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多點發力穩保障  夯實基礎促發展

2023年12月27日16:27 |
小字號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初冬時節,八閩大地處處涌動著項目建設的熱潮。龍龍高鐵武梅段項目(龍岩至龍川鐵路武平至梅州段)可研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廈門新機場空管工程順利開工,福州現代物流城、泉州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南高干渠供水替代工程等項目建設“加速跑”……每個項目建設的背后,都離不開用地、用海等自然資源要素的保障。

四通八達的高速網

四通八達的高速網。

今年以來,福建省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力“六穩”“六保”,從政策、指標、服務等方面多點發力,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工作。1-11月,全省共審批用地11萬畝,批准省級及以上重點項目用地219宗、面積5.8萬畝﹔批准成片開發方案387個、面積14.21萬畝﹔審批用海200宗、總面積15萬畝,為福建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自然資源“硬支撐”。

進入廠房設備安裝階段的廈門時代項目。

進入廠房設備安裝階段的廈門時代項目。

政策保障,有緊有鬆管放有度

“202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要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深化‘一清單三保障’機制,用好政策、突出重點、優化服務,提高精准保障水平,以強有力的要素保障推進高質量發展。”新年伊始,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召開工作會議,對全年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工作提出要求,同時印發《關於進一步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促進經濟發展“開門穩”、“開門紅”的通知》,提出強化空間規劃保障、預支配置用地計劃指標等8項措施,通過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助推全省經濟發展“開門穩、開門紅”。

緊接著,一項項強化用地保障的政策措施接踵而來,釋放了政策紅利。8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從強化國土空間規劃保障、統籌安排用地指標、優化用地用海審批、優化產業用地政策、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採礦用地和砂石供應、優化不動產登記服務7個方面提出20條保障措施,全力服務福建高質量發展﹔印發《關於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通知》,要求明確用地范圍、引導統籌布局、規范使用途徑、大力盤活存量、保障設施用地、優化審批流程、強化用地監管,保障合理用地需求。10月,《關於規范農村一二三產項目和採礦用地農用地轉用報批要求的通知(試行)》印發,明確集體土地農轉用的申請條件、報批程序以及要件材料,全力支持鄉村振興……

“老人活動中心快建好了,就差內部裝修,如果不是在市裡審批,我們什麼時候能拿到批文心中都沒底。”莆田市仙游縣蓋尾鎮蓮井村一村干部感慨地說。原來,受省政府授權和委托,莆田市政府於6月首批正式批准仙游縣社硎鄉仙頭村和蓋尾鎮蓮井村的農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項目用地。

為進一步優化建設用地審批流程,福建省自然資源廳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繼去年由省政府授權和委托福州、廈門兩市部分土地管理事項后,今年年初又擴大授權和委托范圍,將省政府可以授權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事項部分授權設區市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批准﹔在城市和村庄、集鎮建設用地規模范圍內,因農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項目建設需要,按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分批次將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授權漳州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南平市、龍岩市、寧德市政府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批准,提升了審批效率,有效地推進了各地項目早落地、快動工。

福州城市新區。

福州城市新區。

指標統籌,用地用海應保盡保

重大項目是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和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如何讓重大項目落地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今年以來,福建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發展改革、交通、水利等部門制定《2023年福建省重大項目用地清單》,將省政府確定的50個一季度重大項目、200個重中之重項目,以及省領導挂鉤的43個重大項目納入清單管理。福建省自然資源廳還強化國土空間規劃保障,進一步明確過渡期規劃管控規則,解決超出現有規劃但符合“三區三線”管控要求的基礎設施和特殊用地的規劃依據問題﹔要求全面開展詳細規劃編制,允許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過程中將城鎮開發邊界外依托資源或選址有特殊要求區域劃入特定功能分區,作為詳細規劃編制依據。同時,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統籌安排用地指標,積極協調356個重大項目列入省級以上重點項目,可申請使用國家用地計劃指標﹔改進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管理模式,在各地尚未產生盤活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前,預支九市一區指標5.03萬畝。在此基礎上,又將自然資源部下達的基礎指標2.02萬畝分解至各設區市,保障各地重大項目用地需求。項目用海方面,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創新機制,將處理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與做好項目用海保障緊密結合,確保對重大項目用海“優先保障”“應保盡保”。

一套系統性的組合拳,為全省經濟穩中有進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指標要素支撐。

“截至今年9月底,50個省重大項目全部落實用地用海保障,國家基金投放的105個項目也全部實現開工。”福建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做好土地要素保障的同時,守住紅線底線同樣不能鬆懈。福建省自然資源廳通過精准供地賦能,保總量、提效益雙向發力。一邊是嚴守耕地紅線,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主動參與重大建設項目規劃選址選線工作,引導項目避讓永久基本農田,不佔、少佔耕地。同時,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堅持從嚴要求,開展節地評價、規模嚴控,把好項目准入關。今年以來,對179宗報件共核減不符合標准用地2836畝,其中耕地452畝,全省新增建設佔用耕地比例29%,同比下降6.3個百分點。一邊是全省開展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專項行動,實現土地資源配置“能優盡優”,單位GDP建設用地面積下降率居全國前列。

