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聚焦2024福建省兩會

百秒說福建丨福建人“向海而生”的“本能”,千年沒變

人民網記者 林曉麗 蘭志飛
2024年01月21日14:2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福建在過去一年有不少“大事發生”:一場會上民營經濟“提檔了”、一個文件讓兩岸融合“提速了”、一群遠道而來的“客人”讓對外開放“提質了”……這些事就像“涓涓細流”,匯聚成奔騰向前的“江河”,讓福建高質量發展的這艘“大船”,行得更快、更遠。2024年福建省兩會來了,人民網福建頻道特別推出短視頻系列述評,一起來看。

出國為啥容易碰上福建人?

福建有不少“華僑村”,福建人是出了名地愛“闖世界”。有1580多萬閩籍華僑華人,居住在世界188個國家和地區。可不是容易碰上嗎?

可以說,“僑務大省”這個名號,放在福建“身上”再合適不過。

“走親戚走親戚,越走才會越近”,就在去年底,僑胞在福建來了場“聯歡會”——首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在福建舉辦,超過千名遠道而來的“客人”聚在一起,談談現在、聊聊未來。

福建人聽過很多“回饋桑梓”的故事。比如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因堅信“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於是回國創辦了小學、中學和大學,即使他的企業因世界經濟危機而碰到經營困難,依舊傾盡所有把學校辦下去。

許許多多像陳嘉庚這樣的愛國華僑投身於家鄉的建設中,而福建也“張開雙臂”擁抱這些海外游子。

廈門特區,因台因僑而設﹔第一個“僑”字號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落地在福建福清﹔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誕生於廈門。據不完全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實際利用僑資390億美元,佔同期全省實際利用外資比重超過80%。

處於東南沿海,從古到今,“對外開放”就像是福建的一種“本能”。這些年,大門越開越大。

去年,我們迎來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作為“海絲”東方起點的福建,盤了盤手裡的“干貨”,發現收獲不少:中印尼、中菲“兩國雙園”,獲批了﹔中沙古雷乙烯項目——福建迄今一次性投資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開工了﹔海陸空網“四位一體”的大通道,建成了﹔誕生於福建的“菌草技術”,在國務院發布的白皮書中,落筆了。

“敢闖、會闖”的福建人也積極走出國門,到海外開礦、建廠,做生意,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雙向奔赴”。十年間,福建累計對95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項目近1400個。

不少福建人是聽著海浪聲長大的,長大以后,海浪聲依舊,但福建人眼中的海不只是海,而是更寬闊的天地,和更遙遠的未來。縱使千年走過,福建“向海而生”的“本能”不會變,“大門常打開”的決心也不會變。

(責編:關喜艷、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