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晉江市醫院:人才強院  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2024年01月08日09:2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一直以來,晉江市醫院(上海六院福建醫院)黨委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堅定不移實施“人才強院”戰略,注重將人才工作擺在醫院改革發展的核心位置,強化人才工作頂層設計,持續完善人才引進激勵機制,在引進、培養和留住人才上多措並舉,有力推動了醫院的學科建設,為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提供了堅強有力支撐。

2023年以來,醫院通過“多層次多渠道”的引才策略,已有多批高層次人才陸續加入大家庭﹔通過“請進來”“送出去”的培才策略,醫院的醫療、管理人才得以在更高水平醫院中學習提升。隨著新的臨床培訓中心投入使用,人才施展才華的平台也更加廣闊,醫院的人才建設紅利正在持續釋放。

拓寬途徑 加大優秀人才引進力度

“學科帶頭人引進待遇不低於120萬元”“博士人才給予10萬—50萬元引進待遇”“正式聘用后均納入事業單位編制內管理”……2023年11月,晉江市醫院正式出台“醫路薪火”計劃,面向全國重金招引高端醫療人才的消息一經發出,便引發廣泛關注。

據悉,此次各項獎勵標准和支持力度均創歷史新高。政策緊盯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人才需求,計劃招聘骨科等9個泉州市級以上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以及心血管內科等13個專科高級職稱人才、臨床醫學類博士。符合條件的人才除了享受各級生活補助、住房保障標准,還能享受醫院單獨提供的院級補助。

“人才是推動醫院提質擴能的關鍵和基礎,高層次人才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重要崗位,發揮著決定性的支撐作用,更是關鍵中的關鍵。”晉江市醫院黨委書記王建波介紹,作為首個在縣域“安家”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晉江市醫院分兩期建設,一期以晉江市醫院(羅裳院區)為平台,已於2021年投入使用﹔二期晉東院區預計於2026年建成投用,屆時將建成逾2500張床位、由羅裳院區和晉東院區組成的一體兩翼、協同發展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性醫院。

“晉東院區建好后,對醫療人才的需求量也將進一步增加。”王建波表示,此次出台政策,既是貫徹落實“人才強院”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助力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一步“先手棋”。

除了花重金引才外,2023年,醫院還制定了2023年—2025年人才招聘規劃,比往年增加了招聘頻次,通過多渠道、多方式的廣泛宣傳,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目前,我們已經在准備2024年1月的校招工作。”晉江市醫院人力資源科副科長林秋雲表示,2024年首個進高校專場招聘,相比以往整整提前了5個月,目的就是為了搶抓先機,更早地吸引一批優秀學子。

與此同時,醫院借泉州市人社部門改革之機,爭取到設立緊缺急需專場招聘會、開辟人才招引綠色通道等“福利”,大力延攬醫療衛生高層次人才,進一步拓寬人才引進渠道。據悉,2023年醫院共組織招聘8場次,入校宣傳2場次,共招聘錄用158人,其中高級職稱人才1人、博士1人、碩士50多人。

為推動醫院健康有序發展,醫院持續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激發創新創造活力。2023年,醫院修訂了《崗位聘任管理辦法(試行)》,結合工作實際,今后每年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推動醫院崗位聘任動態管理,以醫、教、研為導向,激發全院各級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有能力的人在合適的崗位上成長。

聚焦骨干 強化人才培養力度

日前,晉江市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雷鳴帶領蘇翠敏、陳川珍、張榮文、林章平等4人,前往上海六院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跟班學習。

與以往跟班不同的是,此次跟班對象均是行政職能科室的中層干部。他們將立足科室發展實際,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全方位向上海六院專家管理團隊“取經”。而這樣的活動,今后還將常態化開展。

此舉是晉江市醫院提升干部業務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提升醫院管理效能和精細化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之一。

在王建波看來,想要火車跑得快,不僅需要車頭帶,還要讓每節車廂都跑起來。作為醫院的“中流砥柱”,中層干部能力的提升,對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為此,2023年以來,醫院聚焦中層干部能力提升,開展了系列培訓活動。

