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廈門集美:做實“小調解”推動“大治理”  織密平安網奏響幸福曲

2023年12月11日09:36 | 來源:廈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做實“小調解”推動“大治理” 織密平安網 奏響幸福曲

集美區社治委辦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筑牢基層平安根基。圖為灌口法庭深入村居開展矛盾糾紛化解等普法宣傳。

集美區社治委辦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筑牢基層平安根基。圖為灌口法庭深入村居開展矛盾糾紛化解等普法宣傳。

通過源頭化解千家事,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鎮街”。

通過源頭化解千家事,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鎮街”。

通過“公証+”調解,矛盾糾紛雙方握手言和。

通過“公証+”調解,矛盾糾紛雙方握手言和。

后溪司法所成功調解矛盾糾紛,群眾送來錦旗感謝。

后溪司法所成功調解矛盾糾紛,群眾送來錦旗感謝。

11月24日,公安部命名全國第三批100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廈門市公安局灌口派出所榜上有名﹔10月8日,經司法部評選表彰,后溪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獲評“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集美平安建設捷報頻傳。

郡縣治,則天下安。今年來,在廈門市集美區委、區政府領導下,集美區社會治理工作(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集美區社治委辦”)與全區矛盾糾紛化解職能部門全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新機制,努力把“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升轄區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形成了一批基層先進典型,多個單位獲“國字號”“省字號”榮譽。

透過這些榮譽,記者帶您了解集美在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多元矛盾糾紛化解的探索和成效。

“公証+”聯調機制

端口前移解放警力

跨島發展提速,新城日漸成熟……城區規模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常住人口數位居全市第一的集美,和全國其他城區一樣,也面臨“成長”的煩惱。據不完全統計顯示,不斷增長的非警務類矛盾糾紛,佔基層派出所很大一部分警務,不但耗費大量警力,有的矛盾糾紛也沒辦法第一時間解決,留下隱患。

如何補齊短板、破解難題、主動創穩?在集美區委政法委牽頭下,積極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大膽創新,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攜手公証部門,在杏林派出所試點推進駐所公証調解室建設。

據了解,公証調解室駐所后,民警在現場簡單判斷屬於非警務矛盾糾紛后,即可將雙方當事人帶回派出所移交給調解員,實現了公証調解員置換警力,讓更多的警力投放到打擊犯罪、治安巡邏等公安主業上來。此外,入駐基層派出所的公証調解室實行7×24小時運轉,能在矛盾糾紛類警情發生的“黃金時間”內介入化解,專業的調解員還可以針對不同矛盾糾紛類型“對症下藥”。

在杏林社區,租客魏某和房東周某因房屋租賃糾紛不斷,並多次報警。民警判斷該起糾紛存在引發惡性事件風險,馬上安排公証調解員介入調解。原來,雙方是因房屋水壓問題產生矛盾,租客一方建議修復,房東建議終止合同,雙方無法達成共識。了解情況后,公証調解員多方“斡旋”,分析得失利弊,最終雙方協商成功,矛盾糾紛圓滿處置。

“駐所公証調解室的最大創新亮點,首先是解放警力,把一些非警務的矛盾糾紛,通過調解和公証的方式疏導解決﹔其次,基層公安派出所作為社會矛盾糾紛匯聚之處,在第一端口實現矛盾糾紛就地化解,對於基層主動創穩意義重大,有利於減少‘民轉刑’‘刑轉命’案件。”有基層派出所民警曾這樣介紹。

數據顯示,“公証+”聯調機制首創以來累計調解矛盾糾紛5736起,化解率達99.7%,惠及12472人,金額達1.036億元。該機制被推廣運用到廈門全市5個區15個鎮(街),還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優秀行政執法制度。

學清洲創“楓橋”

矛盾糾紛“零激化”

學清洲、創楓橋——在被命名全國第三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的灌口派出所,聚焦“安民、護民、利民、衛民”,打造“亮燈警務”,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實現“零激化”。

派出所通過建強警企、警商、警校聯調和“公親堂”、田間調解“五類陣地”,打造6支115人的專業調解隊伍,分級分類、壓緊壓實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責任,形成“排查、評估、流轉、化解、回訪”的完整閉環,近三年涉及公安工作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100%。

依靠和發動人民群眾參與矛盾糾紛化解是“楓橋經驗”的精髓。灌口派出所充分發動轄區群眾參與,“警民之情”越走越親,“共治之圓”越畫越大。如灌口“電商谷”是全市寄遞物流集散中心,該所牽頭組建“流動反詐宣傳聯盟”,每天數百輛貨運車輛、千余名“快遞小哥”結合運送投遞,走街串巷流動宣傳,有效壓控冒充寄遞客服類電詐警情,比降87%。此外,派出所聯合相關單位研發全省首個“園區智慧管控平台”,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對轄區軟件園三期園區各類要素進行全量採集、標簽畫像,對各類矛盾糾紛隱患進行預警推送、閉環處置,共預警風險137個,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糾紛6起,贏得園區企業廣泛贊譽。

平台“派單”+網格“接單”

矛盾糾紛不出“格”

大數據賦能矛盾糾紛化解,“派單”式是集美區社治委辦成立以來在多元矛盾糾紛調解領域的一大特色。

今年7月17日,有群眾反映,其在灌口一小區給一戶業主做水電,結果工程做好,業主拖欠工資不付,引發爭執。集美區社治委辦通過“智慧集美”平台“派單”受理,事件轉至屬地灌口鎮主辦處理,隨即網格員迅速“接單”趕到現場,找到雙方坐下來協商,兩小時后,拖欠工資到賬。

