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廈門集美:釋放“城”長活力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3年12月25日10:52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廈門集美:釋放“城”長活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集美區以宜居宜業的環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形成了“近者悅 遠者來”的強磁場。 集美新城指揮部供圖

集美區以宜居宜業的環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形成了“近者悅 遠者來”的強磁場。集美新城指揮部供圖

集美區不斷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圖為集美新城軟件園三期景觀。王文津 攝

集美區不斷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圖為集美新城軟件園三期景觀。王文津 攝

在挖掘自然景觀資源和提升配套設施水平基礎上,集美區讓游客在“十裡長堤”游玩中盡覽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圖為藝人演出現場。天下集美供圖

在挖掘自然景觀資源和提升配套設施水平基礎上,集美區讓游客在“十裡長堤”游玩中盡覽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圖為藝人演出現場。天下集美供圖

12月15日,2023(第九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集美開展,活動將持續至明年1月。施辰靜 攝

12月15日,2023(第九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集美開展,活動將持續至明年1月。施辰靜 攝

廣闊的碧海藍天,浪漫的十裡長堤,以及被嘉庚建筑環抱著的龍舟池……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廈門大橋,市民游客禁不住舉起手機留住窗外略過的美景。

大美集美,活力涌動。便捷的區位優勢、攀升的綜合實力、強勁的產業發展、宜居宜業的環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蘊。集美區將對城市發展的認識和建設指向了更深層次,不斷豐富內涵,提升城市活力。

強動能更“贏商”

走進位於集美台商投資區的企業——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先進制造車間柔性生產線機器人、機械手“井然有序”,技術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的輔助配合工作。各式各樣的家居衛浴產品在這裡“出爐”,走向國內、國際市場。

在董事長陳岱樺看來,從最早專注衛浴產品,到年銷售額超40億元的健康家居多產業鏈發展的上市企業,建霖的成長離不開廈門市和集美區的扶持:“政府對於我們在自主研發、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數字化轉型升級、品牌樹立等方面給予了鼓勵。而在出口退稅、人才引進等方面,也提供了許多支持。”

不只是建霖,在這片創新的沃土上,無數企業豐盈羽翼,展翅高飛。落戶集美北部工業區的廈門虹鷺鎢鉬工業有限公司,依托深厚的鎢鉬深加工技術及廈鎢全產業鏈的優勢,積極深度挖掘鎢鉬材在半導體、光伏、醫療、防護等領域的獨特應用優勢,近年來向市場推出了自主研發並取得知識產權的光伏用鎢絲,從傳統照明的標杆企業轉型成光伏鎢絲的領跑者。

越來越多新朋友、老朋友“用腳投票”,參與集美的高質量發展進程。今年以來,集美區新增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全市新增數的36%,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343家,越來越多的優質項目在集美落地開花。2023年,集美區榮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稱號,同時入選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作為百年學村、嘉庚故裡,集美區聚集華僑大學、集美大學、中科院城環所等16家高校、科研院所,匯聚了15名院士和近17萬在校師生。“對互聯網企業來說,最寶貴的資產就是人才。我們公司處在快速成長期,集美區的高校資源為我們尋找對口人才提供了便利。”夢加網絡公共事務總監譚玉坤表示,自2019年入駐集美新城軟件園三期以來,夢加網絡辦公場所翻了三倍,研發團隊也不斷擴大。

聚焦企業發展需求,集美區堅持開拓進取、奮楫爭先。2023年,集美區打造政策更實、服務更優、效率更高的一流營商環境,成立了人工智能應用產業聯盟和美妝聯盟,與火炬高新區、國科科技共建軟件園產教融合基地﹔以創業大廈為載體,圍繞大學城打造科創街區……近日,隨著鼎暉、博裕等多隻重大基金落戶,集美區杏林灣基金聚集區管理規模達2010億元,正式邁進“2000億”時代,“基金+基地”形成疊加優勢,將進一步為集美區產業崛起、商流匯聚、人才集聚帶來不竭動能。

近者悅遠者來

12月15日,2023(第九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集美開展。作為集美區深入實施“人文集美”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自2015年創立以來,已展示超過兩百場來自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以及法國阿爾勒攝影節精選的攝影作品展覽,吸引了超過四十余萬人次觀展,不僅是中國攝影領域不容錯過的盛事,也成為集美乃至廈門一張閃亮的城市文化名片。

