筼筜湖畔幸福新家園 廈門最大舊城改造項目加速托起“宜居夢”

2002年6月,“提升本島、跨島發展”重大戰略提出,為廈門打開了發展新格局。二十年初心不改,2022年1月,廈門市島內大提升指揮部正式揭牌,再一次吹響提升本島新一輪“沖鋒號”,奮力推進本島提升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兩年來,指揮部系統性梳理策劃島內大提升發展脈絡,通過高效決策協同、強化規劃引領、加強項目帶動、實施城市更新等一系列舉措,充分發揮指揮部對推動片區開發、項目建設的體制機制優勢,持續推動本島提升高質量發展。
“更高站位謀劃、更實作風推進、更大手筆建設”……2023年12月13日起,人民網福建頻道將陸續推出系列報道,全面展示廈門島內大提升在城市更新、產業轉型升級、城市建設品質提升、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等領域積極作為,通過再造發展空間、優化本島格局、完善城市功能、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強化綠色發展、提升民生保障等方面發力,不斷釋放廈門的城市更新活力,市民幸福指數穩步提升。
廈門“會客廳”——美麗的筼筜湖東南岸,坐落著擁有“筼筜春曉”“曲岸荷香”等四季勝景的南湖公園。與公園南門一路之隔,塔吊高聳林立、工程車繁忙穿梭……這個城市最大的舊城改造項目——湖濱片區改造提升項目正如火如荼建設著。
每隔一段時間,市民何女士就會來到南湖公園南門觀望項目進展。看著拔地而起的一棟棟高樓,這個湖濱四裡的老業主滿是欣喜,憧憬著回遷幸福新家園的日子。她說,湖濱一裡至四裡的房屋是上世紀80年代的多層建筑,部分住宅為預制板房,抗震系數低、使用年限較長且公共配套不足,片區居民普遍希望盡快進行舊城改造、更新提升並原地安置,“現在有了好盼頭”。
“幸福新家園初見端倪,力爭在2025年竣工交付。”廈門市島內大提升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體現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要求,地處鷺島思明區核心區域的湖濱片區舊城改造項目,著眼於整體提升人居環境和城市品質,彰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更好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全市積累經驗、作出示范。
2024年春節前大部分主樓有望封頂
12月1日,隨著濱東小學教學樓頂板混凝土澆筑完成,湖濱四裡九龍標段所有建筑主體結構實現封頂。此前一天,該標段12棟安商房完成全部封頂。
湖濱四裡九龍標段也因此成為湖濱片區改造提升項目4個標段中最先實現全封頂的標段。據悉,該標段2022年6月30日樁基開工,由6個地塊組成,總建筑面積超過26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逾16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包括12棟安商房、濱東小學和政務中心等主體工程。其中,本次封頂的濱東小學,總建筑面積約23060平方米,規劃設置36個班級,建成后,不僅學校辦學條件將迎來升級,也將進一步提升湖濱片區的教育資源。
湖濱四裡九龍標段全面封頂。建發建管供圖
據了解,湖濱片區改造提升項目共建設45棟安商房、5所學校,目前片區其他標段也正在沖刺主體結構封頂重要節點,力爭今年底28棟主樓封頂,春節前35棟主樓封頂。
“在確保質量、安全的基礎上,按照‘搶抓進度、保質保量完成、又好又快’要求全力組織施工建設”,建設單位思明城建和代建單位建發建管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廈門市島內大提升指揮部和思明區人民政府等牽頭指揮下,湖濱片區改造提升項目由建發房產全程負責片區征拆、規劃、建設、交付等代建工作的推進。其中,開工建設以來,克服了地質條件差、周邊環境復雜、施工場地狹小等不利因素,保障了建設項目有序推進,如期完成節點目標。
“項目穩健快速有序進展,離不開島內大提升指揮部的統籌推進。”上述負責人介紹,作為島內核心區的大組團舊城改造項目,湖濱片區改造提升項目相關規劃方案或調規(規劃細節調定)方案,需要通過廈門市城市規劃委下設的建設與環境藝術委員會審批。而廈門市島內大提升指揮部揭牌后,推動該項目進展的第一件事就是“重點協調安商房方案、公建方案在環藝會快速上會過審”,兩者先后於2022年1月17日、3月15日順利通過環藝會審批,為項目順利快速建設“開了好頭”。
湖濱片區改造提升項目如火如荼建設。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其后,在建設過程中,廈門市島內大提升指揮部、市建設局(重點辦)等又發揮協調作用,助力解決了施工建設中的眾多急難愁盼,“讓整個項目建設保持在快車道上行駛。”
改造舊湖濱、建設新家園
湖濱片區改造提升項目是廈門“島內大提升”的重點民生工程,也是該市最大的舊城改造項目、第一個地下空間全片區整體開發項目。
“項目致力於打造成一個以品質居住為主導,以教育文化、特色商業為支撐的現代化、國際化典范社區,為宜居思明、宜居廈門添彩加分。”濱北超級總部及湖濱片區分指揮部負責人說。
“湖濱片區改造提升項目是提升居民居住安全的大事,也是促進島內大提升的好事。”思明區筼筜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湖濱片區改造提升,筼筜街道曾於2019年進行摸底調查,逾九成業主支持片區改造。
