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深挖地域歷史“富礦”,擦亮侯官文化新名片
“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中國船政之父”沈葆楨、“中國西學第一人”嚴復、“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張亨嘉、“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侯德榜、“中國近代天文學奠基人”張鈺哲……這些在近現代不同領域引領時代的先賢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福建侯官人。
侯官文化主題美術與書法作品展上的油畫《閩水萬古流》吸引觀眾駐足細看。人民網 黃東儀攝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侯官”這方土地有何獨特之處?傳承侯官文化對當代社會有何啟示?11月20日,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指導,福建師范大學主辦的第二屆侯官論壇在福建師范大學開幕。
隨著侯官論壇步入第二個年頭,福建持續深挖侯官文化這方地域歷史“富礦”,賡續文脈,開創未來,為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注入不竭精神動力。
侯官文化“新名片”概念探討
對侯官文化概念的科學界定是開挖文化資源的必要准備工作。為侯官文化“命名”的“侯官”一詞作為地名,其指代的空間在歷史上曾幾度變遷。
“‘侯官’是全閩最早正式設置的縣,是福建地區最早的行政建制單位。”福建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原所長,福建省嚴復學術研究會會長、研究員許維勤說。
至遲在唐代,侯官縣成為福州直接管轄區域。因“侯官”這一名稱產生早、知名度高,因此逐漸演變為福州這一更高層級行政單位的代稱,其文化影響的輻射范圍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超出福州地域范圍。
“侯官文化概念的空間含義應該有所側重,即空間上主要以今天大福州為基本盤,延伸至周邊關聯區域。”許維勤認為,侯官文化可以理解為福州文化的代名詞。
時間是界定文化概念的另一個維度。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原主任、教授、博導嚴書翰對近代侯官在短時間內涌現出大批精英人才這一現象尤為關注。
“侯官文化是侯官精英人物和侯官人優秀品質的凝聚和升華,並且經過100多年時間洗禮而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地域文化,它是構成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因素,是孕育侯官精英人物的土壤。”嚴書翰在論壇發言時說。
第二屆侯官論壇主辦方向與會嘉賓介紹侯官論壇標志設計方案的選定過程。人民網 黃東儀攝
侯官文化“古照今”價值轉化
台灣導演沈呂遂是近代侯官著名人物沈葆楨的六世孫,近期,他正在福州籌備拍攝電視劇《牡丹風雲》,意在還原“日本於1874年以琉球船民在台灣被誤殺為借口,發動侵台戰爭,沈葆楨以欽差大臣身份赴台交涉,成功使日本撤兵”的這段歷史。
在第二屆侯官論壇上,沈呂遂表示,想通過影視劇的方式,把自己祖輩的故事記錄下來。
“晚清風流出侯官”。近現代是侯官英才輩出的時期,一批批侯官先賢為近代中國的現代化轉型作出彪炳史冊的貢獻。挖掘整理侯官先賢的光輝業績,是增強文化自信,推進“第二個結合”的應有之義。
在第二屆侯官論壇開幕式上,福建師范大學學生團隊表演獨幕劇《數侯官人物》。人民網 黃東儀攝
“侯官精神”是侯官文化的精華,是侯官先賢留給后人的“傳家寶”。論壇現場,與會嘉賓學者從不同角度探討了自己對“侯官精神”的體悟。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博導,侯官人林東昕認為,在侯官先賢的精神特質中,最鮮明的是時時處處以國家為大、以民族為重。
沈呂遂同樣為“侯官精神”中的無私大義深深動容。“甲午海戰犧牲的10位管帶中9位都是侯官人,他們願與船共存亡,這是怎樣一種悲壯的犧牲精神。”沈呂遂說。
閩侯縣委書記趙明正表示,近年來,閩侯縣充分發揮福州地區大學城的駐地優勢,始終把梳理和保護宣傳推薦侯官文化作為基礎性工程,在全面保護基礎上,系統梳理,深入挖掘、創造、轉化,力求打造“侯官文化”這張有影響力的地方名片。第二屆侯官論壇的舉辦,必將進一步塑造侯官文化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助推侯官文化全領域、全體系、全要素保護和傳承新格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