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同安灣:創新模式 繪就人海和諧畫卷

同安灣天然的親海岸線塑造出多樣化的公眾親海平台。 記者 張奇輝攝
從高空俯瞰,同安灣的美景鋪展開來——海面一片蔚藍,金黃的沙灘、翠綠的椰樹、輕輕搖曳的紅樹林,以及跑道上的慢跑者,構成一幅詩意浪漫的美好生態畫卷。
新春將近,喜訊頻傳——近日,廈門市同安灣成功入選福建省第一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近年來,廈門市積極探索海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新模式,按照各美其美開展公眾親海型美麗海灣建設,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親水岸段,同安灣實現了從養殖灘涂到濱海濕地、從傳統漁村到生態新城、從淺灘濁水到親海勝地的蝶變。
【四大亮點看美麗海灣建設成果】
亮點1
強化頂層設計 增強綠色發展動能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同安灣保護與開發,高位統籌灣區開發建設和治理修復。注重高標准開展片區發展規劃研究,按照先保護后開發、先治污后發展、先生態后景觀的理念,著力構建城市、產業、民生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濱海生態新城。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廈門市先后制定《“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廈門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專項整改工作方案》《同安灣生態綜合治理實施方案》,統籌推進同安灣污染防治攻堅。”此外,廈門市制定實施《廈門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年-2030年)》《廈門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規劃及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清退海上養殖,陸海統籌一體推進海洋生態修復。
“美麗海灣”的建設,離不開多方協同發力。廈門市強化黨政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制考核,形成縱向“市-指揮部-區-鎮街”多級聯動,橫向“湖裡-翔安-集美-同安”四區同向發力的格局,始終遵循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理念,將同安灣打造成為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現代化灣區。
亮點2
堅持陸海統籌 夯實“水清灘淨”底色
多年來,廈門市堅持陸海統籌,“美麗”的背后,廈門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付出的行動有目共睹。
2019年以來,同安灣片區新改擴建水質淨化廠8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63萬噸/日。廈門市實施城區污水正本清源改造,環同安灣四區累計改造面積161.8平方公裡。此外,廈門市堅持城鄉統籌,一體推進農村污水提升治理,實現“雨水入河、污水入廠”。
為不斷改善水質,廈門市全面做好“查、測、溯、治、管”,建立同安灣周邊110個入海排放口一本賬,完成“一口一策”綜合治理。2020年起,市海上環衛站對同安灣海域實施常態化全覆蓋海漂垃圾清理。環同安灣四區均建立岸灘環衛保潔隊伍,分段包片管理,實現岸段日常清理全覆蓋、常態化。
廈門市還為海域治理插上“科技翅膀”——翔安岸段創新應用“智慧環保+高德工作地圖”系統,打造全要素聚合、全方位參與、全過程管控、線上線下聯動的數字化、開放型全新智慧監管服務系統,形成“一朵雲、一張圖、一平台”。該系統成功運用於入河入海排口整治、污水站點管理、海漂垃圾治理等工作領域,被評為十大“2022數字政府建設卓越示范案例”和廈門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優秀創新成果(2020-2022年度)優秀創新案例。
亮點3
致力系統修復 提升海灣生態品質
治污之余,如何讓同安灣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名片?專項整治、人工修復、增殖放流……一套組合拳的打出,為同安灣生態品質提升按下“快進鍵”。
取締非法海域養殖、全面禁止海砂開採、積極開展“碧海”專項整治、組織開展海域巡查3403航次……一項項整治行動全方位守護“碧海”。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持續加大對同安灣海洋生態空間的保護力度,著力推進重要濕地建設和紅樹林保護修復。廈門市出台了全國首個濱海岸線保護規劃,建立科學的濱海岸線保護體系,促進岸線可持續利用。此外,退塘還海、破堤引流、清淤疏浚、護岸整治等工程的開展,進一步拓展了海域面積,重塑了灣區生態。
增殖放流豐富物種,也是生態修復的一項重要內容。僅2022年,同安灣就放流鯛科魚類、大黃魚、赤點石斑魚、青蟹等苗種9.51億尾,已有自然繁殖的黃鰭鯛苗種形成一定規模。
亮點4
優化親海空間 促進人海相融發展
風景宜人的濕地公園、活力四射的彩虹沙灘、綠意盎然的濱海步道……如今的同安灣擁有豐富立體的親海空間。這背后,是人海相融的發展理念。
近年來,廈門市科學統籌同安灣保護與開發,全力打造廈門海洋高新產業園區、廈門科學城,建成銀城智谷、美峰創谷等科技園區,並因地制宜導入生態居住、休閑旅游、商業酒店、商務辦公等現代服務產業,實現文、體、商、旅融合發展。
各項景觀優化工程的建設,持續扮靚同安灣“容顏”。環東浪漫線、帆船公園、嘉庚公園慢道、樂海公園……天然的親海岸線塑造出多樣化的公眾親海平台。這其中,下潭尾紅樹林公園、五緣灣濕地公園等濕地公園各美其美,形成了玉帶連珠的親海空間體系,深受市民喜愛。
值得一提的是,同安灣親海空間的塑造融合了蘇頌文化、嘉庚精神等元素,通過主題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和實踐活動,不僅提升群眾親海體驗,而且營造出濃厚的親海愛海氛圍。環東半程馬拉鬆、青少年帆船競賽等賽事的開展,讓同安灣成為廈門市海上體育競技運動的優質賽場,為灣區增添勃勃生機。(記者 許曉婷 實習生 雷雨田 通訊員 王劍波 林靜婕 陳智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