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跨境·隔空·錯時  福建三明兩級法院打造“僑鄉楓橋”解紛工作法

葉青卿
2023年11月27日09:1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已是深秋,福建的山林依舊青翠繁茂。

“你們看,我們這裡距離歐洲近萬公裡,可隨處都是歐式建筑。”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梓口坊村駐村第一書記伍斌指著村道旁的小洋房說道,“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親戚在國外。”

梓口坊村所在的沙溪鄉被稱為“八閩旅歐第一鄉”,截至目前,全鄉登記在冊的出國人口有2552人,超過全鄉戶籍總人口數的40%,分布在六大洲78個國家,以旅歐居多。

梓口坊村的不少民宅融合了歐式建筑元素。明溪縣沙溪鄉黨委供圖

梓口坊村的不少民宅融合了歐式建筑元素。明溪縣沙溪鄉黨委供圖

放眼明溪,這個閩北小縣近年來已成為“福建內陸新僑鄉”。全縣出國人員約有1.43萬人,約佔全縣人口的12%、三明市旅外人口的65%。當地的僑眷僑屬超過5萬人,超過全縣人口四成。

“青壯年出國多,涉外涉僑的糾紛相較於其他鄉鎮多。”明溪縣沙溪鄉黨委書記王勇說,“這幾年可多虧了明溪法院的法官們‘鼎力相助’。”

如何高效便捷地辦理跨國、跨域訴訟案件?如何及時把涉僑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來看三明市兩級法院這樣實踐新時代“楓橋經驗”。

異步審理 時空無礙快速辦案

明溪人張某與丈夫羅某因兩人感情不和,於今年4月2日向明溪縣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由於兩人分居在意大利和新加坡,雙方均無法到庭參加訴訟。

得知這一情況后,承辦法官、明溪縣人民法院副院長劉莉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決定使用異步審理模式審理此案。原被告在異步審理平台對調解筆錄和調解協議進行了確認,一起跨國離婚糾紛僅用18天便以調解方式結案。這起案件是福建省三級法院適用異步審理模式審結的首例涉僑案件。

“涉僑糾紛因為時差、跨國等原因,每次聯系當事人都挺費勁,更不用說讓雙方都能到庭審理。”長期經辦涉僑案件的明溪縣人民法院法官伊世杰說,“像離婚案件、借貸糾紛,相對來說案件本身比較簡單,卻因為時空障礙,導致辦案周期長達幾個月。”

僑情民意無小事,群眾有需求,法院必響應。2020年起,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先后派員赴北京、杭州、廣州等地學習互聯網法院辦案模式,用“在線審理”解決當事人因跨國、異地無法到庭的問題,同時研發“異步審理平台”,解決因國內外時差而導致的原被告雙方“不能同步”的障礙,還打通了數據接口,以信息擺渡的方式實現各類數據單向以及雙單向傳輸,滿足跨網系業務交換需求,確保不同數據和文件的安全傳輸。

2023年3月,明溪縣人民法院作為試點法院,運行“異步審理平台”,並開創“異步調審法”,實現服務不因時間和空間的障礙而“斷檔”。

明溪籍僑胞在異國通過“異步審理平台”參與庭審。受訪者供圖

明溪籍僑胞在異國通過“異步審理平台”參與庭審。受訪者供圖

“現在開庭很方便,我們自己可以選擇時間登錄平台參與庭審,根據平台智能機器人的提問來回答問題,在線提交証據,在線留言表達訴求,有不懂的也可以在線請教法官。”旅居德國的明溪人方某如是說。異步審理模式突破了時空界限,極大地提升了海外僑胞參與庭審訴訟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參與異步審理平台開發的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司鑒處負責人楊天春表示,異步審理模式適用於參與同步庭審確有困難的當事人,經各方當事人同意,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內,自主選擇時間登錄異步審理平台,法官與原告、被告等訴訟參與人可在規定期限內以非同步方式完成法庭調查、異步舉証、法庭辯論、最后陳述等各個庭審環節。

“就類似學生在線提交作業、老師在線批改的模式,方便了當事人,也提高了法官的辦案效率。”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長吳振泉說,“以前線下開一個庭的時間,現在可以同時處理多個案件。”

對於代理人而言,異步審理模式也給律師們提供了極大的執業便利。北京觀韜中茂律師事務所(福州)的黃鑫律師多次代理明溪籍海外僑胞的民事案件,對於異步審理平台的使用,他很有感觸:“這個平台首要解決了律師開庭時間沖突這一頭疼的問題,還節省了我們前往當地法院開庭的路途時間,減去相關訴訟活動產生的等待成本,大大提高了我們律師工作效率。”

“靶向”療法 精准調審民間糾紛

2020年11月,明溪縣沙溪鄉梓口坊村網格員在日常入戶走訪過程中,了解到黃某與鄧某兩戶村民發生山林權屬糾紛。黃某年事已高,子女都在意大利,家中沒有勞動力有效管護山林。而鄧某家的毛竹一直往黃某家的山林生長。隨著鄧家管護區域的拓展,黃某家的山林被侵佔了。

