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綠色交易促進社區垃圾分類” 全國首宗垃圾分類碳減排量交易在廈門落地
18日,廈門市金山街道金安社區生活垃圾四分類產生的10168噸碳減排量通過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廈門市碳和排污權交易中心)順利完成交易,其不僅標志著全國首宗垃圾分類碳減排量交易項目正式落地,廈門市也開啟“以綠色交易促進社區垃圾分類”的新模式。
據悉,相較以往碳普惠以個人作為垃圾分類的主體,廈門此次碳交易創新探索則以社區作為垃圾分類的主體。作為目前踐行垃圾分類工作的基本單元,社區不僅能通過垃圾分類形成碳資產,獲取相應的資金收益,還有利於探索壓實物業主體責任,深入推進垃圾分類,為引導社區在減污降碳、綠色低碳等方面提供新思路。
工作人員介紹,秉持“社區黨委引領、物業主責管理、居民充分自治”的垃圾分類工作思路和社區“N+垃圾分類”工作法,廈門市持續推動垃圾分類在最基層落地見效,一批垃圾分類創新舉措不斷涌現。期間,通過“黨建引領+垃圾分類”實現全面覆蓋,“多管齊下+垃圾分類”實現全力推進,在社區倡導垃圾分類新時尚,以實際行動推動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分類精細化。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0年,廈門便成為全國首批8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2016年起,廈門市率先全國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2017年出台《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推進垃圾分類作為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生活品質、建設“兩高兩化”城市的重要抓手,從全局高度,系統謀劃、高位推進,在全國首創垃圾分類“五全工作法”,建成全國首個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等,力爭從源頭推進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將城市發展的成果與居民共享,使廈門垃圾分類不斷提質增效。
近年來,在住建部通報的全國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中,廈門捷報頻傳。2018年至今,廈門垃圾分類工作始終在全國考評第一﹔2020年與2021年,垃圾分類“廈門模式”分別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成效和制度成果的調研報告》,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2023年12月,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被列入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優秀案例。
而作為此次垃圾分類碳減排量交易的示范社區,金安社區是廈門目前最大的社會保障性住房社區,轄內有兩個超大型小區,居住人口2.4萬人。多年來,該社區持續探索“N+垃圾分類”工作方法,通過開設社區垃圾分類公益館等創新舉措,推動社區垃圾分類工作落到實處。
廈門市市政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探索建立垃圾分類減碳增匯、價值化和激勵機制,在引導社區居民踐行綠色生活理念、促進碳減排的同時,推進垃圾分類減污降碳、提質升級,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創新發展,進而助力廈門市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更高水平建設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
活動現場,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分別為企業、街道等頒發了碳中和証書、碳中和貢獻証書等。此外,主辦方還設置了形式多樣的垃圾分類宣傳點位等,居民們可以通過回收過期藥品等有害垃圾換取小禮品,進而提高垃圾分類意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