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突破政策瓶頸、化解技術難題  打造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福建樣板”

2023年11月27日11:2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金秋時節,位於福建省南平市的順昌縣國有林場依舊蒼翠蔥蘢,綠色綿延不絕。站在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的杉木用材林裡,林場的花木之香迎面扑來,沁人心脾。

“我們探索與現代林業建設相適應森林可持續經營模式,創新開展了一般杉木用材林改培提升模式、生態公益林採伐更新混交林培育模式、天然商品林採伐更新混交林培育模式、重點區位人工杉木商品林改造提升混交林培育模式和中幼齡林撫育間伐改造提升模式,累計完成全國森林經營試點面積17242畝,取得了良好成效。”順昌縣國有林場場長詹旋常說。

據介紹,2020年至2022年,福建省先后有順昌縣國有林場等7個單位列入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單位,重點圍繞森林經營過程中急需解決的政策瓶頸和技術難點,總結提煉多樣化可復制可推廣的森林可持續經營樣板。

“碳票”變“鈔票” 全力釋放“生態紅利”

以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為契機,福建省結合森林質量提升工程,採取科學合理的撫育措施,調整林分結構,豐富生物多樣性,推進全省森林資源增量、結構增優、生態增效、景觀增色、作用增強,解決了森林經營中出現的一些難題,構建了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

全國水土流失治理典范長汀縣在生態建設中遇到了瓶頸。馬尾鬆林作為鄉土樹種,為在貧瘠的土地上消滅荒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馬尾鬆林佔有林地面積的47.6%,且存在相當數量低產低效林分,這種植被結構簡單,生態脆弱,又容易受到鬆材線虫病和森林火災的威脅。

借助政策優惠,長汀縣在過熟的馬尾鬆林中,改造種植以杉木、珍貴用材樹種為主的商品林基地﹔在馬尾鬆佔比高的林分採取“去馬留闊”﹔在生態環境較為惡劣的馬尾鬆林地,採取伐小留大、伐劣留優等措施,提升森林質量。同時,推進汀江國家濕地公園建設,開展原生性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保護﹔推動“森林進城、公園下鄉”,開展森林城鎮和森林村庄創建﹔做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開展建檔挂牌保護等,持續譜寫紅土地上的“綠色傳奇”。

科學合理利用林木,發展碳匯經濟,發展林下經濟產業融合,開展多種經營,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福建省在推行森林可持續經營過程中,保障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統一,力爭做到生態惠民、改革利民、產業富民,全力釋放“生態紅利”,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多贏目標。

武平南坊國有林場開展朱砂根種質資源繁育,產業化示范推廣育苗近20萬株,建成基質生產線1條,收集保存朱砂根種質資源61份,為全國朱砂根種業創新和產業化開發提供種質支撐。上杭白砂國有林場輻射帶動民生產業,與醫藥公司合作共建上杭骨碎補育苗中心,打造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近200個,促進當地增加稅收,促進實現鄉村、企業、林場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今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當天,滬明合作·將樂縣林業碳票銷售簽約儀式在常口村舉辦,來自上海的企業與將樂縣現場簽約2萬噸林業碳票,成交價30萬,這是我國林業碳票首次跨省銷售。事實上,早在2021年,在三明林業碳票首發儀式上,常口村就領取了編號為“0000001”的全國第一張林業碳票。這張“碳票”涉及常口村3197畝林地,林業碳票分紅14萬元,每位村民分到150元。空氣換成了真金白銀,“碳票”變成了“鈔票”。三明在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大道上提供了生動實踐經驗,交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完美答卷。

“一站式”辦理採伐手續 把林木採伐處置權歸還林農

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既對現有採伐規定的嚴格執行,也對採伐政策創新的積極探索,有利於進一步推進林木採伐“放管服”改革,制定完善更接地氣、更便民惠民的採伐政策。

2023年9月,福建省林業局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林木採伐改革工作的通知》。森林撫育、低產低效林改造實行“限額五年總控”管理,所需採伐限額不足的,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和省國有林場發展中心可在同一編限單位內自主調整使用主伐限額,也可按程序申請使用省級不可預見性採伐限額。南平、三明、龍岩三個設區市林權所有者申請採伐人工商品林蓄積不超過30立方米的,其他設區市林權所有者申請採伐人工商品林蓄積不超過15立方米的,取消伐區設計、伐前查驗等程序,簡化審批手續。林權所有者填寫採伐申請,簽署《承諾書》、願意承擔相應責任的,即可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証。

作為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早在2021年10月,三明市林業局就印發實施《告知承諾制林木採伐管理辦法》(試行),放權於民,條件符合,可由林業站“一站式”服務辦理採伐審批手續。

為提高林分質量,三明市沙縣區富口鎮岩地村業主楊孫忠決定把種植了八年的82畝杉木林進行撫育採伐,於是向富口林業站提出了採伐申請,村級林長使用“福建林業巡護”App對採伐樹木進行拍照並上傳至“福建省林長制智慧平台”。2022年9月15日,楊孫忠來到富口林業站,當天就辦理了林木採伐許可証,審批採伐蓄積30立方米。

福建承諾制採伐審批方式得到了廣大林區群眾的擁護。這不僅減免了原先幾百元的調查設計費用,而且審批程序進一步簡化,辦証時間大幅縮短,切實解決了林農零星用材伐區調查設計費用“兩難”以及“辦証難、辦証繁、辦証慢”的問題,同時,應用“福建省林長制智慧平台”推進採伐審批工作,讓村級林長參與到本村林業生產經營管理事務中去,把林木採伐處置權真正還於林農,讓林農真正得到便利和實惠,初步實現了林農“自主”採伐林木,成為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的典型模板。

構建“國有林場+”模式 推進“百場帶千村”

福建省推進以場帶村聯戶合作發展森林資源機制,制訂《福建省國有林場“百場帶千村”活動方案》,充分發揮國有林場優勢,搭建林業與地方的溝通平台,以“國有林場+”模式,採取合作造林、合資造林、現有林股份合作經營、委托管理等方式,有效整合林業的政策、項目、資金、技術等要素,推動國有林場全面主動參與集體林改,推進“百場帶千村”,促進集體林規模化、集約化、科學化經營,全面服務集體林改、助力鄉村振興。

全省國有林場與478個行政村簽訂了結對共建協議,在提升黨建水平、經濟社會發展、宜居宜業環境、林區和諧穩定、群眾增收致富、鄉風文明建設等6個方面開展結對共建,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實施共建項目500余個,幫助共建村積極開展綠化美化、飲水工程、健身場所、森林步道、森林生態景觀等建設,每年提供就業崗位超萬個,促進林農年增收6400余萬元,全省受益村民超過100萬人。長泰石銘村等25個共建村獲評“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

2023年,福建省又申報國家級試點單位82個,試點任務15.15萬畝,其中幼齡林撫育間伐4.07萬畝、中齡林撫育間伐9.57萬畝,低質低效林改造1.51萬畝。福建省安排3169萬元中央財政資金用於補助當年試點工作。同時,福建還在三明市將樂縣和沙縣區開展省級森林經營試點工作。(江葦杭)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