雙方從山裡吵到村裡,從村裡吵到當地的涉僑調解工作室。黃某說聽兒子的,兒子又在意大利,無法回國處理糾紛。調解無果,眼瞅著山林權糾紛即將升級為民事訴訟案件,明溪縣人民法院將同為梓口坊村人的法官黃炳發派到村裡了解情況。

“據我們了解,近年來梓口坊村發生過多起類似的糾紛,調處過程復雜,牽扯了鄉村干部大量的精力,鄰裡關系也不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和諧穩定。”黃炳發說。

沙溪鄉黨委書記王勇表示,梓口坊村出國人口比重大,留守老人和兒童多,法律意識較為淡薄。很多人家裡沒有壯勞力,也沒有“說得上話”的人。發生糾紛的當事雙方,有的一方甚至雙方都在國外,鄉裡、村裡調解起來難度很大。

梓口坊村的山地非常適合竹林生長。人民網 葉青卿攝

梓口坊村的山地非常適合竹林生長。人民網 葉青卿攝

“以情動人,以法服人。”王勇說,“法官們還挨家挨戶說法普法,讓老人們也聽得懂。”將糾紛源頭減量,把矛盾化解於萌芽。最終,在明溪縣人民法院與沙溪鄉、梓口坊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多起山林權糾紛被成功調處。

調處只是暫時“治標”,毛竹還會“野蠻”生長,山林權糾紛的“本”又該如何治理?

2021年4月20日,沙溪鄉召集鄉村代表及當地林業站、司法所、派出所、僑益司法保護示范中心等單位負責人召開會商會,專題研究涉僑山林糾紛問題,提出“村委代管、按戶分紅”解決思路,擬訂《村民自留山集體代管、按戶分紅協議書》,並進行合法性審查。

在確定梓口坊村為試點后,有近半數村民認可該方案,但仍有不少村民心存顧慮。“自己的山林怎麼可以給村裡管呢?那不就變成公家的嗎?”年過七旬的老黃說起當年的分歧依然歷歷在目,“村裡很多人都不願意。”

隨即,沙溪鄉再次召開鄉村和部門會商會,牽頭組建林權問題處置工作專班,請法官為村民普法答疑。“我們也同步通過海外聯絡員為境外僑胞釋法解惑,引導其共同做通國內鄉親思想工作。”黃炳發說,通過“線上+線下”“境內+境外”的充分溝通協商,取得了村民的廣泛支持。

2022年4月8日,梓口坊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順利通過了代管協議,369戶的4.6萬畝自留山等山林統一收歸村集體代管,按比例分紅,收益的65%歸農戶所有,35%歸村委用於本村公益事業。至此,長期困擾鄉村的涉僑山林群體性矛盾糾紛問題得以圓滿解決,不僅從源頭上徹底消除同類糾紛,也促進村財和農戶的雙增收,推動了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實現了社會效果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在調處過程中,我們也積累了經驗。”明溪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楊建玲表示,“在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個案的過程中,要及時梳理總結,分析同類型案例的規律特點,提出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從根本上化解矛盾。”

僑鄉楓橋 助力社會基層治理

近年來,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明溪縣人民法院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巧打僑鄉“僑牌”,繼2017年在梓口坊村設立三明市僑益司法保護示范中心、2019年在沙溪鄉設立涉僑互聯網巡回審判點后,探索推出以“跨境·隔空·錯時”異步調審模式為主要內容的“僑鄉楓橋”解紛工作法,使得涉僑矛盾糾紛有效化解,僑益司法保護更加有力。

“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斷檔”“黨政動手,依靠群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六十年來,“楓橋經驗”已在中國各地基層社會治理中進行了生動實踐,並形成新時期“楓橋經驗”。

數字化的科技支撐則是發展楓橋經驗、創新治理方法的重要一環。主打“跨境·隔空·錯時”的“異步審理平台”,就打破了傳統治理方式和手段,克服了地域和信息限制,擺脫了治理主體互動的時空障礙。今年7月,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異步審理平台”獲評“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法院創新案例”。

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陳楓表示,通過科技賦能,不斷衍生出新的治理技術,才能進一步提升基層現代化治理效能。

三明市僑益司法保護示范中心的調解員正在進行在線調解。人民網 葉青卿攝

三明市僑益司法保護示范中心的調解員正在進行在線調解。人民網 葉青卿攝

今年8月,由明溪縣人民法院深度參與、以“異步調審法”為核心內容之一的明溪縣“僑鄉楓橋”解紛工作法作為“僑鄉楓橋”解紛工作法作為福建省唯一案例,經福建省委政法委推薦、中央政法委評選,榮列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楓橋經驗陳列館。11月6日,中央政法委對104個“楓橋式工作法”的先進典型進行表揚並授牌,明溪縣沙溪鄉的“預防化解涉僑糾紛工作法”成為其中之一。

“基層矛盾治理的現代轉型是個系統工程,要從治理理念、技術、目標等各個視角綜合考究。而社會治理主體從‘一元管理’到‘多元良性互動’則是破解建構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密碼。”陳楓認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發展,激活了社會力量和普通群眾參與社會矛盾治理的活力,在原有的行政機關主導模式、法院主導模式和檢察機關主導模式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了基層治理的社會化轉型,完善了矛盾糾紛治理體系。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