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下沉一線辦實事解民憂 福建各地用心用情開展主題教育
農村“三資”誰來管、怎麼管?面對這個“老大難”,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紀委監委結合主題教育,創新手段開展智慧監管。
“此前,城門鎮城門村一廠房出租,因招投標不當造成村財流失。”針對村財事中監管薄弱情況,倉山區紀委監委馬上深入一線調研,很快將“整治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租賃招投標不規范問題”列入“點題整治”,並牽頭打造資產競價平台“榕易租”,實現“三資”網上公開,守住農村集體“錢袋子”。“點題整治”開展至今,已廢止問題合同266份,挽回損失近2000萬元。
上述案例是福建各地各部門下沉一線,開展主題教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縮影”。
第二批主題教育在基層開展、在群眾身邊開展。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福建各地各部門自覺把“四下基層”作為重要抓手,用好調查研究這一法寶、現場辦公這一形式、領導下訪這一渠道、典型案例這一方法,深入基層謀實招、辦實事、求實效。
比如,福州市緊盯就業、教育等民生領域突出問題,廈門市補齊農村、城市治理等民生短板,泉州市發力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漳州市圍繞當前發展問題和未來方向,莆田市聚焦經營主體和群眾訴求,開展主題教育,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瞄准城市建設
以群眾訴求為中心 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希望開通泉州東站到泉州南站的直達公交車”“建議加快推進R1城際軌道交通建設”“能否調整限售政策或放開限售時間”……今年下半年以來,泉州各級各部門圍繞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群眾提出的訴求,下沉一線開展調研,推動問題解決。
福廈高鐵開通后,泉州多了三個“泉”字開頭的高鐵站,公交線路如何更好地接駁、疏運旅客?經過調研、謀劃和統籌,泉州市交通運輸局及時新增、調整了18條公交線路,強化協調機制,高效銜接各高鐵站點。
作為公共交通出行系統重要組成部分,泉州古城電瓶車“小白”深受市民、游客喜愛。泉州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為更好滿足新形勢下群眾的出行需求,泉州舉一反三,逐步構建起多層次公共出行服務體系——開設41條環灣線路,實現市區至各縣公交全覆蓋﹔開通14條微循環線路,銜接社區和城市主干道,打通出行“最后一公裡”。今年,泉州“公交+慢行”模式入選了交通運輸部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
在軌道交通建設方面,泉州首條城際鐵路(R1線)已獲國家批復,群眾多年的期盼終於實現。
除了出行,泉州還瞄准住房,推動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老舊小區改造事關廣大群眾切身利益,如何更好推動?答案是發動居民、群策群力。為此,泉州通過數字賦能補民意短板——在小區改造現場張貼“二維碼”,邀請業主全過程參與監督。
“小區改造后還存在排水溝積水發臭現象。”泉港區居民通過“二維碼”反映。泉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會同市紀委監委前往現場調查,發現確實存在雨污混接、管道堵塞問題,立即督促泉港區落實整改責任。今年以來,泉州已實施247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3萬戶居民。
此外,針對群眾放開限售的訴求,泉州開展專題研究,出台放寬限售、放開限購、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等一攬子措施,優化房地產政策,回應群眾呼聲。
在第二批主題教育中,泉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推進老年友好城市、兒童友好城市和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綜合治理水平。
除了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外,莆田市還通過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數字政府建設,來提高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不久前,莆田市民政局借助“一張圖”,將社會救助對象名單與全市新增殘疾人名單進行“數據碰撞”后,發現市民吳某未得到及時救助的情況。隨后,社區干部為其辦理了低保,並申請了臨時救助款。
莆田“一張圖”高效解民憂。蔡昊攝
上面的“一張圖”是莆田市打造的大數據指揮調度平台,其匯聚了各縣區政府和市直部門的業務和數據,實現跨層級、跨部門的資源整合與共享,是莆田推進全域數字化治理的重要工具,加快了城市數字化轉型速度。
今年以來,莆田通過大數據指揮調度平台已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民生領域突出問題1883個。
