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州市長樂區琴江滿族村:琴心劍膽  海國屏藩

2023年11月23日16:21 | 來源:福州日報社數字報
小字號

原標題:琴江滿族村:琴心劍膽 海國屏藩

琴江滿族村俯瞰圖。

“兩排肋骨般的古兵營裡坐著一顆心臟,看驚濤拍岸的浪花在粉身碎骨裡綿延不絕,看萬裡深處的明月高懸閩江上空……”這是福州籍詩人蘇忠,在參觀長樂航城街道琴江滿族村后寫下的詩句。

流經此處的閩江宛如一把古琴,村子因此得名琴江。水師旗營建立近三百年來,近代史上很多重大事件在這裡發生。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江南第一滿族村”、全國文明村鎮、八旗文化“活化石”。

海國屏藩 水師旗營

村裡的古兵營保存完好。

在琴江滿族村村口的廣場,有林則徐為村子題寫的“海國屏藩”4個大字,這4個字道出了這個村子的地位。

這裡的村容整潔,處處花園,八旗兵營、福州將軍行轅、樹齡近300年的古榕樹等讓人印象深刻。

清雍正六年,鎮閩將軍阿爾賽奏請朝廷從老四旗(鑲黃、鑲白、正藍、正白)中抽調513名官兵攜眷進駐琴江,在江邊濕地上圍地筑城,建立“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這是當時全國沿海四大水師旗營之一,比馬尾的福建水師早151年。

據說當初旗營基地筑有5米高的圍牆,有東南西北4個城門,以炮山、火藥庫、鐘樓為中心,500間兵房、12條街組成一個太極八卦圖,整個營地呈“回”字形。這裡的街道交錯迂回,人在其中,很難找到出口。

清道光年間,“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興辦官學,琴江營盤裡4個城門的對聯由蕭瓊林題寫,其中北城門的對聯為“江城嚴鎖鑰,海國固金湯”。蕭瓊林題寫時林則徐在場,蕭瓊林請賜墨寶,林則徐有感於琴江的戰略位置和水師旗營的英勇,欣然寫下“海國屏藩”4個大字。

馬江海戰 忠昭華夏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琴江水師旗營建營后幾乎參與了清軍在福建的所有重大軍事行動,特別是參加了中法馬江之戰,抗擊法國侵略軍,寫下輝煌的一頁。

1884年8月23日(七月初三),強行進入馬尾港的法國艦隊突襲福建水師,致福建水師全軍覆沒。海戰中奮勇反抗、還擊法艦的我方殉難官兵達730多人,其中福州籍烈士佔多數,光是“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就有近百人陣亡。

戰后,琴江滿族村家家辦喪事。原來“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裡有12條小街巷,其中有一條住戶均姓馬的馬家巷,馬家男丁全部戰死,琴江滿族村從此再無馬姓,由此可見戰事之慘烈。

至今每年的七月初三,琴江滿族村都要舉行公祭活動。村民們到江邊放水蓮燈、剪紙焚香,祭奠100多年前在馬江海戰中陣亡的將士。

現在琴江滿族村共有400多人,村民們會講滿語、寫滿文,保留了許多滿族習俗。他們的祖先來自遼東長白山一帶,其中一項好玩的游藝活動——琴江台閣,也跟著來到這裡,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福州將軍行轅內的古榕樹。

留住根脈 續寫風華

近幾年來,琴江滿族村全面完善基礎服務設施,村庄人居環境不斷提升,一個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旅游村已經成型。

記者看到,修舊如舊的福州將軍行轅,恢復了原來的三進院落。順著行轅院牆生長的近300年樹齡的古榕樹,見証了琴江滿族村近300年的歷史。

改造完成的首裡街老街,140米的街巷裡,自大士殿至貞武街,保存的建筑均已建成300年左右,街巷兩側留存有兵營木結構建筑,為當地特色歷史文化。在八旗軍旅園,增建了涼亭和健身步道,方便村民休閑健身。

隨著游客人數的增加,村裡已經有十幾家民宿、酒館、文創店等,讓村裡的人氣更旺,村民也增加了收入。“我們結合琴江滿族村實際情況,將開展主題教育和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結合起來,把琴江滿族村打造成長樂特色亮點品牌,加快推動旅游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不斷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航城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侯宗焜 徐文宇 石美祥)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