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隱形冠軍”系列探訪⑥

八道產業鏈讓“油”變“布”!福建這家企業穩坐全球己內酰胺行業龍頭

葉青卿 李昌乾 謝星宇
2023年12月29日21:3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民營經濟成為福建經濟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優勢所在。當前,福建全省上下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推動福建從民營經濟大省向民營經濟強省跨越突破。

在此進程中,各個產業領域的“隱形冠軍”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人民日報客戶端福建頻道、人民網福建頻道推出“福建高質量發展賽道上的‘隱形冠軍’”系列融媒體報道,通過記者下沉一線“探訪”,充分挖掘福建九市一區高質量發展中的民營經濟榜樣力量。今天推出福州篇。

“無棉之鄉”筑起超千億元“紡織之城”,說的就是福建長樂。以海為途的海濱小城長樂,從“草根工業”起家,發展到如今已在國內紡織工業版圖上佔據重要位置——全國最大的錦綸民用絲生產基地,佔全國產能的1/3﹔全國最大的經編花邊面料生產基地,佔全國產能的60%﹔全國最大的化纖混紡紗生產基地,佔全國產能的50%。

而這些產業都離不開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己內酰胺。

早前,己內酰胺太難求。

“不要說質量了,抱著錢、求著買,都不能保証數量。”1984年就創辦針織廠的長樂人陳建龍是恆申集團的創始人,談及原材料己內酰胺短缺問題,如鯁在喉,“我下決心,要做一個世界上最好的己內酰胺工廠。”

2013年,陳建龍錨定目標,將企業原有的化纖板塊跨越拓展至化工領域,自主生產己內酰胺。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最值得驕傲的是我們實現了己內酰胺產業一體化發展,年產能達170萬噸,約佔全球產能的25%,佔比居全球第一。”恆申集團總裁陳忠如是說。經過十年發展,目前恆申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商。

從“一滴油”到“一塊布”

在位於福州市長樂區的恆申集團化纖板塊,紡織車間內機器轟鳴,機器人自主作業,機械臂批量搬運,AI視覺檢測設備精准地挑出瑕疵品,生產線自動套袋、碼垛、包裝……若干年前紡織工人忙碌調度“金梭銀梭”的場景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的“數智化”生產。

恆申集團化纖車間裡的機械臂已取代人工進行批量搬運。人民網 葉青卿攝

恆申集團化纖車間裡的機械臂已取代人工進行批量搬運。人民網 葉青卿攝

70公裡外的連江縣可門港附近,恆申集團申遠一體化產業園區內同樣作業繁忙。巨大高聳的儲罐,阡陌交錯的管道,往來如織的運輸車輛……偌大的園區,工人並不多見,工程師們遠程調度即可實現化工原料己內酰胺生產線高效運轉。

“工業4.0時代,化工廠已不再是勞動密集型,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等,實現生產的智能化、高效化、綠色化。”園區工作人員介紹。

從2013年起開拓化工板塊建設申遠一體化產業園區至今,十年蓄力讓6380畝灘涂荒地初具規模。“我們打造了全球唯一完整布局‘錦綸-6’八道產業鏈的園區,實現從‘一滴油’到‘一根繩’再到‘一塊布’的全產業鏈布局。”恆申集團副總裁潘德標介紹。

位於福州市連江縣的申遠一體化產業園區。人民網 李昌乾攝

位於福州市連江縣的申遠一體化產業園區。人民網 李昌乾攝

“一滴油”如何變成“一塊布”?“油”指生產環己酮的原料苯(苯從石腦油中分離出來),而環己酮是己內酰胺的上游原料﹔“繩”指錦綸絲項目,由己內酰胺加工而成﹔“布”指智能制造綠色紡織產業園。

