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州:“海絲”門戶,以“旅”會友

人民網記者 林曉麗
2023年11月30日08:2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1000多年前,在發現了來自西方的茉莉花后,慧心巧思的福州人將這抹“異域香”與東方的茶葉融合,窨制出沁人心脾的茉莉花茶。這個千年前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實踐成就了佳話,細細品茗,仿佛聞見“春天的味道”,從此芬芳溢滿榕城。

“海上絲綢之路”因中華民族悠久的海洋文明而生,因此,如同海洋文明一樣,“海絲”同樣開放、多元。千百年前,福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樞紐重要起點,伴著遠去的槳聲帆影,大量中國商品由此運往世界各地,沿線各國文化因而漸漸碰撞出“火花”,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千百年后,“海絲”門戶福州又一次迎來八方賓朋——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及福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八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啟幕,相關活動將持續1個月,主題是“海絲文旅”,目的是以“旅”會友,在交流中走向更深遠的合作。

溯源:“海絲”的見証

福州派江吻海,山水相依。陳昌榮攝

福州派江吻海,山水相依。陳昌榮攝

福州派江吻海,因海而興、向海而生,發展的歷程浸染著海的印記,與“海絲”的聯系千絲萬縷,跨越千百年時空。

“秋來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國人。行過小藩應大笑,隻知夸近不知貧。”——海船一到,福州城裡就增添了許多外國人,來的還都是大船,唐代詩人薛能送友人時,被福州海上貿易的繁榮景象所觸動,用詩句記下了眼前的一幕幕。

另一位唐代詩人馬戴也曾在福州留下“賓府通蘭棹,蠻僧接石梯”的詩句。說的是福州接待賓客的府邸近海臨江,乘坐海舶而來的海外僧人,下船登石階即可方便下榻。

600多年前,規模龐大的鄭和船隊從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揚帆出海,在此譜寫傳播中國文明的曠世之旅。

長樂,作為鄭和七下西洋的舟師駐泊基地和開洋起點,創造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航線最遠的航海紀錄,將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推向巔峰。

上下杭,百年前輻射全省、溝通海外的商品集散地,商幫林立,可以說是福州傳統商業、民族商業發展歷程的“博物館”,展現“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帘”的景象。

穿越時空,時間來到2023年,海絲國際旅游節如期而至。該旅游節已成功舉辦七屆,為“海絲”沿線及周邊城市搭建了對外展示、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全新旅游區域合作平台,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盛會。

第八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舉辦。人民網 陳永整攝

第八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舉辦。人民網 陳永整攝

在福州這一“海絲”門戶,“海絲文旅”互惠合作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探今:千年的回響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28年前,土耳其人阿拉丁飛躍萬裡踏上中國的土地,來到福州求學,從此以后,命運便與福州緊緊相依。在這片土地上,他安了家,立了業,扎下了根。

當海絲國際旅游節啟幕,絢麗的燈光下,“新福州人”阿拉丁身著傳統服飾登台。在他身后的大屏,運用科技演繹出福州城的中軸線,而他仿佛置身其中,講起了福州的故事。

“你知道嗎,如果在800年前,我們爬上福州的鎮海樓,可以看到福州港停泊著許多商船,商船上的人也能看到鎮海樓,因為那時的鎮海樓是航標……”阿拉丁從時光的長河中擷取中軸線的故事,娓娓道來。

如果在地圖上把上下杭、三坊七巷、煙台山等福州“名片”連成線,一條城市中軸線清晰可見。這一條歷經2200多年沉澱的時光隧道,作為福州的脊梁,見証著福州城市的發展。如今,中軸線的故事並未隨著歲月暗淡,反而因文旅發展綻放出新的光彩。

11月17日晚上演的“海絲奇妙夜”,以福州中軸線沿線的特色建筑、景區為核心舞台,融合煙台山萬國文化與閩劇、福船、茉莉花茶等一系列“海絲”文化元素,以一場大型互動沉浸式街區演出,帶觀眾穿越時空遇見“煙山往事”。