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矛盾糾紛不出網格。今年“智慧集美”平台運行以來,集美區社治委辦大力推進“大數據+網格化”工作,提升協同運轉、應急處置、快速反應能力。同時,建立起區、鎮(街)、村(社區)、網格四級協同的社會治理運行體系,強化扁平指揮,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構建“巡訪、採集、報送、派發、整改、督評”六步閉環工作機制,實現矛盾在網格化解、服務在網格開展、問題在網格解決,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鎮街”。

“如果把‘智慧集美’大數據平台比作一個事務處理的‘大腦’,那麼網格員就是事務處理的‘手’,建立制度打通‘經絡’,通過群眾‘下單’、平台‘派單’、網格‘接單’的模式,實現矛盾糾紛源頭治理、矛盾糾紛就地化解。”集美區社治委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輕騎兵”式調解

最快實現事了人和

在戰爭中,輕騎兵既可獨立作戰,又能和其他兵種高效配合,在靈活作戰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僑英司法所,就有這麼一支化解矛盾糾紛的“輕騎兵”。

這支“輕騎兵”吸納行業領域專家、法律專家等專業人員,成立由專兼職調解員、網格員、政法干警、鄉賢、律師、社會工作者等組成的調解團隊,打造一支以常駐、輪駐、隨叫隨調等形式參與的調解隊伍。

今年3月初,20多名服裝商戶到轄區一商場索要退款。原來,商場對商戶實行統一收銀、統一促銷管理,每季度給商戶返款。商場因經營不善倒閉,與商戶的款項卻沒有結清。商戶們拿不到錢不離開。商場負責人的說法是,商場經營不善,公司也被拖欠租金,“不想再管了,要想拿回錢,可以去法院起訴。”商戶們這邊不答應:“打官司,我們等不起、耗不起。”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事態隨時升級的情況下,“輕騎兵”調解員火速趕到現場,還買來水、食物等提供給雙方。厘清雙方訴求后,調解員多方協調,督促企業負責人給遠在國外的老板打電話,通過視頻連接在線協商解決問題糾紛。經過數小時協調,得到商場負責人的明確承諾后,商戶們終於放心離開,並在一天內收到被拖欠的回款,雙方糾紛得以圓滿化解。

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今年上半年,集美區司法局僑英司法所調解工作調解449起案件,調解成功率達100%,做到快速處置、事了人和,民轉刑案件零發生。

法庭“沉浸”到鎮街

提升鄉村解紛效能

法庭搬到家門口,矛盾糾紛不出鎮街——集美區人民法院堅持能動司法,將法庭“沉浸”到灌口鎮,依托鄉賢、人大代表等非訴解紛力量,將鄉風民俗融入解紛工作,提升鄉村解紛效能,積極打造“楓橋式人民法庭”。

灌口法庭還牽頭成立“新鄉賢調解工作室”,聘請5名廈門市“新鄉賢”為特邀調解員,發揮其“人熟、地熟、村情熟”優勢,有效化解涉征地拆遷后親屬、鄰裡糾紛等。此外,深化“法官+人大代表”訴前解紛模式,發揮“人大代表調解室”作用,訴前委派調解成功案件38件,推動矛盾糾紛實質化解。在涉農征地糾紛、相鄰糾紛等案件審理中,引入“滴水檐互讓”“建房四鄰協議”等閩南風俗加強說理,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

用好鄉規民約,完善解紛體系——2021年以來開展“問需於民一村一治理”實踐活動,收集意見126份,提煉推廣4條治理經驗,針對性發出司法建議4件,規范土地經營權流轉程序、調解組織運轉流程等。

建立三級中心

提供“一站式”服務

今年10月份,一份《集美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實施方案》出台,預示著集美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將有新突破、邁上新台階。

方案明確了區、鎮(街)、村(社區)三級矛調中心的功能定位——區級中心是全區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綜合服務平台,整合人民群眾來訪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矛盾糾紛調解專家組等入駐,作為區社會治理指揮中心的分中心,主要承擔群眾來訪接待、重大疑難矛盾糾紛兜底化解、轄區安全穩定形勢分析研判等職能﹔鎮(街)中心是基層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服務的主陣地,集中力量處理好本級受理、村(社區)中心上報、區中心指派、法院委托調解的疑難糾紛,發揮好鎮(街)在矛盾糾紛化解、源頭管控、社會治理中的基礎作用﹔村(社區)中心是鎮(街)中心的延伸,進一步充實人民調解委員會力量,積極發揮網格員、法律顧問、鄉賢等作用,為本村(社區)群眾提供“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服務,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區)、矛盾不上交。

“我們將進一步流程再造,以群眾滿意為基礎,以治理創新為動力,以社會和諧為目標,建立指揮協同系統,統籌三級中心運行,形成順暢、便捷、閉環的工作流程,提升區級部門、鎮(街)、村(社區)、網格就地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和水平,從老百姓身邊的小事、煩心事做起,把群眾對我們的期待指數,轉化為老百姓對平安建設的滿意度。”集美區社治委辦相關人員表示。(文/記者 吳俊鴻 薛堯 通訊員 黃生華 圖/集美區社治委辦)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