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解鎖“千萬工程”密碼、寫好鄉村振興“新答卷”  廈門集美立足特色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2023年11月21日10:08 |
小字號

近日,嘉庚鄉村振興學堂在廈門市集美區揭牌。據悉,這是集美區活化歷史文化資源,將陳嘉庚創辦的集美農林學校舊址進行修繕提升,並結合原集美農林學校特質,打造的集“智庫+培訓+研學”於一體的綜合性平台,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持。

集美嘉庚鄉村振興學堂暨集美農林學校校史展館揭牌現場。集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集美嘉庚鄉村振興學堂暨集美農林學校校史展館揭牌現場。集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其實,這是集美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舉措之一。10月23日,集美區召開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建設集美美麗鄉村推進會暨鄉村振興各級領導干部力量培訓班總結會,將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案例作為開展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切實把經驗學習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強大力量。而作為聞名遐邇的嘉庚故裡、高校林立的文教名區,該區立足鄉村特色,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大力弘揚嘉庚精神和學村文化,全面落實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整體謀劃、一體推進“五個振興”,著力打造具有集美特色的鄉村振興樣板,書寫鄉村振興“新答卷”。

強基固本,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

2022年,集美區入選首批省級數字鄉村試點縣,為廈門市唯一上榜的行政區。據了解,該區強化黨建數字賦能,依托元宇宙黨建館、“集美黨群雲圖”等平台載體,推進數字化鄉村治理。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集美區聚焦組織引領,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功能和政治功能,健全“村黨組織—合作組織黨支部—黨員中心戶”末梢組織框架,推行支部建在農業農村發展項目上,組建臨時黨支部18個,推動東輝小學等16個項目落地建成。設立“帶富先鋒”黨員工作室5個,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黨支部11個,打造了古樾山庄等多個黨員示范實踐平台,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奠定了組織基礎。

為進一步提高基層班子的能力,集美區強化“頭雁”引領效應,加強村干部特別是“一肩挑”人員的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加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專業化建設,組織開展擂台比武、崗位練兵,在比學趕超中鍛造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真抓實干,繪就鄉村和美新圖景

近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2023年福建省“全域生態旅游小鎮”名單,集美區后溪鎮順利上榜。

后溪鎮二農社區埭溪橋社是集美區鄉村振興的綠色實踐。集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后溪鎮二農社區埭溪橋社是集美區鄉村振興的綠色實踐。集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這一榮譽的背后,是集美區農村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近年來,圍繞打造和美鄉村新圖景,該區常態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行“以獎代補、共同締造”模式,累計投入資金約5311萬元。持續開展村庄清潔行動,建立環衛作業一體化體系和城鄉統一保潔機制,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全覆蓋。完成綠盈鄉村創建19個,實現可創建鄉村創建100%全覆蓋。

全區共完成“平改坡”2300余棟農房,農村建房風貌管控效果明顯﹔深化落實河湖長制,強力推進河湖系統治理,一體推進轄區15個安全生態水系項目﹔科學推進流域治理,全區9個考核點位12個斷面水質均值全面達標……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造就了集美區宜居宜業宜游的美好農村環境。

提質增效,激發農旅融合新引擎

“這裡是黃地村,一個產業興旺農家富、山清水秀鄉村美的綠色生態村。”集美大學青年志願者正對著鏡頭熱情直播,向全國各地的網友展示后溪鎮黃地村的綠色生態景觀和果樹種植園。

黃地村是集美區最偏遠的行政村,山高“黃地”遠曾是這裡最真實的寫照。而今,通過集美區“引智下鄉”工程,一批又一批集大師生走進黃地村,送來最新研發的蚝殼土壤改良劑,用科技和互聯網的力量幫助村民提高臍橙的產量和銷量。

鄉村振興“引智下鄉”活動,贈送土壤改良劑給村民使用。集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鄉村振興“引智下鄉”活動,贈送土壤改良劑給村民使用。集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通過直播鏡頭和各方助農力量走上千家萬戶餐桌的,還有田頭村的仙景芋、黃地村的柚子等。近年來,塔斯曼鐵皮石斛和牛油果、田頭仙景芋等一大批集美“明星土特產”逐漸打出品牌和口碑,黃地村(臍橙)獲評市級“一村一品”,田頭村獲評省級“一村一品”專業村,田頭村“紅色文化+農家樂”、后溪村“閩台文化+花卉產業”等黨建助農發展品牌越來越有影響力。

