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寧德柘榮東源鄉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福建寧德柘榮縣被譽為“中國太子參之鄉”,有200多年的太子參種植歷史,所產太子參因色澤晶黃、肉質肥厚、有效成分高而聞名。東源鄉是柘榮縣太子參重要產地之一,全鄉太子參種植面積3900畝,年產量約480噸,種植戶涉及18個村、741戶、1478人,太子參是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
“我從事太子參種植近10年。近年來,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和種植年限的增長,太子參病虫害嚴重,土壤養分失衡,導致產量和質量下降。”柘榮縣浩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章劍鴻介紹。
據了解,為提升太子參產量,助力太子參產業健康發展,柘榮縣浩洋農業專業合作社著手培育太子參良種,在柘榮縣、東源鄉相關部門指導下,在太陽村流轉30畝土地,其中,20畝用於建立太子參基質栽培示范基地。探索以專用有機基質替代自然土壤、營養液自動滴灌替代傳統施肥、設施栽培替代露地栽培的太子參基質栽培新模式,培育優質參種,減少發病率,推動太子參種植實現從“經驗種植”到“科技種植”的跨越。
“目前,基地每畝可產出太子參種苗1800斤,產量是傳統育種方式的2倍。同時,新培育的種苗種出的太子參顆粒飽滿,質量更好。”章劍鴻說,“11月份是太子參播種的季節,目前,已有幾家公司達成了種苗採購合作意向。”
近年來,東源鄉主動融入“柘榮太子參”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戰略,大力開展太子參擴面提質增效行動,通過加強政策激勵、實施精准幫扶指導、建設示范種植基地、延伸太子參產業鏈、用好“合作社+參農”模式等舉措,不斷提高太子參種植的標准化、自動化水平,讓產業發展更有活力,群眾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食用菌產業作為東源鄉農業發展傳統主導產業,東源鄉在做優做強太子參產業的同時,以發展產業強鎮為契機,大力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
“今年以來,我們緊鑼密鼓地開展菌棒車間、菌種制作及淨化接種車間、淨化通風系統、倉庫等設施重建及改造提升工作,7月底正式投入使用。新車間投入使用后,進一步推動菌棒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生產,現在一天可產出2萬至3萬個菌棒,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寧德市益智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麗琴介紹,以前採用舊的打包設備和固體接種方式進行菌棒接種,菌包制作量少、時間長,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較高,使用新的全自動生產線和液體菌種接種生產,菌包制作效率大幅提高。
近年來,東源鄉立足中高海拔、水源豐富等資源稟賦,優化環境,加強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福建農林大學等科研院所的產業技術研究合作,並借助省市縣科技特派員力量推行“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不斷開展科技創新,推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讓食用菌成為推動農業增效、群眾增收的優勢產業。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接下來,我們將發揮政策優勢、強化探索創新,不斷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持續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東源鄉黨委副書記林榮說。(張瑜 江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