這中間有8個環節,即“環己酮——己內酰胺——聚酰胺——‘錦綸-6’紡絲——‘錦綸-6’加彈——整經——織造——染整”。也就是說,恆申集團不僅突破了重要化工原材料己內酰胺的生產瓶頸,還成為鏈主企業,打通了己內酰胺上下游產業鏈。

從“拼一把”到“拿下了”

“園區一期建設投入巨大,我整個家族、整個團隊的‘命’都放在這裡了。”陳建龍說,敢拼會贏的長樂人就是要拼一把。

隨著申遠一體化產業園的建設推進,2017年,恆申集團實現申遠一期年產40萬噸己內酰胺一體化項目成功投產。

圖為聚酰胺-6切片(主要原料是己內酰胺),其下游廣泛應用於紡絲、工業塑料、薄膜等領域。人民網 葉青卿攝

圖為聚酰胺-6切片(主要原料是己內酰胺),其下游廣泛應用於紡絲、工業塑料、薄膜等領域。人民網 葉青卿攝

目前恆申集團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新、產業鏈最完整的己內酰胺生產集團。

“我們讓中國企業在全球己內酰胺領域有了話語權。”潘德標說,“己內酰胺的完全自主生產,大大降低了福建省化纖紡織業的生產成本,甚至影響了國內下游化纖紡織產業的格局。”

近幾年,己內酰胺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已不僅僅局限在紡織、制衣等行業,運輸帶、電絕緣線、醫療縫線、輪胎帘子布,甚至汽車、航空、電子等領域都有它的身影。

以己內酰胺為化工原料的物品豐富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人民網 葉青卿攝

以己內酰胺為化工原料的物品豐富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人民網 葉青卿攝

2023年7月,福建省發改委等5部門印發《關於促進石化化工高質量發展 加快打造萬億支柱產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優化提升石化化工產業鏈,做優做強一批特色明顯的化工園區,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這些政策和意見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提升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附加值,讓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和投資機會,進一步推動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生態,促進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陳忠對企業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產業轉型升級、拓展新材料領域很有信心。

從“按噸賣”到“按克賣”

在拿下己內酰胺后,恆申又開展了新的探索。

走在申遠一體化產業園內,一款紅白灰相間的氣體灌裝車廂特別引人注目。“這是存儲電子特氣成品的特殊氣罐,電子特氣非常重要。”電子特氣生產工程師蘇寧介紹,“從芯片生產到最終器件的封裝,在半導體行業的生產過程中,幾乎每個環節都離不開它。”

何為“電子特氣”?指的是電子特種氣體,是集成電路、顯示面板等電子工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基礎原料,被譽為半導體行業的“血液”。

“在不斷完善申遠一體化產業園區全產業鏈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園區很多化學品是部分精細化學品的原材料。”陳忠說,2020年起,恆申集團利用申遠一體化產業園內氫氣、氨氣、二氧化碳等原材料優勢,實現高端電子級特種氣體的進口替代,隨后提純生產國際最高標准G5級的濕電子化學品,實現了高端電子級化學品的進口替代。

申遠一體化產業園內的電子特氣生產線。人民網 葉青卿攝

申遠一體化產業園內的電子特氣生產線。人民網 葉青卿攝

高純電子特氣、濕電子化學品、稀有氣體三大業務深度融合,打造全國最大的電子材料產業基地,在自有一體化產業基地實現原料的循環供應,布局福建及東南亞半導體材料基地覆蓋國內外市場,從化纖到化工再到新材料,恆申集團已步入從“按噸賣”到“按克賣”的發展快車道。

曾經的“草根工業”,如今已成為“參天大樹”。恆申集團的成長是中國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長樂樣本”的縮影。據福州市長樂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的數據統計顯示,2022年,長樂規上紡織業實現產值2574.48億元,佔全區規上工業經濟總產值的70.7%。

“‘十四五’期間,我們要實現集團營收千億、產值千億、市值千億。全力提升集團核心競爭力,打造在全球市場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中國品牌。”陳忠說。

(責編:關喜艷、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