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滄法院:砥礪奮進 以優質司法守護公平正義

海滄區法院法治副校長集中聘任儀式。
當事人向海滄區法院贈送錦旗。
海滄區法院組織刑事案件庭審旁聽。
海滄區法院成功聯合主辦第三屆涉台司法理論與實務研討會。
海滄區法院干警走訪轄區企業調研企業司法需求。
海滄區法院組織開展“與法同行,健康成長”法治游園會。
潮涌滄江,砥礪奮進。2023年,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圍繞“公正與效率”主題,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推動法院各項工作在落實中深化、在深化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用初心與擔當交出優秀答卷。
忠實履職 維護社會穩定
平安,民生福祉所系。海滄區法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忠實履行職責使命,為平安海滄建設貢獻司法智慧和力量。
今年6月,海滄區法院公開審理被告人李某達、李某陽受賄一案。被告人李某達、李某陽曾分別擔任社區基層組織黨委書記、副書記等職務。2021年,被告人在所負責的社區住宅裸房整治項目中,利用職務便利,為項目施工方在材料審核、施工監管、考核驗收等方面提供幫助,多次收取施工方現金共計兩百余萬元……最終海滄區法院以受賄罪分別判處上述兩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四年四個月、五年十一個月,分別並處罰金四十萬元和三十萬元,以實際行動積極配合推動鄉村振興和腐敗整治,為家園幸福提供正義守護。
這只是海滄區法院多措並舉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一個小縮影。這一年,海滄區法院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工作,審結涉惡案件5件28人﹔加大職務犯罪打擊力度,審結村居基層干部職務犯罪5件6人,召開監檢法聯席會議8場,協同推出“紀法課堂”深入街道巡回授課8場﹔從嚴懲處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82件130人﹔審結全市首例妨害藥品管理犯罪等新型、典型案件,有力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
創新舉措 優化法治營商環境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強磁場”,是“引鳳來棲”的重要支撐。一直以來,海滄區法院始終把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重要職責,以高質量的法治服務為轄區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今年8月,海滄區法院與廈門中院共同在廈門生物醫藥港挂牌設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廈門生物醫藥產業園工作站。工作站成立后,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指導防范訴訟風險,開展訴前糾紛多元化解、定期授課研討和法治宣傳活動。工作站的建立和運行,為加強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司法保護力度,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健全廈門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再添重要關節。
針對轄區“三高”企業,海滄區法院今年創建保全案件“1+1+24+48”機制,獲評廈門市2023年度區級“十佳”營商環境創新舉措。這項機制是怎麼誕生的呢?
在辦理一起“三高企業”保全案件中,承辦法官發現該企業賬戶資金狀況良好,正計劃投入大量資金到自主研發中,可此刻現金流一旦被保全凍結便極易陷入資金鏈斷裂風險,針對這一堵點,海滄區法院執行局組織精干力量入企調研、研究對策,針對調研中“快速、審慎採取保全措施”這一最受關注問題,為“三高企業”開通保全綠色通道:指定1人專門負責,1小時內審查立案完畢並提交保全組,當事人提供線索財產24小時內保全完畢,查控反饋財產48小時內保全完畢。及時通知被保全企業,對被保全企業提出置換保全財產於24小時內處理完畢,既確保了保全效率,又充分考量被保全企業經營、發展需要。
為助力營商環境工作,海滄區法院持續打出一系列“安商”保障“組合拳”——在執行工作中創新引入信用考核機制,維護企業存續重生機會﹔推動建立涉“優企名錄”財產保全機制,防止轄區優良企業因涉訴保全影響正常經營﹔發布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弘揚誠信精神﹔積極構建“親清”法商關系,院領導主動帶隊走訪企業、協會問需問計,持續推進“千名執行干警進千企”活動,幫助研判風險17條,提出建議24條。
主動作為 著力深化兩岸融合
“設立全國首個涉台專門法庭”“成立全國首家‘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涉台調解室”“研究出台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實施方案”……海滄區法院始終致力於台胞台商權益保障,不斷推動涉台審判機制改革:今年以來選任20名台胞陪審員,增聘6名台胞調解員﹔引入律師調解及中立評估,對接海峽兩岸仲裁中心,構建涉台糾紛調解-仲裁-訴訟一體化解決機制,有力推動涉台糾紛實質性化解。
2023年初,海滄區法院收到20件涉台租賃合同糾紛的系列案件,20間商鋪集中在同一地點,位於當地一商業街上。因為商鋪的房東是一名在台灣、廈門兩地經商生活的台胞,案件由海滄區法院管轄。
經前期電話溝通,租賃雙方各執一詞、矛盾激烈。海滄區法院初步判斷,本案看似只是簡單欠租,實際症結在於商業利益的問題。租戶認為,商業街店鋪內部老化嚴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翻新。原計劃的翻新工作因為疫情擱置了,在生意欠佳的情況下,租戶沒錢交租,房東也不願意再花錢投入。“考慮到租戶大多是外地來廈創業的年輕人,房東因經商常年往返於台灣、廈門兩地,如果系列案進入訴訟程序,對於房東、租戶甚至營商環境而言,都是有害無益的。”承辦法官說。最終通過特邀調解的方式,海滄區法院委托熟悉商事領域糾紛的台灣律師調解員小魯組織現場調解,按雙方當事人的意願、需求制定調解方案,最終取得圓滿結果。原本沉寂的商業街,今年開春又恢復了以往的熱鬧。
