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新時代文旅產業發展活力?聽專家學者這樣說

人民網福州11月18日電 (謝星宇)17日下午,第八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文旅對話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文旅業界精英相聚一堂,圍繞“創新變革 話新時代文旅產業發展活力”議題展開圓桌對話,共同探討新時代背景下,文旅產業如何通過創新和變革,煥發新的發展活力。
圓桌對話議題:“創新變革 話新時代文旅產業發展活力”。人民網 陳永整攝
2023年以來,旅游熱度持續上升,越來越多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將中國作為旅行目的地,“一帶一路”文旅紅利在持續提升。貴州財經大學貴州旅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院長楊春宇提出,在文旅供給方面,要以大家都能聽得懂的語言,打造隱性的“偶像”,打造全媒體的競爭﹔要擴展視野,通過“一帶一路”從產業的角度思考旅游營銷﹔要通過技術輸出、資本輸出,包括旅游裝備業的輸出以及游客輸出,打造一個產業閉環。
談及文旅IP打造的模式和經驗,儒商西班牙促進會執行秘書長楊娜表示,首先是基於更多的知識背景,融合了多元的文化,採用了新的信息載體進行文化創意的選擇。如孔子的主題郵局、泰山文創中心等創意中心很受年輕人的喜愛,市場反饋很好。她希望有更多機會讓企業更好地參與合作,復制推廣成功模式。
如何通過文創和IP賦能打造中國的文化符號,讓更多的中國文化出海又“出圈”?北京華胥氏文化總裁叢文乾提出,這需要進行全域的商業化建設和孵化。“第一步並不是先做‘旅’,而是先做‘文’,每到一個地方,做地域文化數字IP經營庫,再賦能到景區和地方的商業體系地區。未來,文旅產品出海也是要具備很濃厚的地域文化,才可能在國際上有‘爆款’出現。”叢文乾說。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之下,海外媒體如何把握機遇,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弘揚中國文化也成為焦點話題之一。對此,歐洲媒體聯盟代表單璟玨雙指出,當前正處在新科技、新技術、新媒體的資源置換新階段,海外的華媒不應該僅僅有“說”的作用,還要有“做”的作用﹔不應該隻有時效性,還應該有更多的可翻譯、可參考、可借鑒的作用。“Z時代”下,要用年輕人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更容易讓華媒在海外有更好的宣傳效果。
擁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獨特優勢的福州,如何創新變革,實現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打響有福之州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叢文乾表示,福州的“福文化”特別好,非常迎合現在的大環境,可以將“福文化”做透,將其變成國際性的語言,用創新型的表達,再借助復合型的APP將其做好。中華文促會副會長陳超認為,“海絲文旅”應該面向新的群體,做深度的文化和旅游體驗,塑造福建當地的文旅文化,如白瓷文化,可以將國外的年輕人吸引到中國來共創。
據了解,文旅對話作為第八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主題活動之一,旨在為“海絲文旅”搭建一個深度、高度與廣度融合、突出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對接實效的重要交流平台,促進文旅產業發展、文旅經濟提升、區域交流合作,共同推進“海絲”核心區文旅產業及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次活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和福州市人民政府承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