后的壽辰,賜金器、香茶的御札刻本與陳俊卿謝表,是罕見的君臣札表同碑。
《林氏族范碑》,嵌於三清殿東側后院牆上,由明代刑部尚書林俊撰文,其子林達書篆的石碑,石碑上篆刻著林氏家規祖訓。
(圖文由莆田縣委宣傳部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