在主題教育中,莆田深化拓展“黨建引領 夯基惠民”工程,利用大數據調度平台,形成治理合力,及時准確地解決企業和群眾訴求,不斷提高基層治理效能。該經驗做法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並入選“2023年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在“領導留言板”上,有關城市治理話題備受關注,從公共交通完善到城際軌道建設,從老舊小區改造到保障房、安商房管理,從樓市政策調整到產權証辦理……這些訴求既關系著群眾的切身利益,也考驗政府的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今年以來,福建各地依托“領導留言板”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扎實開展主題教育,一大批住房、就業、教育、醫療、交通、環境等領域的實際問題得到解決。2023年福建全省留言回復率為94.0%、滿意度為80.1%,有力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聚焦鄉村振興
強化小微權力監督 提高群眾獲得感成色
人民群眾對主題教育成效最直觀的感受是看黨風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否得到解決、黨員干部作風是否有明顯進步。
隨著第二批主題教育的深入開展,福建各地紀檢監察部門下沉一線,緊盯群眾和企業最關切的現實需要、最反感的作風問題、最痛恨的腐敗現象,持續開展民生、經濟等領域的不正之風整治,做強基層監督,充分釋放監督治理效能。
“本人是四口之家,與父母兄弟姐妹分戶多年,長期寄居在父母的舊房。”福清市龍田鎮西華村村民施先生反映,“現在孩子大了,房子不夠住,希望能在多年前購買的新農村建設用地上申請蓋房。”當地鎮政府回應表示,西華村的村庄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待修編成果錄入省數據庫后,施先生即可提出申請,然后逐級上報審批。
農村建房事關能否留住農村人口、事關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有建房需求該如何申請、危房改造何時可以審批……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建房難題,福清結合主題教育在全市開展專項整治工作,破解堵點難點。
福清市江鏡鎮南宵村。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圖
在剖析網上群眾訴求、實地走訪干部群眾之后,福清市紀委監委牽頭打造農村建房審批監管平台。該平台融合了建房審批的規章制度、測繪公司信息、通用圖集類型,以及地類信息、農房調查信息等,可實現申請受理追溯和審批全流程監管。
“村民在平台上提交建房預申請后,可初步判斷地塊是否符合建房要求,申請通過后還可以查詢審批進度。”福清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村民有問題可以通過平台一鍵舉報至紀檢監察機關。
由點及面,福清通過建章立制,提出一攬子解決方案,如出台《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辦法》《規范農村建房測繪服務事項的工作方案》以及規范收費標准等,推動農村建房審批規范化。
第二批主題教育啟動以來,福清市構建起“群眾出題、市委點題、個人選題、聯動破題”工作機制,推動活動取得成效。截至目前,已形成8個市級問題清單、2個專項整治項目﹔已銷號8個問題,制定整改措施34條。全市市直機關及街鎮共查擺問題404個,銷號388個,制定整改措施851條。
招商引資是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的“頭號工程”,為了更好地推進項目的簽約落地、建成投產,漳州市結合主題教育,開展了向“股長做派”“科長天大”的亮劍行動。
“我非常后悔,不該接受管理和服務對象安排的宴請,不該刁難企業……”漳州市漳浦縣應急管理局某股長在受到留黨察看一年、政務撤職處分后,悔不當初。
該案例是漳浦縣紀委監委查處干部作風突出問題的典型案例之一。在開展主題教育的過程中,漳浦縣紀委監委將監督推動作風建設、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要內容,緊盯“股級”干部,淨化黨風政風,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股長雖小,卻攥著蓋章權、握著簽字筆。一旦‘吃拿卡要’,刻意刁難,將會嚴重破壞營商環境,也對黨和政府形象造成負面影響。”漳浦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開展干部作風專題整治。
目前,漳浦已有21名“股長”因違紀違法問題被黨紀政務立案查處。
今年漳州出台大興調查實施方案,把群眾訴求作為工作追求,扎實開展主題教育,推動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調研,促進問題解決,並把“效果明顯不明顯、群眾滿意不滿意、履職到位不到位”作為衡量標准。截至目前,深入開展調研7081次,形成調研報告1184份,推動解決問題3617個。
當前,第二批主題教育進入收官階段。福建各地堅持標准不降、勁頭不鬆,持續不斷深化運用“四下基層”這一傳家寶,努力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福建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