作為鋪陳島外新城建設的主戰場,十余年來,集美新城按下高質量發展的“快進鍵”,一路高歌猛進,形成“近者悅 遠者來”的強磁場。為加快集美區城市建設現代化,激發城區發展新活力,2023年集美區在原中央商務區基礎上,傾心打造了跨島消費集聚新高地和城市活力時尚新地標——集美中央活力區(CAZ),依托轄區豐富的商旅文體資源、多元文化底蘊、強勁的產業發展勢頭,將產業發展、工作生活、文化旅游等各城市功能有機融合。

首屆青年潮玩節、“集美歡樂購”、首屆集美中央活力區(CAZ)環灣騎行活動、兩岸研學體驗營、“聽見集美”廈門集美學村音樂SHOW……今年來,集美在中央活力區持續打造多樣態的城市活動,構建年輕態的創業、生活場景,讓青年文化融入城市氛圍。集美區舉辦的“青春市集”“青年潮玩節”等高品質活動,已累計吸引52萬人次參與。

11月28日,全球第三座、中國唯一一座紅點設計博物館·廈門新館在集美開館,運營方相關負責人表示,紅點設計博物館·廈門新館落地集美,將更好地鏈接全球設計資源及產業資源,建立一個高效、互聯的設計協作與交流平台,以設計賦能城市更新,以設計賦能產業升級,助力廈門高質量發展,為集美中央活力區建設增色添彩。

第二屆全國優秀音樂劇展演配套活動——音樂劇產業發展大會在星巢越中心召開﹔第29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暨首屆廈門影像藝術周在集美新城市民廣場展覽館開展,295件展品驚喜亮相,展覽面積、展線長度均為歷屆國展之最……集美區“一精神三文化”的城區特質與人文基因,促成了群眾精神需求與城市發展的“雙向奔赴”。

共發展助“城長”

當前,隨著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如火如荼的開展,有著700余年歷史的嘉庚故裡——集美大社作為精品示范村,以“弘揚嘉庚精神 彰顯學村文化”為主題,立足提升集美學村歷史文化街區整體風貌,抓好文化保護與傳承,將僑鄉文化、閩南文化、學村文化與旅游發展共榮互促。

自8月7日集美大社商業聯盟揭牌成立后,聯盟聚大社商家之力、集大社商家之智,推動形成集美大社資源疊加、產業互補、協調發展的優勢,激發大社商家參與社區共建共治動力。

全面啟動21個城中村治理提升工作,在城內、葉厝和集美大社探索建設“智慧城中村”,集美人才灣區生態步道啟用,9254戶老舊小區改造年底前全部完成……宜居宜業,是集美區推進城市發展中的不懈追求。通過完善功能、精細管理,集美區傾聽民聲,書寫了內外兼修的品質答卷。

資料顯示,集美區是廈門市常住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常住人口達115.5萬,其中,14至35周歲的青年人口佔比超過45%。青年成為集美區各行業各領域的中堅力量和生力軍。去年成為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區以來,集美區以改革創新為支點,將青年發展工作列為工作重點,制定了《集美區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行動方案(2022—2025)》,提出實施青年創業、青年就業、青年生活、學村學子、台青聚融、青年成長等“六大工程”18項計劃,構建“1+1+6+N”青年工作模式,全方位構建有利於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生活、學習生活、健康成長的友好環境,讓集美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集美更有為。

而作為全省唯一兩岸融合發展縣域集成改革試點區,集美區持續健全兩岸青年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優化兩岸青年發展友好環境,為兩岸青年互學互鑒創造良好條件,打造台灣青年在集美創業就業“溫暖的家”。

2018年起,聚融壹家台灣青年雙創基地的兩岸台青開始深耕在集美后溪城內社,在集美區的支持下率先打造了全國首個海峽兩岸鄉村振興合作基地。今年底,后溪村被定位為2024—2025年閩台鄉建鄉創示范村,他們又有了新的舞台。“希望未來我們可以攜手更多兩岸青年,一起深入融合在鄉村當中,從人才、文化、組織、產業四個方面為集美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聚融壹家台灣青年雙創基地執行長左星星說。

開展“兩岸鄉村振興談”直播課、“手創青村”鄉創研學工作營,成立海峽青創學院集美鄉村振興基地……兩岸青年人才在集美區大顯身手,讓鄉村振興結出碩果,也在深度融入中與這座城市一起蓬勃發展。(田圓 陳怡婷)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