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安溪經兜村:激發鄉村振興澎湃動能  奏響鄉村振興“大合唱”

2023年11月24日10:37 |
小字號

“《富春山居圖》?沒看過。不過我們經兜村的‘富村山居圖’,我是親眼見著了。這幾年的鄉村振興實踐,我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成了網紅打卡地。”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城廂鎮經兜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孫開明終於空下來,捧著保溫杯在自家門口聊村裡這些年來的新變化,神情間滿是喜悅和激動。

“發揚‘靠自己的骨頭長肉’的安溪精神,積極探索經兜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近年來,安溪縣城廂鎮經兜村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城郊型農村、高速路口近旁等地理優勢,堅持把生態保護、產業發展、文化振興相結合,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各項發展按下“快捷鍵”,勾畫出鄉村振興的“滿園春色”。

城廂鎮經兜村全貌。王榮元攝

城廂鎮經兜村全貌。王榮元攝

美美與共 擦亮生態底色

驅車前往經兜村,沿路“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鄉村畫卷徐徐展開,平坦整潔的道路映入眼帘,穿村而過的經兜溪碧波微蕩,清澈見底,溪水兩岸景色秀美,田野成片似錦,吸引游客慕名而來。村裡初心公園內,黨員干部和群眾圍坐一起,集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家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高興,也憧憬著村裡未來的美好前景……

“村裡的人都是經兜溪養大的,種植庄稼,灌溉農田都需要經兜溪。”村民孫澤庭說,經兜溪發源於海拔較高的山麓,植被豐富,水源涵養量足,是晉江西溪右岸的一條支流,自然流淌於山間、田野、村郭,最后匯入晉江西溪,流域面積9.22平方公裡。

誰又能想到,多年前的經兜溪由於缺少管護,存在臟亂現象。為此,從2017年開始,經兜村加大治理力度,對經兜溪周邊的山、水、林、田、路等進行系統綜合治理,建設生態護岸600多米﹔因地制宜保留自然堤岸或砌筑固定堤岸,既保護溪岸又防洪抗災。推進溪流全域植樹造林,森林覆蓋率達76%,讓山青水綠為美麗經兜增亮添彩。

經兜溪的治理只是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典型縮影,如何讓鄉村從“面子”美到“裡子”?孫開明介紹,建立“四抓”機制。一抓垃圾處理,通過專人打掃、專車運輸等方式做到全天候、常態化保潔,實現“垃圾分類且不落地”﹔二抓污水處理,通過集中式和分散式兩種處理方式相結合,真正實現全村污水處理全覆蓋﹔三抓旱廁整治,拆除全村旱廁229座,同時建設13座環保生態廁所,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四抓村容村貌,通過發放補貼、簽訂承諾書等方式鼓勵村民對裸房“穿衣戴帽”,現已完成立面裝修178座、平改坡65座。

與此同時,經兜村大力實施綠化美化工程,推進村屯綠化、小微濕地等增綠行動,通過牆面涂鴉為斑駁單調的建筑刷新顏值。

乘鄉村振興東風,奔向詩與遠方。山一程、水一程,鮮花一季、水果一季,如今呈現在村民眼前的是一幅“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鄉村畫卷。在安溪,從鄉村到城鎮,從道路到庭院,由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生態福利正遍及全域、全時空,讓鄉村從“面子”美到“裡子”,各美其美、如詩如畫的茶鄉風光,正迎來越來越多人的點贊。

城廂鎮經兜村鄉村記憶館。王榮元攝

城廂鎮經兜村鄉村記憶館。王榮元攝

產業扶持 打開富民通道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兜村是遠近聞名的“打鐵村”,千余名愛拼敢贏的鄉賢歷經“打鐵—維修—制造—品牌—研發—智造”等多個階段打拼,在全國各地創辦了空壓機、機器人、智能制造等企業百余家,其中空壓機產業更是佔據了國內市場的巨大份額。

2021年,為了吸引在外鄉賢回鄉創業,以“回創能人”喚醒鄉村發展潛能、激發“歸雁經濟”內生動力,經兜村多措並舉,設立了村企共建的“中國空壓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簽約成立了集生產經營、研發創新為一體的空氣動力智能裝備產業園,舉辦了“壓縮機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系列活動,通過總部經濟的方式,帶動鄉賢回家、人才回巢、資金回流,讓空壓機產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促進農民穩定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