現場辦公,協調解決重點項目建設要素保障問題。

現場辦公,協調解決重點項目建設要素保障問題。

現場辦公,全力提升保障能力

“要強化項目用地清單管理,提高用地報件質量,加強部門聯合聯動,全力推進項目用地要素保障工作。”這是11月7日,福建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省水利廳到泉州市開展重大水利項目用地保障現場辦公時對泉州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出的要求。當天,現場辦公服務組與泉州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會商泉州市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南高干渠供水替代工程、泉州市金雞庫區左岸生態修復工程、晉江市虺湖水生態修復工程、惠安縣第三水廠供水工程等31個重大水利項目用地問題,並就項目用地涉及的佔用永久基本農田、耕地佔補平衡指標等問題提出指導意見和解決思路。

這是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堅持深入基層一線,持續加強重大項目要素保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針對重大項目建設用地報批周期長、涉及跨地市用地等特殊情況,福建省自然資源廳主動上門服務,連續19年開展巡回服務現場辦公,聚焦堵點、難點問題,精准對接、靶向施策,著力打通項目選址預審、農轉用、土地供應各環節全路徑,將堵點、難點解決在基層,把問題化解在一線,確保指標及時到位、項目順利落地。

今年,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堅持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統攬,以“要素精准保障服務再提升”活動為抓手,以“開局即沖刺,起步即決戰”的昂揚姿態,全力推進巡回服務現場辦公活動。目前,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已開展了三輪巡回服務現場辦公,服務范圍覆蓋全省九市一區。

現場辦公巡回服務採取“專人+專班”形式進行。“專人”,即廳領導包片包干,實行“一月一協調”“兩月一調度”“一季一現場服務”常態化廳領導包片服務,廳領導定期帶隊下基層,到包片地區開展指導服務,並對摸排出來的重大項目用地用海需求跟蹤到底。“專班”,即從各職能處室抽調業務骨干組成固定專班,並全面配齊“線上、線下”兩套人馬,每到一地,前方人員現場指導用地報件組卷、補正﹔后台人員全員在線審查,提供加班延時服務,晚上挑燈夜戰,周末加班加點,推進了項目用地的報批速度。例如,用地報件的補件材料簽發,正常流程要5-7天,巡回服務組通過加班加點、延時服務,倒逼地方政府加快補件進程,實現當天即簽發。

新冠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期間,福建省自然資源廳為同步落實疫情防控和要素保障,急地方之所急,採用視頻會議、“雲評審”等方式,為重大項目用地報批開辟了快速通道。

上行下效,上下同心。在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巡回服務的示范帶動下,各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也紛紛成立專班、主動對接、上門服務,從“你找我”變“我找你”,從“你上來”變“我下去”,從“沒法辦”變“能辦成”,主動服務蔚然成風,推動全省要素保障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今年以來,通過現場辦公,我們面對面協調解答各地提出的用地用海等問題281個,現場指導244個批次項目、總計3.7萬畝用地組卷報批工作﹔梳理巡回服務反映突出的8類50個問題,詳細解答形成《2023年自然資源要素保障現場辦公問題答復》手冊,印發各地參考。”福建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正在施工的寧德廈鎢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

正在施工的寧德廈鎢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

勤練內功,服務保障更加高效

“辦事認真效率高,暖心熱情素質好。”今年10月,中石化森美福州分公司將一面錦旗送到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該局的高效優質服務表示感謝。

“在這麼短時間內能夠為企業辦好報批事項,首先要歸功於省自然資源廳打造的用途管制信息化工程,推出的‘用管系統’好用、實用。”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全力打造用途管制信息化工程,加快推進福建省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監管系統(簡稱“用管系統”)建設試點,與部、省數據互聯互通,實現用途管制全域全要素全過程全周期數字化管理,累計推送各類辦件11429宗。

與此同時,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全力打造用地審批高品質工程,在全省推廣運用多節點用地報批組卷指導系統,提前發現問題、介入指導,提高審查審批效率。截至目前,全省多節點系統累計接收用地報件1736宗,已有1600宗報件通過多節點指導,用地審批工作取得較好成效,獲國務院大督查獎勵土地計劃指標2000畝。

今年2月和9月,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兩次開展全省建設用地在審件“清零行動”,清理不符合審批要求的在審報件767宗。同時,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強化批后監管,先后3次對授權和委托后的用地審批情況進行抽查,將存在的問題向九市一區通報,要求各地舉一反三,避免今后出現類似問題。

“近年來,我廳建成並運行省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陽光規劃、陽光礦政等業務系統,涵蓋土地、礦產、海洋、規劃、測繪、地災防治等領域,為依法依規審批和在線監管提供技術支撐,並通過全省政務數據平台實現數據實時匯聚、共享應用。”福建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說。

福建省自然資源廳不僅在系統和品質上做文章,還不斷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改革。2019年,福建省自然資源廳聯合住建、人防等部門印發了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和不動產登記階段“多測合一”改革的省級實施方案、綜合技術規程等政策文件,推動各地建立了“多測合一”信息平台系統。今年年初,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全面深化“多測合一”改革,推行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工程建設許可和施工許可階段、竣工驗收和不動產登記階段,分階段整合工程建設項目測繪事項,優化測繪成果共享互認,最終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多測合一”。

據統計,今年以來,福建省依托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系統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配號發証3230本,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配號發証6888本,辦理規劃條件核實1307項,執行竣工驗收和不動產登記階段“多測合一”項目1270項,執行率97.17%。

要素保障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接下來,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將在增速、提質、減量等方面持續發力,確保要素保障工作精准有力,為福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文/陳永香 鄭與國 林明欽 圖/福建省自然資源廳)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