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首創智能高效分揀系統 助力鷺島“無廢城市”建設

廈門市依托創新技術,實現對低值可回收物全品類高效處理。廈門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供圖
廈門市生態環境局介紹廈門市“無廢城市”建設的探索實踐。廈門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實現整個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充分資源化利用、全面安全處置。而在“雙碳”背景下,廈門市“無廢城市”建設,正不斷刷新著進度條。
隨著全國首個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在廈投產,廈門市在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和資源化利用領域,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廈門模式”,成為推動“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無廢細胞”之一。
政府主導 全方位支持低值可回收物循環利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近年來,廈門市垃圾分類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截至今年10月,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在住建部全國垃圾分類歷次考評中連續21個季度名列第一。全市垃圾分類知曉率100%,參與率超97%,准確率超85%。這背后,由政府主導建立長效機制,強化生活垃圾分類督導考評,從源頭推進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全面回收功不可沒。
“廈門市凝聚多方合力,不斷完善分類回收長效機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稱,廈門市實行周調度、月例會、現場協調會,完善暗訪督查、第三方考評、專業考評等機制,建立常態化督導考評機制。此外,還構建起生活垃圾分類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對垃圾分類各個環節進行常態化、全覆蓋執法,通過媒體及時曝光典型執法案例,擴大執法影響力。同時,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數字監管系統建設,通過智能視頻、GPS定位等措施,對分類收集、運輸、處理實現全過程監管。
該示范項目的落地,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廈門市在全國率先制定《廈門市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導目錄》,印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工作方案》,出台低值可回收物收運、處理補貼辦法……”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廈門市還成立國企與民企合作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建立政府主導、國企負責、民企經營工作機制,提供用地、保障資金、理順機制,全面支持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項目的規劃、建設和運營,進一步明確低值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細化要求,保障低值可回收物源頭分類、准確回收。
前后貫通 全鏈條實施低值可回收物分類回收
每天,小區居民做好垃圾分類投放,環衛企業定時定點分類直運至分揀中心,之后由專業企業進行集中分選利用……從分類到收運,再到再生處置,各環節規范開展、高效協同,讓低值可回收物最大程度變廢為寶——這正是全鏈條分類回收的作用所在。
低值可回收物雖屬垃圾,但卻是寶貴的資源。近年來,廈門市不斷深化全鏈條治理優化,構建起覆蓋前、中、后端的一體化運行體系,保証低值可回收物高效回收利用。
“為確保前端有效分類,廈門市多渠道、全方位宣傳推廣《廈門市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導目錄》的分類方法,充分調動各環節相關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廈門市各個垃圾投放點均增加“可回收物”垃圾桶,設置三級“督導員”,每個垃圾投放點至少設置一名垃圾督導員引導居民精准分類。
在中端環節,廈門市採用“定點收集、桶車對接、公交化運輸”的錯峰直運模式,避免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裝混運”。目前,廈門市低值可回收物收運共配備39輛直運車、設置47條線路和1399個轉運點,由各社區收集后直接運輸至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集中處理。“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可以實時統計分析運輸車輛的種類、類別、來源數據,覆蓋全流程,實現信息公開透明、分類可溯,為監管提供數據支撐。”廈門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末端高效利用,更講究“精准化”。“經過有效分選和處理,紙、塑、金屬等復合材料可以分開利用。其中塑料佔比約60%,是回收利用的重點。”分揀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回收方式包括物理循環回收、化學回收利用兩種方式。其中,物理循環回收主要通過壓縮打包,形成可再生塑料,銷往塑料再生加工廠。還有部分直接清洗、破碎后變為塑料顆粒或片材,銷往下游塑料改性企業。化學回收利用則是銷往石化等行業企業進行廢塑料化學利用,實現再生循環。
創新技術 推進全品類固廢減量與資源化利用
外賣餐盒、奶茶杯、泡面桶、快遞包裝盒……在每秒3米的高速傳送帶上,這些低值可回收物被自動識別、分揀,分選處置全過程物料不落地。
目前,廈門市依托創新技術,實現對低值可回收物全品類高效處理。“分揀中心以一條分選線作為示范線,實現低值可回收物每小時5噸、每年3萬噸的處置能力。”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分選示范線上,分散、混雜的多種類低值可回收物被自動化、智能化分選。
智能高效的前提,是更科學細致的分類。低值可回收物來源於生活的方方面面,覆蓋品種多、物理形態多樣、化學性能各異。基於下游再生資源市場需求,分揀中心將低值可回收物分為15個細分品類。這些物料在分揀中心進行分類壓縮、打包后,形成可再生資源,銷售、運送至協同加工利用企業循環利用。
高質量智能分選是如何做到的?科技力量是關鍵。據了解,廈門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採用自主研發、全球領先的分選工藝架構,基於視覺感知、深度學習神經網絡、AI智能、近紅外飛光掃描等智能分選技術,實現分選准確率95%以上。
“現行生產方式能靈活應對前端社區垃圾分類投放准確率、入料量波動情況下的復雜工況,滿足下游市場動態需求。”該負責人表示,2022年12月正式投產以來,廈門低值可回收分揀中心實現連續、穩定、安全運行超過11個月,並於2023年4月提前達產,目前已進入擴產規劃階段。(記者 許曉婷 通訊員 陳智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