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鄉賢走上了鄉村建設的歷史舞台。目前,擬引進經兜村在外鄉賢企業(如瑞鬆科技、申行健、優耐特斯、航天思爾特、斯可絡等)回鄉“二次創業”,規劃建設壓縮機生產線35條,主要生產空氣壓縮機、機器人智能制造及配套設備產品,建成后可具備年產空氣壓縮機(及空氣壓縮機配套設備)35000台(套)的生產能力,產能約10億元。

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則是村民發家致富的新路子。經兜村啟動“淵兜水鄉”“后深花海”項目,每年吸引游客20萬人左右,為村集體經濟年創收8萬元以上。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面,改變以往的捐資形式,通過土地流轉、村企共建的方式,在村裡建設香帽寨、御果源、愛耕觀光農場等家庭生態農場,形成“可覽、可游、可居、可飲”的綜合環境和集“自然—生產—休閑—康樂—文化”為一體的現代休閑文化農業綜合體,年收入350萬元,帶動農戶月增收3000元,實現了農業和服務業產業融合發展。

此外,經兜村以黨建為抓手,進一步搭建平台,引導更多民營企業從各個層面深度參與到鄉村振興中,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充沛的動力,通過做優特色產業,書寫了鄉村振興新答卷。“多年來,村裡一直在探索多元化的發展路子,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去年通過村企共建方式引進五條人糖水鋪入駐,開業后,在繼承傳統廣式糖水的同時,推出多款網紅產品,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消費,進一步助力鄉村旅游發展,增加村財收入和村民收入,2022年我村的村財收入75.9萬元,人均收入達4.2萬元,遠高於全鎮人均收入。”孫開明說。

文化鑄魂 圓夢鄉村教育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鬆下清齋折露葵……”循著孩子們的琅琅書聲,走進經兜村的楓下書院。這是個依山傍水、曲徑通幽的雅趣之所,以閩南傳統建筑風格為主,又兼具一些歐式風格:講堂、天井固不可少,回廊、亭閣又穿插其中,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門口的一副對聯寫著“聽溪楓下詩書禮,望岳壩頭日月星”。

據介紹,楓下書院建成於2019年初,由經兜村鄉賢孫志宏、孫燕華等四兄妹建立,以創辦“新時代中國第一鄉村書院”為目標,立足於經兜村基點,打造“大手牽小手、未來更燦爛”品牌,厚植鄉村人才成長沃土,切實推進鄉村教育發展,進而在文化方面助力鄉村振興。

從2020年開始,楓下書院每年都會組織復旦大學本、碩、博的優秀學生成立志願者支教團,到書院交流、講課﹔2021年,復旦大學一些學科教師成立社會實踐考察團,到書院開展講座、論壇等活動﹔2023年,楓下書院組織復旦大學在校生開展學習交流分享會,既讓大學生感受了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也為安溪中小學生傳經送寶。

以“大手牽小手 未來更燦爛”為主題的2023年暑期復旦師生安溪學習交流分享會,在安溪縣城廂鎮經兜村楓下書院舉行。黃東華攝

以“大手牽小手 未來更燦爛”為主題的2023年暑期復旦師生安溪學習交流分享會在安溪縣城廂鎮經兜村楓下書院舉行。黃東華攝

目前,楓下書院不定期開展面向縣城及周邊一帶初高中學生的助學講座﹔設立公益圖書角,面向書籍缺乏的區域學子開放﹔開設“楓下讀易”專題講座,講授《周易》的文化思想精髓﹔舉辦暑期愛心公益班,招募村裡及附近學校的中小學生來書院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這些公益課程受到附近村民們的交口稱贊。家長孫頭輝不願讓孩子錯過書院任何一期活動,他說:“楓下書院的活動每次都不一樣,我家孩子變化很大,教學效果好得很!”經過2022年暑假的交流學習,學生張慕杉明確了前進的方向,表示要以復旦大學的哥哥姐姐為榜樣,努力學習。

“鄉村振興,文化是靈魂。必須不斷提升書院影響力,在鄉村營造濃厚文化氛圍,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孫燕華說,“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民眾和社會生活,書院才有可能發揮更大作用,成為助推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有效平台和重要手段。”

風勁帆滿海天闊,趕潮踏浪鑄華篇。安溪縣城廂鎮黨委書記高顯達表示,將繼續引導該村做好鄉村休閑旅游文章,努力提升鄉村文化內涵,將一道道“風景”連接成一幅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打造成為有產業、有特色、有文化的“經兜樣板”。(張錦川)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