2023年10月14日,首期管理干部培訓班在惠安正式開班。晉江市醫院供圖

2023年10月14日,首期管理干部培訓班在惠安正式開班。晉江市醫院供圖

2023年10月14日,首期管理干部培訓班在惠安正式開班,特邀浙江省人民政府參事、浙江省醫學會副會長葉再元,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浙江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洪朝陽,中國醫院協會縣市分會會長、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特聘教授馬偉杭,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王偉林進行授課分享。

此次培訓開展兩期。其間,與會人員圍繞人才、績效、院科兩級管理中科主任的“責權利”等方面展開討論,結合本職工作進行深入交流。

作為新上任的中層干部,胃腸外科副主任許國璽表示收獲滿滿。他說,此次學習,讓他意識到“精細治科”的重要性。接下來,他將結合醫院“十四五”規劃,制定本科室的“十四五”規劃,從醫、教、研三大方面做實做細,推動科室高質量發展,與醫院發展實現同頻共振。

“這次授課的專家都是國內知名學者,他們毫不吝嗇地分享經驗,自己受益匪淺。”耳鼻咽喉科副主任李健祥說,作為中層管理者,隻有跳出思維定式、正視自身不足,全方位拓寬管理思路,才能在醫院發展的浪潮中奮勇前行。

據了解,自上海六院福建醫院落地以后,雙方採取同質化管理模式。所謂“同質化”,主要包括臨床“雙主任”制和行政“垂直管理”,即上海六院選派相關臨床科室主任兼任晉江市醫院的科室主任,部分院領導職務由上海六院推選,推動實現上海“國家隊”技術和管理平移。其中,在“管理平移”方面,上海六院已選派包括黨委書記王建波、副院長陳忠、護理部副主任莫敏玲在內的多名管理專家常駐晉江,為醫院的快速發展輸送了強大助力。

2023年來,醫院除了聚焦提升中層干部能力外,還通過“請進來”“送出去”,讓更多醫生、護士進入國內一流醫院進修學習,全面提高醫院的醫療救治能力。據悉,截至目前,已外派進修人員60多人次,短期培訓100多人次,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共計29項。

此外,醫院還制定了《晉江市醫院臨床醫師進修管理制度》《職工定向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及學位教育管理規定》等人才培養政策,鼓勵臨床醫生積極外出學習蓄能,鼓勵職工提升個人學歷水平。同時,在職級晉升、評優表彰、進修、經費投入、重點學科等方面給予專業技術人才一定傾斜,對於具有發展潛力的年輕人才,對其進行培養扶植,使其脫穎而出。

柔性引才 讓“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轉變

在“走出去”的同時,“請進來”也是晉江市醫院人才招引的重要方式。

上海六院國家骨科醫學中心主任張長青坐診。晉江市醫院供圖

上海六院國家骨科醫學中心主任張長青坐診。晉江市醫院供圖

上海六院運動醫學科趙金忠教授名醫工作室、康復醫學科馬燕紅教授名醫工作室同時落地晉江。晉江市醫院供圖

上海六院運動醫學科趙金忠教授名醫工作室、康復醫學科馬燕紅教授名醫工作室同時落地晉江。晉江市醫院供圖

“為解決衛生人才資源不足尤其是高層次人才匱乏問題,我們探索柔性引才方式,借梯登高,引進一批高層次專家,提升醫院專科建設水平。”晉江市醫院院長陳銘說,近年來,醫院聚焦群眾就醫需求,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發展理念,創新柔性引才方式,努力破解醫療人才“不夠用”和“不適用”的問題,把優質醫療服務送到“家門口”。

2023年6月,19歲的患者柯曉龍(化名)因打籃球扭傷,導致左膝腫痛半個月。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晉江市醫院就診。經檢查,他被診斷患有左膝關節前十字韌帶完全斷裂、左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左脛骨軟骨瘤等疾病。由於柯曉龍身材壯碩,又有打籃球等高強度運動需求,因此醫生為他制定了針對性手術治療方案。在接受“前交叉韌帶重建+前外側韌帶重建”手術治療后,如今,柯曉龍又能進行跑步、跳躍、騎單車、打籃球(非對抗性)等體育活動。

