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同安法院:擔當服務大局使命 厚植人民至上情懷

同安法院組織干警到駐地部隊開展參觀踐學活動。
同安法院組織干警到中共閩粵贛邊區廈門市委機關舊址開展教學活動。
同安法院組織小法官夏令營。
同安法院開展集中騰房執行行動。
同安法院對一起25人詐騙案進行集中宣判。
同安法院開展食品安全宣傳。
同安法院推動設立全省首個“消費環境協同治理中心”,實現消費糾紛“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調處、一攬子化解”,與區市場監管局聯動化解健身房會員集體退費、開發商虛假宣傳引發的群體性消費糾紛196件,助推消費供給提質升級。
同安法院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使命做好軍營軍人軍屬司法幫扶工作,落實三級法治輔導員定向服務、部隊法律人才雙向培養和涉軍維權案件歸口辦理,“軍嫂法官調解室”登上《中國國防報》頭版頭條,軍地司法共益機制在全市介紹推廣。
打通公平正義“最后一公裡”,今年來,同安法院受理各類執行案件6539件,執結5969件。堅持“實質執行”理念,拓寬網絡協查、網格協助、智慧布控等查人找物渠道,通過定向詢價、即時議價、稅款預核等方式提高財產處置效率,兌現執行款5.24億元,依托“執行+慈善”機制發放救助金95.1萬元,執行標的到位率領先全國均值17.57個百分點,更多“紙上權利”兌現“真金白銀”。
以高質量司法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疏解群眾急難愁盼,以司法擔當助力法治同安建設新優勢……2023年,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緊扣“公正與效率”主題,求深、求實、求細,爭優、爭先、爭效,為富美新同安建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用法治呵護平安,2023年,同安法院緊緊抓住影響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突出問題,以能動司法回應治理需求,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年來,同安法院深入貫徹《反有組織犯罪法》,依法嚴懲涉惡犯罪11件88人,筑牢食品藥品安全防線,依法審理非法添加、非定點屠宰等危害食品安全犯罪28件43人,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重拳整治信息網絡黑灰產業,全鏈條打擊線上跨境賭博、電信網絡詐騙、“水房”窩點等新類型經濟犯罪49件,審慎辦理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經濟犯罪13件56人,追贓挽損2209.76萬元,全力守好群眾“錢袋子”。
保障優質營商環境
法治既是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和目標,又是營商環境的制度動力和根本保障。今年來,同安法院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以法護企安商,與區政府協同打造宜商宜業新高地。
以能動司法暖企護企,同安法院堅持“有利執行”原則,探索判后督促履行、執前調解前置、正向信用激勵等機制,促進執行和解為168家企業贏得“生機”,出具“自動履行証明”幫助313家企業信用修復,移送破產審查15件,推動經營主體“挽救”和“僵尸企業”出清,用實際行動為涉案企業通“堵點”、解“難點”、消“痛點”。執行工作營商環境指標考核保持全市領先。
建立買賣合同“保立審執”全流程快速通道,實行集中辦理、限時辦結、專項考核,買賣合同糾紛一審案件平均審理時間等17項指標全部優化﹔深入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牽頭共建廈門科學城企業合規管理示范區,通過司法建議、合規風險提示引導網約車平台、人才招聘網站等行業業態規范經營﹔積極搭建府院協作平台,發起設立營商環境研學基地,作為輪值主辦方召集首期“企業合規暨營商環境評估體系”研討沙龍活動……2023年同安法院全力維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強化“人人都是營商環境,案案關涉營商環境”的司法擔當,公正高效審結各類商事案件1283件。
服務基層社會治理
同安法院以創新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基點,以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聚焦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著力破解訴源治理難題,不斷夯實法治基石,立足“司法為民 公正司法”,積極打造人民法院參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格局。
今年來,協同推動“同民安”理訟工程,以文啟智醇化鄉風民情,以茶釋道講透鄉土義理,以法援事培育自治精神,以治化訟打造解紛公堂,訴前過濾矛盾糾紛6358起,新收訴源案件同比下降7.50%,萬人成訟率全市最優。議理堂“情理法訴”工作法還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優秀案例,並被《人民法院報》專版刊發。
織密保障民生之網
民生無小案,小案惠民生。今年來,同安法院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理念,厚植民生情懷,強化民生領域司法保障,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深入貫徹實施民法典,堅持民生保障優先,審結教育、就業、住房、醫療、養老等民生案件5990件。
警法聯動開展家庭婚戀糾紛風險排查,簽發人身安全保護令6份﹔依托勞動人事爭議“預調裁審”一體化機制,聯動調處涉10家企業的群體性勞資糾紛327起,全力幫助企業和勞動者渡過難關﹔審慎處理網絡直播、網紅經紀、網約配送等新業態領域民事糾紛277件,促進平台經濟健康有序發展……跳動的數字背后,是同安法院心系民生之本,堅守為民初心的生動寫照。
司法守護生態底色
綠色生態是同安的燙金名片,同安向來有廈門“后花園”之美譽。如何在司法實踐中守護生態文明建設,發揮集中管轄優勢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今年來,同安法院推動林木資源長效保護,規范涉林刑事案件碳匯損失計量和賠償標准,建立“林長+法院院長”協作機制,踏勘驗收補植復綠林地528畝,支持行政機關對樹木過度修剪行為開出“罰單”。
民生為本,治水為要。同安法院著力建設造福人民群眾的幸福河湖,依法審結非法捕撈、超標排污等涉水生態案件15件,聯合有關單位開展濕地生態保護及增殖放流活動,引導盜採海砂被告人自願認購海洋碳匯48萬余元進行替代性生態修復,承辦九龍江流域生態司法協作聯席會議並作經驗交流。
不僅於此,同安法院還拓展了“生態司法+”共治模式,會同區台港澳辦、農業農村局共建涉台種業司法服務站,推進種業振興司法保障行動,促進閩台農業融合發展﹔聯合區檢察院、生態環境局設立企業環保法律服務站,加強生態環境領域企業合規指引和執法司法銜接,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守護廈門高顏值。
奮力開創工作新局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如何推動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書寫法院工作現代化的新篇章?同安法院一方面提升現代化司法能力,落實辦案責任,建立院庭長分案的類型指引與負面清單,院庭領導帶頭辦理發回重審、指令再審等案件3266件,靠前化解涉眾涉穩糾紛和信訪積案舊案782起﹔另一方面健全現代化辦案機制,引進廈門地方金融糾紛調解中心專業團隊,成功化解糾紛1840件,通過訴前程序、小額速裁和簡案快審分流52.10%的民商事案件,上線運行“刑事案款跨域便民繳納系統”,升級打造一站式執行服務中心,用心用情落實“有信必復”工作,“一案一策”推進信訪老戶“動態清零”。
同時,建立“九個月以上未結案件逐級督辦機制”,一年以上未結案件“動態清零”。加強司法數據管理,抓實審判質量管理指標體系試點工作,實現更高精度、更多維度司法數據成像,按季召集司法審判數據分析會商,常態化開展弱項指標整改提升行動,審限內結案率等11個指標實現同比優化,一審案件發改率等9個指標實現全市領先。(文/記者 譚心怡 通訊員 同法宣 圖/同安法院 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