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城市居民走進集美區鄉村度假休閑。集美區深度挖掘休閑農業潛力,培育了古樾山庄、鷹坑谷民俗園、文源山農業觀光園、龍谷山庄、果樂園等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打造市級以上休閑農業示范點8家,其中,省級以上5家(含國家級3家),文源山農業觀光園獲評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

為推動農文旅融合蝶變發展,集美區突出串點連線成環,深化打造慢享鄉村游、親子觀光游、人文尋古游、運動拓展游4條鄉村旅游線路,串聯23個集美鄉村特色旅游點,推動灌口鎮獲評全域生態旅游小鎮,灌口鎮雙嶺村獲評省級美麗休閑鄉村,灌口鎮田頭村獲評省級金牌旅游村。

凝心聚力,書寫共同富裕新篇章

率先在全市引入區屬國企集美發展集團與三社村、李林村合作開發村集體發展項目——三李城商業中心(灌口萬達)建成開業。該項目總投資約5.88億元,三社村、李林村以土地作價及各級補貼各佔股20%,集美發展集團以投入建設資金佔股60%。項目高位引進萬達商管集團進駐管理經營,帶動新增2000余個就業崗位,同時有效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和村民增收。

圍繞深化“國企+村集體”合作發展模式,推動村集體項目發展,集美創新“1+N+1”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打包整合灌口鎮13個村居集體用地,由集美發展集團、灌口鎮政府同13個村居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村集體經濟項目。著力突破集體經濟發展瓶頸,做實做細“一村一策”,提前2年率先全市100%實現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0萬元目標,2022年全區行政村平均收入達74.25萬元。

據介紹,集美區善於統籌各方資源和力量,把握好“結合點”、瞄准“關鍵點”、找准“發力點”,共同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抓實“四方共建”,召開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挂鉤幫扶座談會暨“四方共建”協議簽訂儀式,主動鏈接市級單位資源,推動東宅村光伏發電站、黃地村種籽基地等項目落地。開展跨村聯建,灌口鎮田頭村、雙嶺村、東輝村建立“三村聯建”發展共同體,在組織、村財、產業、旅游等方面聯建共建,推動東輝小學重建等16個項目落地。深化村校企協作,廈門理工學院與高新環保企業萬嘉清水聯合創辦鄉村振興產業學院,創建后溪鎮許庄村百畝高標准水稻田、黃地村鄉村振興培訓基地,共同助力農村污染治理,助推鄉村產業發展。

圍繞創建產業提升新載體,集美區注冊成立區屬涉農綜合性國企——廈門市集美農業發展公司,重點圍繞形成優質產業聚集、推進村企聯動共贏、落實耕地保護等方面開展工作,打造政府“農”字政策落實的有力抓手。探索“村集體+國企+合作社”共同建設美麗田園模式,聚焦土地流轉、項目建設、農業增收等關鍵環節,促成中廈種籽實驗基地在黃地村落地,70畝稻魚共生現代生態農業園在東輝村落地,引進290畝低效益果林地入股改種澳洲堅果。嫁接社會資本參與鄉村建設,引入中農永盛、彌樂山等企業,由雙嶺村和企業聯手建設雙嶺精品村高標准農田,以點帶面推進農業招商,打造集生態宜居、田園風光、文旅休閑於一體的精品示范村。

行穩致遠,展現鄉村振興新氣象

今年8月18日,后溪鎮后溪村城中村現代化治理紅盟揭牌成立。治理紅盟由台青鄉創團、黨員幫幫團、小巷鄰裡團、鄉賢理事會等9個自治組織組成,將充分發揮資源和智力優勢,為后溪村城中村改造提升提供“金點子”。

這是集美區創新鄉村治理模式的典型案例之一。近年來,該區大力培育基層自治新力量,結合各村居實際情況,廣泛開展文明家庭創建、道德模范評選,鼓勵村(居)設立道德評議會等評議機制或善行榜、義舉榜等平台,創新活動載體,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積分制、紅黑榜評選等載體作用,加強對村居群眾的宣傳與引導,讓鄉村治理“動起來”。

為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美區組建鄉村講師團、理論宣講輕騎兵、“青年說”宣講隊等,定制50個主題“菜單”,開展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化宣講。創新開發主題課程,以實踐站為基地,廣泛開展游園游戲體驗、垃圾分類游戲互動等體驗式學習課程,深入開展移風易俗主題實踐活動,讓文明鄉風吹進廣大農村。

此外,集美區整合人民調解、“公証+”調解、訴非聯動機制等資源,成立區級人民調解員協會,評選出600余名“法律明白人”和200余名“法治帶頭人”,構筑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體系,推動灌口鎮田頭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讓鄉村的法治底色“亮起來”。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