據悉,“前交叉韌帶重建+前外側韌帶重建”是上海六院運動醫學科主任趙金忠的特色技術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趙金忠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是晉江市醫院“柔性引才”的典范之一。自2021年起,晉江市醫院累計柔性引進62名上海六院專家,包括全球2%科學家、院士、優青等,先后落地5個名醫工作室,建立起“一對一”導師制定向幫扶培養,帶動學科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除了柔性引進上海六院的人才外,醫院還與多個省內外知名醫療機構建立協作關系,通過學科共建、雙主任制、名醫工作室、會診指導等形式,與上級醫療機構開展互動交流。

“我們柔性引進的專家人才,既有來自上海、杭州等地三甲醫院的知名專家,也有省內相關領域的行家裡手,他們長期從事臨床診療、科研、管理工作,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較強影響力。”陳銘表示,現如今,每周都有十幾名專家常態化在晉江工作,隨處可得的專家教學查房、手術示教,隨處可見的手把手、點對點師帶徒,不僅有效帶動了醫院技術水平的提升,也將持續推動人才從“輸血”到“造血”,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搭建平台 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夯實人才根基

在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教師指導實習生開展腹腔鏡手術模擬訓練。晉江市醫院供圖

在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教師指導實習生開展腹腔鏡手術模擬訓練。晉江市醫院供圖

冬日午后,陽光細密。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內,青年醫學生正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接受腔鏡模擬操作培訓。

在這個建筑面積約1200平方米的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內,設有技能實訓室、OSCE考試中心、模擬手術室等教學場所,涵蓋內、外、婦、兒、五官、創傷、急救、護理等多個學科,同時配備了先進的智能化教學模型和儀器設備。

在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教師指導實習生開展心肺復蘇訓練。晉江市醫院供圖

在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教師指導實習生開展心肺復蘇訓練。晉江市醫院供圖

臨床技能培訓中心負責人表示,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是醫院臨床技能教學、培訓和考核基地。投用后,開設包括基本技能、專科技能、綜合技能等實踐課程,還開展培訓、開放實訓、出科考核、多站式輪站考核等多種教學模式,將理論學習、模擬訓練、臨床實踐有機結合。

自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投用后,急診科醫生張杰龍新增了一層身份,那就是擔任培訓中心教研室的外科學老師,負責教授學生有關創傷、院前急救、燒傷、止血包扎固定操作、插胃管、心肺復蘇等方面的教學。

談及緣何在工作之余承擔教師職責,張杰龍深有感觸地說,醫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學科。自己從事臨床工作多年,對於既往臨床理論有了深刻理解。想當老師,也是為了把這方面知識教授給學生,培養他們的臨床思維,從具體病例當中去鞏固所學知識。

“目前,我們醫院接收的學生包括福建醫科大學、華僑大學、泉州醫高專的學生,授課內容既有理論課、實驗課,也有實習帶教、早期臨床接觸等。”張杰龍介紹,自從開始從事教學工作后,他才真正理解何謂“教學相長”——在教學生的同時,也是在提高自己。張杰龍說,特別是面對學生的各種提問時,都能迫使他對病例進行更全面的分析,進而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

無獨有偶。在骨科醫生謝欽賜看來,醫師與教師,看似截然不同的兩個領域,卻在實際工作中相互融合、相輔相成。“在醫學領域,我致力於保障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在教育領域,我努力點燃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望。”謝欽賜說,作為“雙師”,他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努力將醫學與教育完美結合,才能為患者和學生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陳銘表示,搭建臨床技能培訓中心這個平台,一方面是為了培養更多的醫療衛生人才,為醫院的發展積蓄更多新鮮血液。另一方面,也是促進臨床醫生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晉江市醫院師資隊伍不斷擴大,共有教研室老師300多名,其中獲得高校教師資格証書80多人,被評為泉州醫高專“精英人才”1人、“骨干教師”3人,優秀教學科研團隊5支。

陳銘表示,接下來,醫院將定期開展高質量、多形式臨床師資教學與管理能力提升相關培訓項目,不斷豐富、創新培訓內容與形式,搭建臨床教學良好溝通、交流、學習平台,以全面提升臨床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李玲玲 陳丹紅)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