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堅持“項目為王” 全力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為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福建省委吹響“開局之年加油干”的沖鋒號,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
開局之年加油干,福建水利怎麼干?
近期,人民網福建頻道聯合福建省水利廳推出“開局之年加油干 八閩水利走前頭——對話福建水利廳局長”系列訪談,全面展示全省水利以拼的姿態、搶的勁頭,爭當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新動能和新業績。
本期訪談嘉賓:漳州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澤奇。
主持人:漳州地處九龍江流域的下游,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資源性、工程性缺水並存。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漳州市特別注重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首先,想請黃局長簡要介紹,今年以來這方面都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效?
黃澤奇:今年以來,漳州市全力以赴抓項目、促投資、穩增長,一體推進引水調水、防洪減災、城鄉供水、河湖復蘇等一批打基礎、強功能、利長遠的重大水利項目建設。截至9月底,全市累計完成水利投資43.58億元,佔年度計劃的75.9%,前三季度均實現超序時推進。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新開工項目多。我們今年新開工的項目有20個,目前已完工7個,數量居全省第二。
二是爭取資金力度大。向上爭取中央、省級資金6億元,爭取專項債22.02億元,位居全省第一。
三是工程質量好。在去年全市水利建設質量考核獲得A級的基礎上,今年又有2個水利工程獲評“黨建+標准化”示范工地。
漳州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澤奇做客人民網福建演播室。人民網 陳永整攝
主持人:在推進水利基礎設施的過程中,漳州有什麼好的經驗做法?
黃澤奇:我們在“項目謀劃、項目設計、落地實施、運行管理”上探索開展“水利項目全鏈條管理”,針對性地建立起三項推進機制:
一是聚焦解決資源性工程性缺水並存的局面,建立全盤謀劃、系統規劃的“藍圖生成”機制。立足當下著眼長遠,重點突出總規、專規的無縫銜接和系統融合,厘清輕重緩急,先后編制出台《漳州主城區生態水系連通規劃方案》《全市江河湖庫連通規劃方案》,同步策劃儲備了一批優質項目,“十四五”總投資達到234億元,今年是57億元,切實發揮了頂層設計、規劃引領的重要作用。
二是聚焦破解項目復雜環節協調難、關鍵要素保障難的問題,建立“媽媽式”服務的“促落地”機制。實施項目全周期服務保障行動,打造“前期辦+協調組+工作專班”和“指揮部+公司”的協調服務機制。篩選出“重中之重”項目提請市領導“雙挂鉤”強力推進,確保關鍵要素、優質服務向重大項目聚集,切實打通從前期到建設投運中的堵點難點。
三是聚焦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建立全方位監管和常態化激勵的“促實施”機制。一方面,市委、市政府把重大水利項目建設納入“七比一看”競賽、“河湖長制”考評的重要內容,水利系統同步配套出台了一系列考核激勵和跟蹤問效制度,進一步調動提升各級各有關部門在推動水利項目實施上的積極性、主動性。另一方面,實施全過程監管。2021年我們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級實體化運作的水利監管辦,形成“水利監管12345漳州模式”在全國、全省推廣。今年來,我們以監管辦為載體,先后開展了5輪規模化綜合督導,下沉干部408人次、深入現場百余次,扎扎實實保障了項目質量和安全水平。
主持人:剛剛您提到水利項目的“重中之重”,那麼什麼是“重中之重”項目,能否為我們重點介紹幾個?
黃澤奇:“重中之重”項目是指從重大項目中再“精挑細選”出對於漳州經濟社會發展、民生福祉改善具有更加重要意義的項目,同時也是具有一定規模、迫切需要實施的項目。今年,我們把中型水庫工程(漳浦朝陽水庫、平和官峰水庫、詔安哈溪水庫、長泰湖珠水庫、華安羅溪水庫等)、“五江一溪”防洪提升工程、漳州市東南部沿海地區九龍江調水工程等項目納入了市級“重中之重”。值得一提的項目有這幾個:
首先是漳州市東南部沿海地區九龍江調水工程。屬於國家水網規劃重點項目閩西南水資源配置工程“兩閘三線”中的“一線”,也是漳州近10年來實施的最大水利項目,目的是解決漳州東南部沿海水資源緊缺及頻發旱情的現狀。從工程效用上看,近期從九龍江西溪取水,可解決古雷石化基地及漳浦、龍海等沿海產業園區的用水需求﹔遠期從北溪取水兼顧生活用水,並將連通漳州東南部沿海多座水庫,成為現代化骨干水網的“主動脈”,形象地說“天上下雨就有足夠的水缸可以接,一個水缸接滿還有其他水缸可以蓄水”,水不會浪費,老百姓也不愁“沒水喝”。從工程實施上看,近期概算總投資51億元,分三期進行建設,線路總長度123公裡,涉及4個縣區17個鄉鎮,目前試驗段已通水,第一、二期已全部完成招標。其中,一期第五標段也即將通水,將為漳州東南部沿海重要產業園區的企業特別是百億級項目——聯盛紙業,提供堅實的用水保障。
其次是西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上世紀60年代,漳州龍海涌現出了“顧全大局、舍己為人、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的“龍江風格”,西溪水閘工程正是這一精神的重要載體。西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是閩西南水資源配置工程“兩閘三線”中的一閘,概算總投資6.8億元,水閘總長1公裡,配套治水廣場、觀景閣樓、文化長廊等工程。項目完成后,將集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水文化於一體,為13多萬畝農業灌溉、工業生產用水、生活補水和群眾精神文明需求等提供重要保障。項目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左岸新建的11孔閘門已完成驗收並投入使用,二期圍堰正在緊張施工中。
漳州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澤奇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 陳永整攝
主持人:接下來漳州又將採取哪些規劃舉措來保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勢頭?
黃澤奇:下一步,漳州市水利局將繼續堅持“項目為王、項目為大”,繼續加力給力推動水利項目建設。
首先是再謀劃一批項目。加快出台《漳州市水網建設規劃》,持續策劃生成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水利項目,為明年乃至今后更長時間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打好基礎、做好儲備。
其次是再推動一批項目。細化重大水利工程台賬,緊盯進展滯后的項目,依托專班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堵點難點問題,推進工程加快建設。
最后是再提升一批項目。堅持市場管理和實體質量兩手抓,推動數字孿生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提高經營主體爭先創優的意識,力爭水利工程多出精品、質量保A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