靠前一步,主動作為。海滄區法院始終聚焦急難愁盼問題,為台胞提供均等、普惠、便捷的涉台司法服務:針對台灣地區當事人案款領取難點,探索建立涉台案件“跨海峽”簡易支付機制﹔針對一段時期涉台勞動爭議案件多發的情況,因時施策,通過發布典型案例和用工風險提示、向市台商協會發出司法建議等措施強化源頭治理,年收案量從近700件降至7件﹔“平等保護台胞立案權利”項目獲評全國法院十大最具品質一站式建設改革創新成果獎,系全省唯一獲獎項目。
維護正義 小案件守護大民生
2023年,海滄區法院在維護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方面持續發力,審慎審理涉民生案件,做群眾權益的“守護者”:妥善處置知名教培機構倒閉、違反規劃用途出售商品房引發的群體訴訟,強化對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從業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准確適用民法典,以小案闡釋大義,審結無過錯“酒友”不承擔賠償案、認可婚內忠誠協議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槌起落間,為老百姓豎起人身安全的“保護盾”,撐起家庭和諧的“保護傘”。
除此之外,海滄區法院積極延伸訴訟服務,以司法溫情守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通過“雨露基金”幫扶困境兒童3人,提供法律援助290人次,緩交訴訟費4.52萬元,司法救助11人87.5萬元,“李某某申請民事侵權司法救助案”獲評福建法院司法救助十大典型案例。
用心用情 守護家庭和諧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事紛爭的解決不僅關乎個人及家庭幸福,也關系到社會和諧和文明進步。近年來,海滄區法院不斷擦亮家事少年司法工作品牌,聚焦審判效能、權益保障、關懷延伸,深入推進心理疏導、幫扶救助各項工作,在突出對婦女、兒童、老年人等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維護的同時,全力彌合親情、修補裂痕,努力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協調統一。
育人以法,潤物無聲。海滄區法院積極構建庭前指導、法庭教育、調解輔導“三位一體”的家庭教育指導矩陣,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4份,輔導17對離異夫妻轉變為“合作父母”。在社區開辦“和諧家庭 普法先行”課堂,針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婚姻家事開展普法宣教6場次,惠及群眾800余人次。創新提供“訂單式”精准司法服務,海滄區法院黨組書記、代院長葉炳坤帶頭擔任法治副校長,就校園傷害案件、青少年交通安全等內容深入開展法治宣講,舉辦法治夏(冬)令營、開放日等6場,指導模擬法庭10余場次……通過務實舉措,積極發揮好法治護航的作用,使法治副校長工作成為法治教育的“助推器”,奏響護航成長“交響曲”。
同時,進一步推進“法護銀齡”,積極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審結涉老案件231件435人,提供“一對一”導訴、上門立案庭審等服務,為23名老年人追回勞務報酬61.7萬元。干警被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家事如天》節目評為“調解能手”。
多措並舉 加大執行攻堅力度
“執行工作不僅要有‘重拳出擊’,也要有‘人文關懷’﹔要維護法律的權威,也要體現司法的溫度。”
在某物權保護糾紛強制執行一案中,案件的矛盾不僅涉及歷史遺留問題,還涉及公共安全,矛盾陷入僵局。海滄區法院執行法官決定從實質解決糾紛的角度開展工作,組織現場“多元協商”,採納各界代表意見,尋求最佳解決方案。最終,在承辦法官的不斷釋法引導下,當事人當即表示願意與法院配合,協同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多元解紛、多維解紛。
執行現場,參與監督、見証法院執行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市律協民執委委員對海滄區法院本次的執行行動給予高度評價。法院在執行生效法律文書的同時,面對被執行人所反映的情況能夠有效傾聽,並且主動接受監督,讓執行工作得以公開、透明。在幾方分歧中求大同,找到利益平衡點,真正實現案結事了,讓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今年以來,海滄區法院構建綜合治理執行難大格局,積極兌現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受理首次執行案件3182件,執結2996件,發放執行款5.26億元,海滄區法院用行動交出了讓群眾滿意的答卷。
能動司法 共繪多元解紛“新楓景”
今年以來,海滄區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成人民法院調解平台13家單位入駐工作,主動參與“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建設,推動糾紛先行調解、精准治理。
堅持調解優先,做深做實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海滄區法院成立訴前調解與簡案團隊,與行政部門、民間團體建立“知產聯調”等糾紛解決機制,訴前成功調解案件3175件,調解成功率達66.7%。
為了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海滄區法院緊盯“抓前端、治未病”,及時發現總結案件中存在的社會治理問題和風險隱患,發出司法建議20篇,推動轄區街道完成消防隱患整改、央企及時發放外來務工人員薪資、汽車行業規范經營。(文/記者 譚心怡 通訊員 海法宣 圖/海滄區法院 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