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聚民心、解難題、化糾紛、促落實  廈門翔安“一線工作法”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2023年12月06日14:41 |
小字號

開展“在一線解難題化糾紛”實踐活動、推行“百聯千戶”結對共建機制、打造專業化職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做實做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動“四下基層”工作走深走實……廈門市翔安區把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和深化運用“四下基層”制度緊密結合,大力踐行“一線工作法”,推動全區領導干部下基層宣傳宣講政策、調查研究、下訪接訪、現場辦公,回應群眾訴求、化解信訪積案,聚焦“急難愁盼”小切口、做實“為民服務”大文章,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主題教育的實際成效。

從“身邊”到“心間” 一線聚民心 

在村庄的空地上,郭建居為村民們帶來了《馬塘精神——一個鄉村的中國夢》,以閩南答嘴鼓的傳統形式,用本土語言對“艱苦奮斗、拼搏創新”進行了再詮釋﹔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舞台上,楊東燕通過講述,將曾經發生在英雄三島上的壯烈往事和現在島上新機場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一一呈現。

他們都是“翔來講”思政教師宣講團的成員,通過層層遴選的優秀宣講骨干70余人組建成團后,分為1支總隊、9支分隊和N支小隊,以“熱點+基層”“宣講+服務”模式,點對點深入各個村(社區)開展宣講活動。他們以多元的藝術形式、多樣的語言風格、多方的宣講視角,生動講述黨的創新理論及翔安跨越發展故事。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具體生動的案例,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真正把黨的聲音傳播到基層群眾中,掀起了全區主題教育學習熱潮。今年以來,宣講團已常態化開展宣講活動300余場。

此外,翔安用好轄區內的9個文明實踐所、128個實踐站和77個實踐點,把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作為政策理論宣講先鋒崗,成功舉辦“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引加快建設‘五個翔安’”主題“理論圓桌”學習互動分享會﹔同時,積極搭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雲平台和學習端、手機端的“一平台兩終端”,構筑起線上線下立體陣地,進一步豐富平台學習資源。

從“腳力”到“能力” 一線解難題

11月13日,翔安區委主要領導先后實地察看了金海第二小學校門城市綠地建設情況及新后村小學周邊配套道路建設情況,現場與相關部門集中把脈問診,就推進項目建設提出要求。次日,又帶隊深入沙美社區、何厝社區調研,就群眾關切的環境整治、規劃停車等問題督促相關部門要科學合理地謀劃“城中村”長遠發展。

“與問題面對面,與群眾零距離。”前不久,翔安區委召開主題教育調研成果交流會,這是一次調查研究成果的集中交流。此前,翔安區區級領導干部帶頭深入到矛盾集中的地方走訪了解實際情況,走到鄉村發展的前線用心傾聽群眾聲音,一方面摸清社情民意,另一方面也向人民群眾和基層干部“求學”,既用“腳力”又用“腦力”,在一線了解民情、匯聚民智,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案。

“制約同翔高新城片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難點堵點”、“基層黨建如何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更好發揮作用”……不同的調研報告以問題或建議的方式呈現,展示了翔安區解決問題的決心與誠心。

同時這還是一場解決問題部署會。問題能現場處理的當即解決,現場無法解決的帶回來研究解決——翔安區清楚,調研不是為了報告,重點在於做好調查研究后半篇文章。

為了推動調研成果落地,推進主題教育見成效,會議現場對調研報告作出了具體要求,要持續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實打實拿出方法和對策,推動從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實現從“解剖一個問題”到“解決一類問題”,使群眾更有獲得感。數據顯示: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翔安區處級以上領導班子成員已完成調研1470次、形成調研報告181份、調研現場研究解決問題519個。

從“坐診”到“出診” 一線化糾紛

連日來,翔安區級黨政領導帶頭深入街道、社區,定點接待來訪群眾,推動解決重點信訪事項和疑難復雜信訪問題,現場處置居民小區附近小山坡出現塌方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並對污水管改造后發生的污水倒灌問題,厘清來龍去脈、切中問題要害、找准責任單位,明確整改方案的同時給出具體的解決期限。

這是翔安區常態化開展領導干部定期接訪、定期下訪、包案化解活動的一個剪影。翔安區明確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確保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事事有回音”、群眾提出的合理訴求“件件有落實”。尤其是針對重要信訪事項、突出問題和疑難復雜問題,翔安區實行領導包案責任制,推動訴求在一線回應、矛盾在一線化解,有效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一組相關數據是:今年以來,全區黨員領導干部下基層接訪189批次323人次,推動化解訴求121件——其中區領導39批54人次,化解訴求33件﹔各鎮(街)150批269人次,化解訴求85件。

接下來,翔安區將繼續扎實開展信訪問題源頭治理三年攻堅行動,認真落實“信訪接待下基層”“四門四訪”,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讓信訪工作既“坐診”又“出診”,化解群眾信訪積案,推動群眾合理訴求及時就地解決。

從“會場”到“現場” 一線促落實

在“會場”發現問題、找到思路,到“現場”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翔安區始終堅持到一線去,真正將工作落實到位。

2012年,翔安區結合落實“現場辦公下基層”,創新推行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村(社區)“百聯千戶”結對共建活動。如今,這項已經堅持了11年的結對共建活動,在主題教育中得以進一步深化和完善,通過組織對接、資源整合、改善民生等多種方式推動村(社區)發展。

最近,內厝鎮黃厝村接連獲得福建省美麗休閑鄉村、省金牌旅游村的榮譽稱號,還入圍福建省“五個美麗”建設典型案例。這樣的成績得益於“百聯千戶”結對共建機制:與黃厝村結對共建的區農業農村局機關黨委經常深入黃厝村現場幫忙出思路、引資源、推項目,竭盡所能幫助村庄發展建設掃清障礙。

據了解,依托結對共建活動平台,翔安區共組建近300支“黨員突擊隊”和“黨員志願服務隊”,今年以來,已投入101810人次參與村(社區)志願服務、文明創建、愛心幫扶等,完成“為群眾辦實事”1360件,幫助解決實際問題1313個。

(責編:關喜艷、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