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綜合治理提升海岸帶生態環境品質  福州長樂解鎖美麗海岸線

2023年12月05日10:25 |
小字號

因海而生、因海而興。自北向南,福州市長樂區總長約130公裡蜿蜒曲折的海岸線,時而岸平沙白,時而岩峭石奇,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這裡解鎖不一樣的探奇體驗。

近年來,長樂區對海岸線的規劃和項目推進腳步亦從未停歇。據了解,2020年8月至今,福州市持續開展濱海新城海岸帶保護工程,實施海灘整治與養護、濱海防護林種植與建設、海堤堤后濕地生境恢復等3項工程,由海向陸構建了由動態平衡海灘、綜合防護林帶、水系連通濕地組成的自然緩沖帶與親水空間區交錯融合的海岸帶生態減災空間體系,進一步提升區域生態服務功能和海洋災害風險抵御防治能力。

長樂美麗海岸線。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長樂美麗海岸線。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多層綜合防護體系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2023年全球濱海論壇會議上,“福州新區濱海新城砂質海岸生態減災”案例成功入選自然資源部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聯合發布的《海岸帶生態減災協同增效國際案例集》。

該案例的成功入選並非偶然。長期以來,長樂區尊重自然規律,在向陸一側補種先鋒樹種木麻黃,鞏固現有防護林帶。在此基礎上,還豐富植物種類,優化群落結構配置,開展多種適生植物混交種植,分層次建設以木麻黃純林、木麻黃+南洋杉混交林為主的防護林減災體系,提升生物群落的自我調節能力和生物多樣性。

防護林種植前后。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防護林種植前后。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向海一側採用近自然的人工養灘修復模式,通過海灘補沙、后濱植被種植等工程措施穩定沙灘結構,促進風沙在防護林向海側堆積,從源頭上為沙灘穩定提供保障,踐行“后濱植被固沙、防護林留沙”的建設理念,構建以自然岸線為主的“海灘-后濱植被-防護林”的生態海堤,切實提升濱海防風御浪減災能力,形成了生態系統穩定、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海洋減災安全格局。

目前,通過人工養灘和沿海防護林帶建設等措施,長樂區建成了長7.5千米、干灘寬度平均增加30米的穩定海灘和長5.5千米、寬500米的沿海防護林帶,大幅度提升了砂質海岸生態系統抵御台風、風暴潮等海洋災害和防風擋沙的能力。

沙灘整治前后。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沙灘整治前后。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經測算,海灘整治后,波高衰減率明顯增大,岸灘的減災能力顯著提升,其中1.5米入射波高衰減率由63.3%提升至94.0%,2.5米入射波高衰減率由58.0%提升至82.4%,防護林后方平均風力值由4.30米/秒降低至2.93米/秒。

退養還濕+打通“水脈” 好生態引來百鳥翔集

花木蔥蘢,林蔭小道,柳暗花明,鳥語花香。游林觀景、賞魚逗鳥,目之所及皆是美景。誰能想到,曾經的東湖濕地卻是草木枯黃、魚塘散布。

“現在這裡水清岸綠,空氣清新、成為令人心馳神往的‘世外桃源’,湖邊散散步也是一種幸福。”市民陳先生對整治后的東湖濕地贊不絕口,隻要不下雨,他每天都會和老伴一起到公園“打卡”鍛煉。

如今的景致得益於東湖濕地生態修復工程所取得的成效。外文武海堤堤后濕地通過養殖清退、退養還濕61公頃,形成了東湖濕地-森林鳥類棲息地,通過植被種植恢復撂荒沙地84.6公頃,通過清理外來物種互花米草和鳳眼蓮等恢復濱海濕地129.3公頃,打通原本各自獨立的魚塘,讓水系連起來、活起來,讓水質清起來、淨起來,實現生態棲息地在無開發利用狀態下的自然恢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建成區后期管護,為東湖濕地生態健康發展、候鳥棲息提供保障。

據統計,東湖濕地恢復一年后,種植與建設防護林221公頃,海灘綜合整治135.3公頃,后濱沙生植被帶建設3.2千米,濕地生境恢復274.9公頃,植被數量由恢復前74科166屬202種增加至80科176屬221種。同時,根據滿意度調查結果統計,公眾對濱海新城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的滿意度達99.4%。

濕地自然恢復前后。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濕地自然恢復前后。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好生態引來百鳥翔集。通過一年的治理,東湖濕地記錄到的鳥類數量和多樣性指數分別增加了22.8%和13.6%,《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的鳥類佔比由81.4%提升到85.7%,同時新記錄到普通鵟和雲雀等2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鳥類。

“今后,我們將通過塑造深水、淺水及駁岸空間等地形空間,營造多樣的親水空間,以提升了海岸帶整體生態環境品質,增加濱海新城的生態優勢和戰略價值,擦亮東湖數字小鎮的‘后花園’。”福州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姜亮)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