建設中的湖濱片區改造提升項目塔吊高聳林立。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0年4月,湖濱片區改造提升工作正式啟動,廈門市委、市政府從全市相關部門抽調干部,會同思明區、建發集團,共同組成工作組,深入社區開展數據核實、意見征集﹔當年6月,片區改造提升項目方案正式公布,商談工作隨之開始,“通過廣泛的政策宣傳、片區願景介紹以及細致入微的群眾工作,老湖濱們對改造提升方案普遍比較認可”﹔當年10月,片區開展居民業主的商談、簽約,“僅僅2個月即完成第一輪簽約,簽約率達到99.63%”﹔2021年2月底片區啟動征收,居民交房踴躍,當年6月片區開始組織拆除,11月片區169棟樓房全部拆平,實現淨地交付﹔12月,為把湖濱片區改造提升項目做成民心工程,堅持公平公正開展片區選房號抽取工作,“僅用一天,就完成4800余戶居民的選房號抽取”﹔2022年3月,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選房並優化選房流程,“不到22天,完成片區近5000套安置房的選房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湖濱片區改造提升工作的啟動和加速開展,是近年來廈門加快島內大提升的縮影。2019年,廈門市委、市政府發出島內大提升縱深推進沖鋒令,陸續成立10個市級片區指揮部,重點攻堅、快速推進舊城舊村改造﹔2021年12月,為進一步強化市級統籌、打破行政區劃和領域的劃分、推進島內大提升工作,服務新一輪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廈門決定“合十為一”成立廈門市島內大提升指揮部。
湖濱片區改造提升項目由此進入建設加速期。2022年1月4日,廈門市組織2022年新年“開門紅”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湖濱片區改造提升等重大項目正式拉開建設大幕﹔第二天,廈門市島內大提升指揮部揭牌運作,為湖濱片區改造提升等島內大提升項目高質高效施工建設保駕護航。
首棟安商房封頂。濱北超級總部及湖濱片區分指揮部供圖
項目開發時間軸顯示:2021年2月湖濱片區啟動征遷,僅用八個月完成並做到拆遷與建設無縫銜接,同年11月安商房項目開工建設﹔2022年5月完成安商房出讓,6月完成樁基及上部主體工程開工建設﹔今年8月中旬,湖濱四裡九龍標段B06地塊首棟安商房封頂,10月底,該地塊安商房主體結構均全面封頂,成為湖濱片區安商房建設最先實現封頂的地塊﹔12月初,九龍標段成為第一個全封頂標段。
“項目已全面進入主體施工階段,正持續優化施工組織。”廈門市島內大提升指揮部工作人員介紹,指揮部在支持湖濱片區其他標段全力沖刺主體結構封頂施工的同時,也著力推動片區市政配套工程項目開工建設,力爭2025年下半年基本完成建設,並將加快湖濱片區原業主回遷幸福家園的步伐。
把筼筜湖畔優良地段留給老業主
“項目採用‘政府主導+國企實施+安商房建設’及片區資金平衡的有機更新模式,探索老舊小區改造之路。”工作人員介紹,湖濱片區改造提升項目重點建設安商房、社區配套、教育配套工程和地下配套設施等,大力建設“高尚現代居住社區和濱水形象展示區”,大幅提升片區居民居住品質,大舉優化中心城區空間。
湖濱片區改造提升項目坐落於美麗的筼筜湖畔。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對於何女士這些湖濱片區老業主們來說,高品質新居備受期待,更是“心頭事”。如何以通過改造提升更好地托起他們的“宜居夢”?
“指揮部堅持安商房‘高標准規劃、人性化設計、高品質建設’。”工作人員介紹,除了改造提升為鋼筋混凝土建筑,湖濱片區改造提升項目將景觀最好的沿湖地塊用於建設安商房,讓更多被搬遷人能在生活中飽覽沿湖美景﹔安商房外立面採用類玻璃幕牆,更顯現代化風格﹔房型設計一再優化,務求將“實用舒適”“得房率高”做到極致,採用全板式結構,確保明廚明衛,所有戶型均南北通透﹔小區景觀、智能化等設施堅持不低於優質商品房標准設計,並把解決原片區車位配套不足、社區配套設施老舊等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擺在重要位置。
不僅如此,為讓“老湖濱們”早日住進高品質新居,開建以來,廈門市島內大提升指揮部從建設審批、施工調度到竣工投用、選房安置等,實行全流程跟蹤調度、全流程加速助推項目建設進度,而市區兩級合力,各區、各部門協同聯動跑出“加速度”:湖濱片區安商房及公建方案審批縮短近一個月﹔各項目建設在狠抓質量和安全下,順利完成目標節點……
藍天碧水間,湖濱片區改造提升項目美如畫。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此外,從周邊公共配套來看,湖濱片區改造提升項目坐擁“家門口的美麗公園”——南湖公園,毗鄰知名大型商場,休閑購物場所近在咫尺﹔片區內還建有多所中小學、政務中心等,教育等公建配套齊全﹔而實施地下空間全片區整體開發,建設融通一體的停車場並聯通兩條地鐵線,“地段恰好是廈門地鐵1號線和3號線的交匯點”,交通出行極為便利。
尤值一提的是,湖濱片區集聚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包括建設有湖濱中學、濱東小學、外國語附屬小學、第八幼兒園、第九幼兒園等配套學校,預計將於2025年全部實現竣工交付,未來片區教育優勢引人矚目。其中,今年12月,湖濱中學、濱東小學已率先完成校區結構封頂。(余乃鎏 陳博 鄧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