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兩會新觀察

這段話,為何連續兩年出現在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中?

人民網記者 林曉麗
2024年01月24日11:5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當產業項目、經濟增長速度與生態環境發生沖突時,寧可放棄項目,寧可速度降下來一些,也要保護好生態環境”,這段話在2023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時,讓人印象深刻。

1月23日上午,福建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省長趙龍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再一次提及這段話。

當天下午,趙龍來到他所在的南平代表團參加分組審議。帶著些許疑問,記者也來到了南平代表團現場“溯源”。

在這場分組審議上,至少有兩位福建省人大代表同時提到了上面這段話,表達的意思是,“對於南平而言,要堅決防止‘撿到籃子裡就是菜’。”

為什麼這麼說?

作為生態省,綠水青山是福建的驕傲,而南平則是福建在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中的“關鍵一子”。

其一,坐擁武夷山脈的南平是福建的生態屏障。其二,南平地處福建母親河——閩江源頭,往大了說,若南平守住了,閩江就是“一江春水”﹔若守不住,就成了“一江污水”。

去年趙龍在參加南平代表團分組審議時曾說,“要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優等生’!‘中等生’都不行,更不允許成為‘差等生’。”

今年,趙龍在南平代表團再次提到了這句話,他說,“今年再講不是啰嗦,而是把重要的事時常挂在嘴邊,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就是要讓大家把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識牢牢地扎根在腦海裡。”

這些年,南平也一直在將“當好生態文明建設‘優等生’”作為發展目標。用南平市委書記袁超洪的話來說,“要像抓經濟工作一樣,抓好生態保護,力爭今年實現‘四個全域’的目標,確保生態環境質量隻能變好,不能變差。”

南平的“四個全域”目標指的是,全域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域空氣質量繼續走在全國全省的前列、全域主要流域水質實現Ⅱ類水以上、全域創建國家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

目標愈清晰,則能力愈足、動力愈強。

為了把嚴發展“關口”,南平嚴格制定了進入工業園區項目的聯合預審的機制、負面清單的機制、招商引資白名單等制度,目的是要圍繞做大做強做優“五個一”(即“一座山、一隻雞、一根竹、一瓶水、一片葉”)生態優勢產業,繼續發揮好綠色產業創新平台的作用,加快構建有南平特色的現代化綠色產業體系。

先講生態保護,再講產業發展。“保護”和“發展”並行不悖、互為表裡。

在這次分組審議中,有聖農集團的負責人,談“一隻雞”的“破圈兒”之路﹔有南平建甌市的主要負責同志,說到“一根竹”的升級之路﹔南平建陽區主要負責同志,強調的是產業鏈發展“綠色環保”……歸根結底,做的都是綠色發展的文章,歸功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十個字。

今年的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打造縣域重點產業鏈。實際上,去年福建就發布了全國首份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白皮書,幫助縣域理思路、明方向。

“產業鏈發展要因地制宜,一定要立足當地,千萬不能好大喜功,千萬不能脫離自身的優勢。”對此,趙龍語重心長地說,要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

隨后他又拿南平的產業舉例,“‘一瓶水’看似好像很簡單,就是一瓶水,但是圍繞著‘一瓶水’可以有很多的企業配套進來。”

由大帶小,由少聚多,逐步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的雛形顯現。

總的來說,要解決行為上的問題,先解決思想上的問題,生態環境從“要我保護”變成“我要保護”理念的轉變,才能在“生態”和“項目”間存在沖突時,不會被利益所左右。

這是記者在會上“溯源”的結果。

(責編:關喜艷、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