在海絲國際旅游節文旅對話上,由文旅產業指數實驗室編制發布的《2023年度文旅經濟熱詞及影響力榜單》顯示,福州中軸線上的三坊七巷上榜“海絲”景區景點影響力榜單,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上榜“海絲”歷史文化休閑旅游街區影響力榜單,“閩江之心”上榜“海絲”文旅新項目影響力榜單。

福州三坊七巷夜景。陳捷陽攝

福州三坊七巷夜景。陳捷陽攝

“三坊七巷走出了像嚴復先生這樣的中國最早一批‘睜眼看世界’的人。他們尋找中國和世界的通用語言,一方面注重與世界的對話,一方面又注重從中國傳統文化出發促進融合。”全國旅游標准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孫若風說。

位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福州,文旅資源豐富,如何讓福州文旅更出圈、更火熱?

今年9月,在第十三屆中國旅游產業博覽會上,福建館以“海絲起點 清新福建”為主題,其彰顯出的文化自信,給全聯旅游業商會會長吉小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福州的三坊七巷,‘福文化’系列產品,‘有福之州’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環境之美、繁榮之美十分亮眼。”

全聯旅游業商會景區分會副會長叢文乾表示,福州的“福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非常契合現在的大環境,可以將“福文化”做透,將其變成國際性的語言,用創新的方式表達出來,讓福州在海外有更好的表現力和影響力。

互鑒:思想的碰撞

以文旅為媒,促民心相通。“文”與“旅”相互交融,沿著“海絲”這一通達世界的橋梁,通達民心。

在海絲國際旅游節會場大廳裡的正中央,一朵浪花“托起”會議的主題——那是福州在“踏浪而行”,向世界發出以“旅”會友的盛情邀請。

這場盛會上,一個倡議重磅落地——福州發出了《共同傳承弘揚海絲文化,攜手打造海絲國際名片》的倡議,推動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旅游推廣聯盟成員單位共同深挖“海絲”文化富礦,制定“海絲”國際研學基地標准,策劃“海絲”精品旅游線路,籌劃建設“海絲”國家文化公園等。

以福州倡議為新的起點,“海絲文旅”攜手共進新篇章拉開序幕。

“旅游是連接‘一帶一路’的天然紐帶。”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說,絲綢之路歷史上就是全球知名旅游線路之一,也是旅游資源最為富集的區域。

第八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文旅對話現場。人民網 陳永整攝

第八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文旅對話現場。人民網 陳永整攝

“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熱度在今年大幅攀升,“海絲”沿線主要城市文旅交往與合作正越來越密切。在以“共迎文旅融合新機遇 振興文旅發展新活力”為主題的海絲文旅論壇上,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文旅業界精英,分享探討新時代文旅產業復蘇格局和轉型升級路徑,問路“海絲文旅”。

國內外專家學者、文旅業界精英齊聚,問路“海絲文旅”。人民網 陳永整攝

國內外專家學者、文旅業界精英齊聚,問路“海絲文旅”。人民網 陳永整攝

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說,搞旅游產業、文化產業,首先必須要愛自己的祖國。每一位中國人在外國人面前都是祖國的一張名片,都是在做外交工作,或者可稱之為“民間外交”。

“‘一帶一路’可以為振興文旅發展提供新機遇、新活力。”在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馬文普看來,在福州舉辦的這次盛會就是以實際行動弘揚絲路精神,也會為世界各地更好地融入地區與國際深度合作與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注入新的動力。

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技術合作與絲綢之路部副部長馬塞爾·雷澤將旅游業視為一個“加速劑”,“能夠促進和平發展,促進人民的繁榮,提高各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經濟水平。”

塞浦路斯歐洲大學前校長科斯塔斯·古利亞莫斯認為,海上絲綢之路不僅僅是開放的橋梁,有利於經濟和貿易,同時將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建議建立跨學科的絲綢之路旅游研究中心,同時建立創意旅游協會,這樣就可以將不同的文化和機構融合其中。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